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等 第6期

时间:2022-09-16 08:10:29

火把节等 第6期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活动共3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都会穿上自己心爱的礼服,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食物香味四溢,用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的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和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纸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彝族的传说最为悠久。传说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农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把火把点燃,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江苏省南通地区是汉族惟一举行火把节的地区。每年冬至那一天,当地的精壮男子都会拿着一大把由稻秆做成的火把,浇上油后点燃在房前屋后。在田间地头绕上几圈,以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白度)

妇好觚

妇好觚(商代),通高25.6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妇好,是商朝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的王妃,她生前能征善战,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礼,为商王朝开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地位显赫一时。

妇好墓是目前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墓中出土了铜器、玉石器、象牙器等近两千件随葬品。其中铜器468件,更有105件铜礼器上铭刻“妇好”或“好”字,是目前惟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身份的商王室墓葬。此墓所出铜器大多可作为断代标准器物,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觚是一种饮酒器,盛行于商代,其基本形制为长筒状身,大喇叭形口,斜坡状高圈足。据专家考证,饮酒时如需温酒而饮则用爵,不需温酒而饮则用觚,所以觚、爵常配对而出,成为当时礼器组合形式的核心。妇好墓出土如此众多的酒器,足见商代饮酒之风的盛行。

(青同)

上一篇:经营生命 第6期 下一篇:中国四大回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