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9-16 04:31:49

试探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内生动力。新课改对学习动机赋予了丰富内容。本文作者通过对当前初中数学学习动机的现实情况的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培养良好学习动机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动机 调查研究 培养策略

教育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生所处的特殊学习阶段,其学习动机表现出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长期性与波动性共生,感性和理性同在。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要求初中生树立正确、积极、高尚的学习动机。初中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学习动机树立的深远意义,切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积极的学习动机。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现情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发现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既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又表现出消极应付的一面。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学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初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不能根据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科教学目标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明晰的前进目标、追赶的学习标杆,片面的将学习活动作为应付式的劳动实践,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能结合自身目标理想,进行深入细致、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知、思维探索等实践活动,学习动机上方向性不够,纯洁性不够。如很多初中生数学学习实践活动,是在家长殷切要求和巨大压力下开展和实施。二是主动学习探知能动性不强。部分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不能保持积极探知、能动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过分“依赖”教师或其他学生,习惯于“吃现成饭”,不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析,从而导致其学习探知活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三是探究研习深刻性不强。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能深入贯彻和落实能力培养要求,导致初中生未能深入认识和理解学习能力锻炼和树立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导致部分初中生学习探究出发点不高,自我要求不严,对知识点深刻内涵和数学案例深刻意义不能深入探索和研析,导致其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二、培养良好数学学习动机方法策略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行动的主导,是实践探索的“明灯”。教育实践学认为,学习对象良好学习动机的树立,需要正确的学习目标“指引”。初中生作为特殊学习群体,心理上的特殊性和情感上的波动性,更加需要明晰、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在每节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恰当、适宜的目标“任务”或追赶“对象”,使学生学习上有目标,追求上有对象,行动上有“动力”。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新知教学中,教师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学目标要求,针对不同学习群体学习实际,设置“学生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理解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割的三角形的面积周长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的学习要求,同时,鼓励中下等类型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把中上等学习群体作为“追赶”的“目标”,保证其学习动机更加明晰,更加主动。

二是培树学生积极能动的学习情感。学习情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源动力”。良好的学习情感能够催生出学习对象更加正确和纯洁的学习动机。笔者以为,正确的学习动力,需要良好、积极、能动的学习情感进行“支撑”。因此,教师在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动力进程中,要注重学习对象积极能动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善于利用新改版的初中数学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和生动的情感素材,为初中生提供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初中生学习情感与教学情景产生“共鸣”,碰出“火花”,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特性,通过向学生讲解我国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研究方面的显著成果,并展示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中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提出的“勾股定理”的内容,让学生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探知相关内容。又如在“相似形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器材,根据该节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某兴趣小组测量旗杆高度”的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中,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深入探知其知识点内容和案例问题。

三是提供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载体。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环节。教师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时,要注重实践锻炼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思维活动中,形成和树立良好的学习技能和素养,使学生在感受劳动“意义”的过程中,树立起更加积极、科学、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和点E分别边BC、AB上的点,如果ABD与ACD以及CAE与CBE之间周长分别相等。假如BC、AC、AB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a,b,c。试求出AE和BD的长度。

案例中,教师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结合案例条件内容以及解题要求开展合作讨论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一致认为:“根据ABD与ACD周长相等条件内容,可以得到AB+BD=AC+CD,等式的左右边正好是三角形ABC周长的一半,由AB,AC的值,即可求出BD和AE的长”。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合作探析所得解题思路,开展自主解题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学生分析、判断、总结,认为:“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等量转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解题活动进行“回头看”,学生在获取解题技能的过程,思想上也产生了对实践思维活动的深刻体悟,学习动机更加明确。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长期、复杂的教学“工程”,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过程中,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习对象实情,因地制宜,灵活教学,帮助初中生克服消极思想,树立正确向上的学习动机。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

上一篇:独立制片人不一定就会改变好莱坞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规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