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中旅游文化载体的意象分析

时间:2022-09-16 04:39:14

金沙遗址中旅游文化载体的意象分析

摘要:金沙遗址揭示和完善了辉煌的古蜀文化,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以《金沙》音乐剧这一旅游文化栽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意象分析法,剖析了《金沙》音乐剧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象,使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金沙》音乐剧古蜀文化文化载体意象分析

一、引言

2001年2月,沉睡了三千年的金沙文明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为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中心遗址,金沙遗址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其鲜明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同时也更加关注金沙遗址旅游中意与象的和谐统一。因此,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以金沙音乐剧为例,阐述与分析了金沙遗址文化载体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

而学界对于金沙遗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金沙遗址发掘过程的全面梳理,如朱章义等人所撰写的《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与意义》;二是对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的剖析,如刘道军对太阳神鸟象征意义的研究:三是对金沙遗址旅游的阐述,如陈胜容对金沙遗址的旅游开发的研究:四是对金沙遗址博物馆及金沙音乐剧的个体研究,如李瑛从产业化角度对金沙音乐剧进行深度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其成功经验及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金沙遗址的文化载体

(一)文化载体定义与作用

对于文化载体的研究,仍属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因此,文化载体的定义并没有形成正式或统一的意见。笔者认为,简单来说,文化载体是指承载和传承文化的各种物化的形式,包括各种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文化得以传播与发扬光大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人们体会与领悟各种文化内涵的首要途径。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载体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旅游文化载体是一种文化介质或附着物,是旅游文化赖以表现的各种依托,它承载者旅游文化,传递着旅游文化的内涵。是旅游文化的决定性因素。

(二)金沙遗址的文化载体形式

根据存在形式的不同,金沙遗址的文化载体形式可以分为静态载体和动态载体。其中,静态载体的代表便是以各种出土文物为核心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动态载体的代表则是以古蜀文化和金沙文化为背景的音乐剧《金沙》。

1 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古蜀文明的重要考古发现――金沙遗址原址兴建的专题博物馆,其占地面积456亩,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游客中心和园林区组成。

2 音乐剧《金沙》

(1)创作背景。音乐剧《金沙》的创意来源于金沙遗址,并融入成都异常丰富的人文资源,旨在展示具有深厚底蕴的金沙文化和古蜀文化。通过音乐剧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加上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观众能亲身体验古蜀文化3000年的历史变迁。

(2)故事简介。音乐剧《金沙》以金沙遗址为背景,讲述了男主人公――转世为考古学家却已经失忆的“沙”与作为美丽的太阳神鸟化身的女主人公“金”的旷世绝恋。为了找寻“太阳神鸟金箔”的另一半以及恢复失去的记忆,“沙”在重生的乌木精灵“丑”的带领下回到了3100年前梦开始的地方。在那里,失忆的“沙”与美丽的“金”发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三、音乐剧《金沙》中的意象分析

作为金沙遗址的文化载体之一,音乐剧《金沙》是一种意象化了的旅游产品。在资源、市场与产品两极对应、三位一体的指导原则下,音乐剧《金沙》深入挖掘金沙文化的内涵,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将内在意蕴一意象之“意”和外在形象――意象之“象”形成和谐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本文中,音乐剧《金沙》的意象分析也将沿着这两个向度展开。

(一)《金沙》的内在意蕴

通常,内在意蕴“往往表现在真、爱、乐、活、和等方面”。因此,针对音乐剧《金沙》之“意”的分析将从这五方面展开。

1 《金沙》的“真”――日与鸟的崇拜

在音乐剧《金沙》中,其主导内蕴根植于对大自然的崇拜,具体来说便是对太阳、对鸟的崇拜。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古蜀文化中崇日崇鸟的直接证据。因此,在《金沙》中,对以日鸟崇拜为核心的金沙文化成为整部音乐剧创作的基础,“太阳神鸟金箔”也成为整部剧的关键线索,同时,《金沙》成为观众感受远古大自然魅力的主要来源。

2 《金沙》的“爱”――爱情的永恒

爱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因此,在音乐剧《金沙》中,对爱情的永恒追求成为核心主题。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经磨难,从朦胧的情愫,到火热的爱情,最后离别的感伤,两人谱写了一段旷日绝恋。正如纪伯伦所言,“爱是伴随我们存在的一种力量,它把我们的现在同世代人的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因此,《金沙》完美地诠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凄美爱情故事,道出了爱的真谛,同时也完全地吸收了爱这一主题元素。

3 《金沙》的“乐”――团圆的快乐

在花间盛宴中,“太阳神鸟金箔”重圆了,“金”与“沙”二人也找回了昔日的恋情,那洋溢在两人脸上的笑容与周围神仙们出自真心的祝福与感动就是一种团圆的快乐,也是《金沙》所演绎的另一种主题。

4 《金沙》的“活”――生命的活力

在音乐剧《金沙》中,对生命的赞美成为另一个贯穿整部剧的主题。人类“沙”、太阳神鸟化身“金”以及乌木精灵“丑”,虽然三人最后的结局各不相同:人类“沙”孤独地生活在现代,期待着与“金”来世的再相见,而“金”最后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们的生命是精彩的,是充满活力的,是洋溢着青春浪漫气息的。即使生命的旅途中波涛汹涌,但迎着海浪勇敢地前进的样子是美丽的,是令人动容的,也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5 《金沙》的“和”――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脚踏实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与为精神、道德所统摄和提携的自然物质世界的和谐统一”,在《金沙》音乐剧中,其主导意蕴便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然而,音乐剧中的“天人合一”更多是指3000多年前古蜀人与神灵之天的和谐统一。“太阳神鸟”的化身“金”与现代人“沙”,这两人的结合便是“金沙”,体现出天人合一的金沙文化以及古蜀文明,同时表现出人类与神灵之天的和谐。

