论我国法院地法趋势的限制

时间:2022-09-16 08:34:50

论我国法院地法趋势的限制

【摘要】国际私法发展的今天,尽管各国都确定了内外国法律平等的观念,但适用外国法与使用内国法的斗争一直在继续,并且在各国出现了法院地法倾向,即国际私法上的“回家去”的趋势。这一趋势显然是对国际民商事交往不利的,必须予以合理限制。我国于2011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便通过一些制度安排,对这一趋势予以限制。

【关键词】法院地法;冲突规范;限制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01-01

一、法院地法倾向的形成

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核心,通过运用冲突规范的指引以及与冲突规范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才使得国际民商事争议应适用的准据法最终确立。法院地法的适用同样通过运用冲突规范的指引以及与冲突规范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予以运用的结果。法院地法得以适用的途径具体可分为:

1.通过冲突规范的指引使用法院地法。这是法院地法得以适用的最基本方式。如各国的国际私法一般均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

2.在缺乏连接点时使用法院地法。连接点是吧冲突规范的“范围”所指的民商事法律关系与应适用的法律联系起来的纽带或媒介。缺乏这个“媒介”便不能通过冲突规范的指引确定国际民商事争议应适用的准据法,为了解决争议便需要适用法院地法。

3.利用识别适用法院地法。所谓“识别”是指在使用冲突规范的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进行“定性”或“分类”从而确定应援用那一条冲突规范的过程。

4.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应适用外国法,但该外国法不能查明,从而适用法院地法。利用外国法不能查明来达到适用法院地法很容易,各国对外国法不能查明规定不甚明确,法官便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来裁定适用法院地法。

5.采用反致制度,从而使法院地法得以适用。此处的反致为狭义的反致以及间接反致,不包括转致;所谓“狭义的反致”是指对于某一国际私法案件,法院依照本国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而该外国法的冲突规范却指定适用法院地法,法院结果适用了法院地国的实体法的法律适用过程。间接反致也会导致最终适用法院地法,但比“狭义的反致”多一个环节。

二、我国对法院地法趋势的限制

我国于2011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你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法院地法趋势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不诚实识别”以及之依据法院地法进行识别的限制

对于时效问题究竟是实体性问题还是程序性问题没有定论,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定性便会出现“不诚实识别”.根据“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原则,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国家为了达到适用法院地法的目的,往往将许多实体性问题识别为程序性问题。众所周知,时效消灭的是一种权利,那么,时效问题就是实质性的,而非程序性的。对于“时效问题”我国于2011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你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法第7条规定:“诉讼时效,适用相关涉外民事关系应当适用的法律”这便明确了时效问题是实体性问题,应依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来进行判断。

(二)对外国法无法查明时代之以法院地法的限制

随着外国法查明条件的成熟,《中华人民你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0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不能查明外国法律或者该国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三)对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扩大法院地法适用的限制

由于公共秩序本身是一种富有弹性的制度,其在运用中常常需要法官的自由裁量,因此,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排除外国法律的适用上具有强大的威力。《中华人民你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该条规定高度抽象没有明确何为“公共利益”,同时适用该外国法有损公共利益排除后,也没有根据该法律关系的其他连接因素确定准据法,而是直接适用我国法律,同样起不到限制法院地法的作用。

(四)对采纳反之制度扩大法院地法适用进行限制

反致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本国冲突规范指向的准据法不仅包括外国实体法还包括外国的冲突法,如果准据法仅仅指该国的实体法便不会出现反致。我国《中华人民你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9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不包括该国的法律适用法。”这样便没有了反致制度存在的土壤,也就阻断了法院地国通过反致制度达到适用法院地法的道路。

三、结语

国际私法作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应着力保障国际民商事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国际民商事交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应从本国利益出发,增加法院地法适用机会。我国《中华人民你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施行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院地法趋势,有利于发挥国际私法公正合理的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德培,肖永平.国际私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20-149.

[2]柯泽东.国际私法新境界―国际私法专论[M].元照出版公司, 2006:70.

[3]李靖.论法院地法在涉外侵权领域的适用[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9.

[4]宋晓.当代国际私法的实体取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335-336.

上一篇:试析二线城市合肥如何依靠提升投资坏境来进一... 下一篇: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