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草根 及他

时间:2022-09-16 04:24:06

摘 要:阳光普照众多的草,连绵的草,真的就像是无边的大海。本来是风推动了草浪与光波的涌动,但看上去,倒是草推动着行走其上的风。真的,草,或者说如草之民,真有可能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就推动了世界。而且,不管是从寂中醒来,或者未曾醒来。

关键词:草;寂;意念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1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4-028-02 收稿日期:2012-01-20

我自己就出生在青藏高原,就在草原黄黄绿绿的更迭中寂寞成长,即便后来离开了故土,那空阔与浩大犹在眼前,但那是藏人的草原。蒙古人的草原,也分时分片去过一些,不知为什么却独留下了传闻中最美的这片呼伦贝尔草原,直到今天才涉足其间。

草原景观,无非就是草的铺陈与连绵,这一片与那一片,除去上面稀疏的人文附着,并不相差太远。所以,一不带相机四处取景,二不无故惊叹。每到车辆停下,只是信步走入草地,或坐着或躺下,任听寂与瀑布一样的阳光倾泻而下,把在城市里,在名利场中因各种风云际会而放大很多倍的自己立即缩小成天地间小小的一点。

这时,阳光真的是蜂拥而至,一时间真的会意念皆无,只有阔大的寂中弥漫着新鲜牧草的芬芳,有心无意的风懒懒地翻卷在某一匹马漂亮的鬃毛之上。这时的人,会有不叫思想的智慧,会有一些情绪,难以分辨是该叫做欣喜还是忧伤。想必,这是最初的古人们常常感觉到的吧。想必,我们先人们最初的智慧也就是这样生长出来,然后,就像水里的盐、地脉中的宝石就这样慢慢结晶。

可惜,我们已经不是古人了。

今人区别于古人一个最大的标志就是,什么不算计,到了草原上,一个较为切近牧民生活环境的地方,什么值得算计的都远离了,我们就来算计时间。于是,自己把自己变成了羊,被时间的鞭子驱赶着,被看到了好风景却又担心错过了别处好风景的焦虑驱赶着,四处奔波。总算到了一个可以安憩的地方,总是因与生俱来的紧迫感,并不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欣赏美景,进而与自然交融,物我两忘的一点时间。日复一日,我们就这样慢慢习惯,以至领队催促的声音还没有响起来,自己心里内在的那只时钟已经焦虑地发出越来越大的嚓嚓声响。我们已经不可能安安定定坐在一个地方听任亘古的寂把内心充满,在这寂中听听内心的声音。听这悲喜交集的声音结晶为宝石,结晶为盐。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从这片草场到那一片草场,从这一个湖到那一个湖,从这一地方到那一地方的路上。而在这片草原上,也和现实一样,一条展开的路,总是有这里那里在整修,使行程不能顺畅,使在路上的人永远不能预估出到达下一个目的地的时间。事情总是这样的,并不是每一个需要整修的地方都需要把路全部堵死,但修路的人偏偏就喜欢把路全部堵死。而且,修路人看到堵在路上的人们露出焦急万状时会露出快意的神情。修路与堵路,修路人看到行人被堵而流露出莫名快意,也许正是当下社会生态的某种奇妙的隐喻。在这样一件事情中,谁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不论是堵路的人,还是被堵的人。

就是这种莫名滋长的情绪,就足以使人不能真正体悟草原。每天有多少人奔向不同自然或人文的景点,但仅仅在吃,在住,在路上,已然就失去了平和愉悦的心情,又何谈人文的教义与山水的熏陶?