(二)《金沙》的外在形象

《金沙》的意象化,正是通过“‘象’来安身立命,通过‘象’来传导难以言尽的‘意’,此乃所谓‘立象以尽意’”。那么,音乐剧《金沙》是如何“立象”的呢?我认为,简单来说,其内在意蕴所依附的外在形象就是音乐剧这一旅游文化载体。在音乐剧这种表现形式之下,通过“歌、舞、剧”的紧密配合而达到“尽意”的目的。

1 句诗的诉说

句诗,简单来说,便是歌唱的字句。《金沙》中的剧诗则有着抒情与叙事的作用。

男女主角各自的独唱曲生动地描绘了两人的爱情发展的过程。通过咏叹调的形式,抒发了两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对昔日美好爱情的渴望。重获爱情后的激动以及爱情逝去后的悲伤。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句诗

的内容能与剧情高度结合,从而完美地突出爱情的永恒这一主题。

另一方面,句诗则以叙事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古蜀的场景,获得承前启后的效果,使得剧情的连接更为自然。例如,全剧的开场曲《蛋》,“在宇宙开始之前,就是一个蛋”,“‘蛋’就是宇宙生成之前混沌一团的模样,蛋的形象串联起人类对原初的自然奥秘的种种哲学领悟”,通过“蛋”的意象描绘以及层层递进,《金沙》展现了三千年前古蜀的文明程度,表现了“天人合一”这一主题。

2 乐谱的抒情

乐谱,就是音乐部分,它与句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完整地演绎《金沙》所要表现的主题。因此,在乐谱的部分,围绕《金沙》的主题,抒情性音乐与叙事性音乐各司其职,完美地打造出一出凄美的爱情音乐剧。

抒情音乐部分采用了交响风格,大气磅礴,更有气势,与他们伟大的爱情达到高度的一致,同时也能将两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度的剖析,更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而叙事音乐更多则是为故事情节做出铺垫,使得剧情逐步达到高潮。

3 舞美的美轮美奂

首先,音乐剧《金沙》的舞台设计变幻莫测,让人拍案叫绝。它的舞台是由一个近300平方米的多层悬空舞台组成。整部剧总共由近40个布景组成(其中近10个大场景),其布景设计机关重重,每五六分钟就变换一次场景,运用各种声光电技术以及3D技术,使得这部音乐剧“有着迷宫般的魅力”。因此,在声、光、电等技术的支持下,音乐剧《金沙》各个场景的舞台设计美轮美奂。光彩夺目,从而能够完美再现当时的场景,体现古蜀深厚文化底蕴。

其次,绚烂夺目的舞台服装也让人眼前一亮。《金沙》的舞台服装就有360套之多,并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与性格,服装更具有个性化与针对性。例如女主角“金”,作为太阳神鸟的化身。她在剧中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穿着羽翼斑斓的华丽服装,仿佛是真正落入凡间的太阳神鸟。因此,通过服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个性,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故事剧情,演绎《金沙》的主题。

最后,华丽的灯光效果更是为这出剧锦上添花。据报道,全剧采用全球一流的全数字化控制灯光系统,全套灯光设备总造价达到了200多万元。有80余台进口电脑灯、200多支各类造型灯。如此先进的灯光设备及技术,营造出瞬息万变的舞台氛围,眼花缭乱的灯光效果,使得观众获得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的享受。

4 舞蹈的互动

《金沙》的舞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由于舞群服饰的多样性,使得《金沙》的舞蹈更具有视觉冲击。在剧中,舞蹈的部分是使用载歌载舞的形式,伴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舞蹈也是从轻盈与轻缓慢慢变得厚重而大气,最后随着剧情达到了高潮,从侧面烘托剧情,反映主题,起到辅助的作用。

同时,《金沙》舞蹈的另一特点是与观众的亲密接触。剧初,乌木“丑”便从观众席中出现,拉近音乐剧与观众的距离,并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更加贴近观众的心。

(三)两者的融合与统一

通过对《金沙》音乐剧内在意蕴与外在形象的逐个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主题的定位与演绎和载体的熔铸与实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通过音乐剧的乐谱、句诗、舞美、舞蹈等形式,《金沙》表现出日鸟的崇拜、爱情的永恒、团圆的快乐、生命的活力以及天人合一的主题,达到意与象的互动与生成,从而产生了音乐剧《金沙》这一意象化了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陈胜容,论金沙遗址的旅游开发,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

[2]李瑛音乐剧《金沙》产业化运作个案研究,四川:四川大学,2007.

[3]桓占伟,人文景观旅游文化载体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3).

[4]陈暾,音乐剧《金沙》的文学解读,消费导刊,2008.(1).

[5]庄志民旅游经济文化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6]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旅游科学,2007.21(3).

[7]刘传军,杨燕,音乐剧《金沙》舞美设计之我见,四川戏剧,2007,(4).

[8]师会娟,音乐剧《金沙》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09.

上一篇:上市公司筹资偏好分析 下一篇:浅析低碳实践区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