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2-09-16 04:28:03

浅议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

摘要:降低物流成本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及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施物流标准化、加强存货成本控制、建立企业配送中心、实施供应链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利用运输外包等途径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物流 物流成本 有效措施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单一,市场空间有限,企业产品的流动只是依靠行政调拨,市场流通渠道狭小。所以,市场流通不活跃,企业物流成本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我国在加入WTO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海外跨国公司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企业的市场空间由国内市场进一步延伸到国际市场,企业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再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必然加大物流成本。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据统计,我国国内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我国多数企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选择。从会计学来讲,企业从降低原材料成本可以获取更多利润,但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今天,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燃料动力资源严重不足,又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降低原材料成本而获取一定利润已经是企业家的一厢情愿,因此,企业家们开始考虑如何进一步降低流通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把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作为企业获取最佳利润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从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找到物流成本高的原因,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等几个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里把物流成本定位于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并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成本,分为:①仓储作业成本;②存货成本;③运输成本;④管理成本。

仓储作业成本包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和验收成本。存货成本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它把降低物流成本与加速资金周转统一起来。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和其他运输费用及货主费用,货主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和装卸费用。管理成本也称物流管理费用,包括订单处理成本和采购处理成本。在美国是按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仓储作业成本、存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得出来的。

物流企业应重点控制运输成本,同时加强仓储作业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也不可忽视管理成本的控制。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库存、运输成本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技术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货运的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则是美国的5倍。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的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存货成本高。物流基础建设布局不合理,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这种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的不平衡,加剧了企业运输成本的上涨,流通费用的急剧增加,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二)缺乏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物流部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物流成本只是物流成本的很小一部分,且没有向生产、销售部门提供有关物流成本的、确切的、有价值的资料;仅靠物流部门,而没有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同生产、销售部门一起研究解决降低物流成本问题。

(三)信息技术落后

我国传统物流经营模式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物流信息搜集、处理及、物流技术的引进等环节并不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购货、运输、制单主要由人工完成,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物流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加剧了物流的高成本压力,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物流标准化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物流设备与工具的标准化可以提高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利用效率;物流作业流程与物流服务的标准化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物流作业和过度服务。这些都有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

(二)加强存货成本控制。存货过多会占用企业更多的流动资金,同时造成仓储费、管理费的直接上升。库存期过长还会造成商品贬值、报废等损失。库存商品流转缓慢,必然会加大企业运行成本,成为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的重要推手。因此,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设法降低库存水平,是降低物流总成本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建立企业配送中心。物流成本中的第二大块是仓储成本。物资采购部门各尽其责、分工明确,但没有形成统一的采购、统一的仓储;各生产厂还有自己的备件库及原料堆场,生产厂必须承担原料的仓储成本,物资流动能力差;没有按市场机制进行考核,造成采购价格较高和仓库建设、利用不合理,增加了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四)努力扩大商品流转规模和流转速度,减少商品库存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如果能够努力增加销售量,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减少流动资金积压,既可节省利息费用、存货成本,又可降低仓储与管理费用,同时也可减少仓储与管理的压力。销售量的增长必然带来利润的增长。受规模效应影响,利润的增长往往超过销售量的增长,物流成本的节约带来的利润就包含在其中。

(五)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信息系统 ,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SCM)等物流理论和技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即通过这些技术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

(六)利用运输外包降低物流成本。将企业物流业务及物流管理职能部分或全部外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形成物流联盟,使企业在实现规模经济、更多地开展门对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

参考文献

[1]郝大鹏 第三方物流实务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

[2]夏春玉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

[3]王斌义 现代物流实务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傅桂林 物流成本管理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关于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