长此以往,我们将再也无法走进自然,更遑论走近与我们不同的人群与文化。我们未曾学会互相体察,但似乎出于先天,就学会了敌视与拒绝。

所以,当我走上这片草原的时候,最多就能用两个字:细看。因为对草原风景的熟稔,我的细看不是宏观的风景。宏观不只是一种视角,而是一种能力,需要整个文化心态处于一种相对自由而开放的状态。于是,真的就只是去细看一棵棵,一丛丛的草。就这样关注着草的个体,就这样微观,而不是个体的集合,无数个体集合起来的宏观。

所以如此细看,还因为在这片陌生的蒙古人的草原上,看到很多熟悉的藏人草原上的草,那些生长在纬度更低海拔却更高的地方的草。这些草大都是生长健旺的禾草科的草,营养丰富的豆科的草;还有那么些招摇在草中的花,紫的龙胆、雪青的凤毛菊、一簇簇的狼毒花、一穗穗的紫菀。有了这些熟悉的花草,这片草原就成了熟悉的,可以随时放倒倦怠身躯的草原。就是这些普通的草,这些众多的花,叶与茎、根与须相互交缠,树那么英雄气地孤独地一动不动的时候,低矮而顽贱的草们却一点点铺满了旷野荒原。总是喜欢这样富于象征意味的景象;总是喜欢看到弱小无声者因众多而显得声势浩大!

阳光普照众多的草,连绵的草,真的就像是无边的大海。本来是风推动了草浪与光波的涌动,但看上去,倒是草推动着行走其上的风。真的,草,或者说如草之民,真有可能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就推动了世界。而且,不管是从寂中醒来,或者未曾醒来。

歌颂草,就是歌颂草根的力量。具有十足草根特性的人民不但适合做一切政治启蒙情怀视野的遮羞布,也适合做文人高蹈意兴的垫脚石。更何况,我们本身就来自民众,也许某种境况下被人赐予一个精英的封号,或者某一瞬间自三也会有一星半点这种虚妄的感觉,但是,在说到草与民这样的词,这样可以配合三更多词的词根时,浑身还是会有一种闪电接地般的感觉。

从一己人生的风风雨雨中走来,同时也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十几年艰难书写的历史中穿行而来。单纯的民本思想早已动摇:须知草民的力量看起来声势浩大,但稍稍引错一点方向,从这大地上,从我们生活中.劫掠而去的常常不止是荒凉。而更多的时候,在政治生活中,常常痛心感到的是这种力量大面积的萎靡。过去,我们认为这种力量提供的动能是源源不绝的,现在才知道,这种力量的健康成长也需要一种良好的名字叫做民主的生态;这样的生态学道理,就是自然界本身也在不断告诉我们。

在草原上的每一个地方,你问每一个当地人,都会听到一声叹息,说,如今的草原已经日渐衰退,不复是当年风吹草低才看见洁白群羊的景象了;不是众草蔓延劫掠荒凉,而是没有水汽的风,是更为众多的沙来威逼千年的牧场了。而且,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种现象的命名就叫生态恶化。而我们穿过传说中美丽丰茂的呼伦贝尔草原时,才看到了那么多萎颓的草,那么多蠢蠢欲动的沙。我写小说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诗歌这种形式决定了它更适合做那种热情天真的表达,而小说也许跟我们这个日益夹缠,日益复杂的社会更能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用小说的方式,可能更容易写出草原生态中的另一种灾难。那就是那些的,细嫩的,营养丰富的好草,都被牛羊吃掉了,被打草的镰刀割掉了,那些有药用价值的,更被连根挖掉了。而在那些越来越多的沙子中丛丛相聚的,却是坚硬的,多刺的,甚至是有毒的恶草。

生态不好的时候,恶草总是驱逐良草。

草,草根,从具象到抽象,形象地指代了一个民众群体。个体的渺小,与群体的庞大,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这就是草根的首要特征。正如草原上的草,有着纤弱的身躯,却也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甚至有着主宰草原的力量。一个重视草类生存的草原,才是能够持久繁衍生息的草原;与之类似,一个重视草根权利的社会,才是公正开明的社会。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草根意识的凸显,是一件好事。在诸多“草类”之中,可能会有“劣草”“恶草”,但它们永远不会占据历史潮流的主要趋势。

上一篇:主体――创新――实践 下一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