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

时间:2022-09-16 05:57:58

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时,选好突破口,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一、立足关键字词句 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字一词,或一句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过渡。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一)以字词为突破口

有些字词,处于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交汇点上,抓住了这关键词,既可以牵动全文的内容,又可以透视文章的中心,收到一石双鸟的效果。

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斧头”,很显然,它是一件工具,表面上看斧头和村庄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可是整个故事的展开恰恰就是围绕着“斧头”展开的。房子、家具的建造需要木头,木头的砍伐需要斧头,所以,一把斧头建成了这个小村庄。然而,正是这把斧头无节制的砍伐,才造成了森林资源的破坏,才造成洪水的泛滥,表面上,这个村庄是被洪水冲垮的,其实,斧头才是真正的元凶。因为斧头是没有生命的,使用这些斧头的人,才应该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学中,扣住“斧头”一词,学生会学的饶有兴趣,不但可以掌握课文内容,还可以领悟作者的思想底蕴,受到教育!

(二)以句子为突破口

教材中不少课文里常常有揭示中心思想或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这类句子往往在全文中起着统摄作用。教学时,我们抓住了这类句子,并以此为突破口,梳理出它与课文各个部分的联系,往往会受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如《爬天都峰》一课,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什么叫“汲取力量”?他们一老一小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回答这个问题,是要牵动全文的,需要循果索因,即从事情的结果入手,逆路上溯,激发学生去探索事情的来龙去脉。天都峰又高又陡,令人发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位孩子居然登上了峰顶,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们哪儿来的信心?推敲课文的字、词、句不难看出,他们正是从对方身上获得的力量,才互相鼓舞着,登上了峰顶!

(三)以段为突破口

有的段落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段落是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枢纽。教学时,扣住它,突破开去,往往能够达到“片言可以明万意”的作用。

例如《曼谷的小象》的第六、七自然段,写小象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及为汽车冲刷干净的一举一动,充分展示出小象的聪明和可爱,好词佳句尽在文章的重点段中,而其他的八个自然段,只是起到衔接的作用,没有什么重要的内容。所以,抓住重点段,反复研读,积累词语,学习表现手法,整篇文章的重点内容也就掌握了。

二、立足文章结构 揣摩表达规律

文本的脉络结构和语言组织结构是不容小觑的“点”,我们要善于从文本脉络着眼梳理关键处、从语言入手发现关键处,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进而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

(一)从文章脉络结构入手

以记叙文为例,大概梳理一下常见的结构顺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纵式顺序: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如:《草船借箭》《将相和》《七颗钻石》等,这种结构好处是情节完整,脉络分明,故事性强,便于突出人物性格。

2.横式结构:按照地点、人物或材料性质安排材料,正所谓“花开数枝,话分几头”,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以“方位”的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写了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3.综括式结构:按思想感情把所表述的内容综合概括起来安排材料,如:四上的《母鸡》就是典型的按感情的变化由“讨厌”到“赞美”来写的,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4.横纵结构交错运用:既从横的方面剖析人物或事物的各个特点,又从纵的方面表现这些特点的连贯性或变化发展过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按事件不同来安排材料,而每件事情又按发展过程来描述。

(二)从文章语言的组织结构着眼

每个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或风趣幽默,或恬淡明丽,或清新隽永,或凝练含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揣摩作者精妙的构思,而且要力求系统的归纳。

十二册教材《匆匆》一文,朱自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而且大多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而轻灵,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文字的奥妙之处啊!在教学时,我们是不是应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朗读中体会朱自清先生自然流畅、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

三、立足编者意图 品味文本主旨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依据教材选编意图,再联系作者为文的处境潜心研读,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品味文本主旨。

四年级下册的《鱼游到了纸上》,文中有一个细节,“我的目光落在他的胸前‘福利工厂’,我的心咯噔一下,没想到他竟然是个聋哑人”。抓住这个细节,联系他高超的画质,确实可以读出他如何的“身残志坚”,但这只是文本的局部而已,只是一个细节而已,必须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观照,那就是青年那种境界,用诸葛孔明的话说“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人说功到自然成,“心静”才是文本的主导价值,教学时不能喧宾夺主。

抓好突破口进行阅读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有效的利用时间,有效的集中精力,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以少年警校为载体 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 下一篇:被误会的鲜花与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