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R&D投入的政府资助政策研究

时间:2022-09-16 06:05:19

基于企业R&D投入的政府资助政策研究

【摘要】在当今日益扩大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技术水平对一个企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自身的R&D 投入实现自主创新又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主要方式。然而由于 R&D 活动的溢出效应,以及企业在R&D 投入上趋向规避风险的短视行为,往往造成一国总体 R&D 投入不足。于是,各国政府往往制定R&D 激励政策增强企业研发动机,促进本国的R&D 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本文拟通过我国政府对企业R&D投入资助政策的现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R&D投入,政府资助,政策

在当今日益扩大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技术水平对一个企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自身的R&D 投入实现自主创新又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主要方式。然而由于 R&D 活动的溢出效应,以及企业在R&D 投入上趋向规避风险的短视行为,往往造成一国总体 R&D 投入不足。于是,各国政府往往制定R&D 激励政策增强企业研发动机,促进本国的R&D 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本文拟通过我国政府对企业R&D投入资助政策的现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现有资料和统计文献的整理,发现:

(一)政府科技财政投入不足

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政府虽然不是这个系统的主角,却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国家创新系统,政府必须积极担负起作用。从科技资助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从1980 年的 64.6 亿元,增长至 2004 年的 1095.3 亿元,增长了近 16 倍。但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下降了,从 1980 年的 5.3%下降到 2004 年的3.8%。虽然国家科技拨款稳定增长,但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国家没有给予科技和研发及其资助政策足够重视,没有突显出科技投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科技投入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政府在科技资助方面主要是针对重大科技项目和基础研究来设置拨款计划,政府着重对基础研发和重大项目进行财政支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总量高速增长,陆续实施了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工程中心建设计划、大科学工程建设计划、973 计划、211 工程、知识创新工程、985 工程等重大科技计划与工程。中国科学院和重点高等学校获得的国家科技投资都达到几百亿元。但是,常规的科学往往是小课题。一些最重要的发现和发明,绝大多数却是小的科学课题研究的结果。

我国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支持很少,2003年全国 20000 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总共只获得 51亿元经费支持。来自政府的科技拨款仅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的3%,政府科技经费拨款中用于支持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仅占7%,而同期美国企业获得的政府科技经费占政府全部科技支出的比重超20%。WTO 规则中规定的政府补贴比重是不得超50%,不管是与WTO规则相比,还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都应当大幅度增强。

同时,我国的科技投入体制偏事业化和国家规划,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导致许多课题和技术的研发在获得支持方面的竞争变得不公平。科技资助管理过于事业化,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而我国主要用于民间的科技三项费的使用没有对投入企业要求的约束,这样的监管很有可能导致对企业 R&D 投入的挤出。此外,在这个计划中没有专门针对企业的资助政策。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由1999年的10亿元,下降到2004的5亿元。

(三)企业 R&D 投入不足,有待政府进一步激励

1991年,我国企业 R&D 投入约占全国总投入的28.5%,到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为65.7%。其中这一比重最大的增长出现在2000年,由1999年的 34.9%上升到2000年的 55.2%。这是由于1999年我国政府将242个技术开发型院所整建制转变为科技型企业,这些大院大所的R&D经费也相应地转变为企业R&D经费。因此企业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突现,但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 70%-80%仍有一些差距。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一方面影响到我国整体的R&D投入,而且关系到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改善企业R&D投入不足。我国企业科技竞争力不足是制约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企业的R&D强度一般为3%左右,其中高技术企业一般为5%以上,有的达到10%,我国大、中型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仅为 0.5%。

(四)高技术产业企业 R&D 投入不足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严重不足。美国2000年高技术产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2.5%,其中办公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研发强度分别高达25.9%和19.6%。而我国医药制造业达到1.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到1.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达到 1.0%。我国高技术产业 R&D 投入不足,急需政府的政策来改善。

通过对以上数据及资料的分析,对我国政府资助企业R&D投入的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增加 R&D 资助,确立重点资助产业和行业。在我国目前经济技术环境下,政府应积极增加对企业和相关产业的R&D资助,帮助其走过研发启动期,促使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同时,政府应通过对企业R&D的资助政策引导研发的产业走向,资助新兴产业、幼稚产业和目前处于国际劣势,未来却可形成国际优势的行业。

第二,建立有效的资助体制,重点是建立合理、有效、尽量公平的科学评审和经费管理体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如学习美国以商业合同方式向企业提供资助。政府研发合同对提升企业技术实力的作用往往大于合同金额本身,产生所谓的“倍增”效应。一份恰逢时机的商业合同,往往会催生出一个庞大产业。例如互联网就是美国国防部为解决战争期间的有效通信问题而提出的军事合同,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一研究成果最终竟发展成了今天的互联网。日本政府则是强调完善竞争资金制度,加强对竞争资金的管理,确立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日本还根据研发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类型,采取不同的组织协调政策,实施方式包括委托式、联合式和重点资助式。委托式是指政府委托有关科研机构或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其费用由政府拨付。联合式是指政府支持企业就有关重大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建立联合开发组织,政府扮演的角色就是为这种联合组织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服务,并在必要时参与联合组织中企业间的协调。重点资助式是指由政府出面,组织有关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进行重大项目的科研开发,政府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其涉及的项目大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中的关键技术。

第三,采取积极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 R&D投入。很多大企业包括跨国公司都是从小企业走向成功的,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既是 R&D 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然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资金、势单力薄,创新动力缺乏,而政府的资助政策的实施恰如注入中小企业的强心剂,能帮助其走向自主创新成功之路。当然,由于中小企业数目众多,国家对其资助必然有限,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对资助对象的甄别和督促,选择最具研发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企业,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其他一系统政策加强支持力度。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方面,美国政府采用以营造环境为主的间接支持模式,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政府不断设立和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并以此为载体推动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如“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制造技术推广伙伴计划”等。二是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建设的环境。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投入比例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13140222b)。

上一篇:对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的思考 下一篇:治理城市环境污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