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

时间:2022-09-16 08:17:38

谈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

摘 要: 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老师处处做有心人,为孩子们创设有利于积极情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大胆表现,勇于创新,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积极情感 培养措施

情感是指个体受某种刺激产生的一种身心状态。只要提到情感一词,我们总会联想到七情六欲中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人生注定有苦有乐,因此就会有欢乐和不愉快的情感。愉快的、健康的情感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生最快乐的“金色童年”,是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情感智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尤为重要。

一、幼儿的情感状况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由于种种原因,在心理发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相关调查,当前幼儿心理素质上存在的问题有:情感不稳定,消极情感表现得较多,如为“小事”哭闹、生闷气、发脾气等;行为控制能力弱,特别是社会自控能力较低;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依赖成人,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自我中心,一切以自己为先、为重,无较强的同情心,具有孤独、自卑、怯弱等性格特点的幼儿较多。所以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心理,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每个幼儿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教育问题。

二、培养幼儿积极情感的措施

(一)创建和谐轻松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精神环境。为幼儿创设的物质环境除了宽敞、便于活动外,还必须有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特点,必须有供幼儿锻炼、操作和娱乐的设施、学具等,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会,轻松愉快地主动学习。在精神环境的创设方面,班主任首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在幼儿面前始终做到衣着得体、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等,让幼儿产生亲近感和安全感。班主任要微笑地面对每个幼儿,不把自己不良的情感带到幼儿园,更不能带给孩子;要善待每个幼儿,给他们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热烈的拥抱,一次真诚的抚摸;和幼儿一起玩、一起乐、一起紧张、一起欢笑;蹲下来和幼儿说话,弯着腰听孩子的心声,围拢在孩子们中间一起探索求知。这样,才会使孩子在心理上感到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健康的愉快的情感。

(二)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班主任要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职业道德,关爱尊重每个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让每个孩子感到班主任就像自己的妈妈,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塑造幼儿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循序渐进地制定符合幼儿特征的目标

根据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状况,“让每个孩子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不要让幼儿产生消极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班主任必须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兴趣,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学习与活动中,对那些习惯差、兴趣低的孩子要细心引导。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轻松自如、有规律地生活。

(四)培养适当的心理承受能力

生活中有苦有乐,并不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因此,教育幼儿正确面对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习如何面对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同时,必须正确对待幼儿的要求,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只要是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有益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尽量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再哭再闹,也应该坚决拒绝,并耐心给孩子解释,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健康的、积极的、愉快的情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是良好个性品格特征之一,必须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使每个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五)注重在环境中的培养

一个好的环境对幼儿情感的表达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能激发幼儿的某种愿望和诱发相应的情感。同时影响幼儿集体生活的情绪。今年我带的是毕业班,在毕业典礼上,在这样一种即将分别的环境氛围中,每个人的心中都不是滋味。看着幼儿园院子里的杏树黄里变绿,绿了变黄。这群孩子也渐渐长高长大。如今就要离开我,说心里话我真的舍不得。我的心里很压抑,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我怕孩子们难过,我怕毕业典礼变成一片哭的海洋,可就在孩子们高唱《老师,再见了》的时候我哭了。因为孩子们都转过身面向钢琴大声地唱着,而我只能望着她们的背影。可就在这时我发现我们班的祝铭小朋友,只有她面向着我,腮边挂着两行泪珠。就那么望着我唱着《老师,再见了》,所以我哭了,谁说长托的孩子表达能力差?是的,由于长托的缘故,孩子们接触不到外界,口头表达能力差些。可是情感的表达不仅只有语言,还有动作、表情。

参考文献:

[1]闫慧娟.师幼对话:建构主义视角[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4).

[2]王宁江,易慧娟.用科学的教育观创设环境[J].幼儿教育,2002(03).

[3]高潇怡.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类型研究[J].教育学报,.2008(05).

上一篇:在科艺小制作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职高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