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16 04:22:24

2005―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摘 要:分析2005―2008年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提供依据。对2005―2008年秦皇岛市人间疫情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空间、时间和人群分布分析。2005―2008年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疫情的空间分布具有既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病例主要分布在青龙38.32%、抚宁24.03%、卢龙14.03%、海港区12.21%、昌黎9.26%。占全市总发病数的97.85%;肾综合征出血热时间分布具有明最的季节性,一般有春季和冬季两个流行高峰期,高峰期各月的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10.00%以上。肾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群中,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特征 分析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91-02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秦皇岛市重点防制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制,本研究收集秦皇岛市2005―2008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主要来自2005―2008年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秦皇岛疫情。

对收集到的2005―2008年秦皇岛市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疫情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2005―2008年秦皇岛市各县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逐年发病情况

从秦皇岛市各县区近4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逐年发病数的分布情况看,从各县区4年累计病例来看,总发病数在100例以上的县区有5个,占全市总发病数(1490例)的97.85%,其各县区病例构成分别为:青龙38.32%、抚宁24.03%、卢龙14.03%、海港区12.21%、昌黎9.26%。从全市各县区逐年发病数看,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见图1);其中2008年发病68例,为近4年最低,较最高年份2005年(759例)下降了91.04%。

2.2 2005―2008年全市各县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逐月发病情况

从全市各县区近4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逐月发病数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2005年和2006年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特点,疫情高峰分布在3~6月和12月至翌年2月,春峰明显高于冬峰,高峰期的3~5月的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10.00%以上,其中4月份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最高占19.51%。2007和2008年,随着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下降,冬峰和春峰两个发病高峰期的流行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见图2)。

2.3 2005―2008年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年龄分布

经统计,近4年来秦皇岛市发生的149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中,

2.4 2005―2008年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性别分布

4年来,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年发病比例为1.83∶1~2.52∶1。年度统计结果表明,女性发病比例为28.37%~35.29%,但2007年和2008年,其每年发病比例不及总发病例数的1/9(10.48%、5.47%)。

2.5 2005―2008年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职业分布

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人群的职业构成来看,各种职业人群均可患病,但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其发病构成在54.41%~73.63%之间,其次发病较多的还有工人和学生等。(见表2)

3 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人类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通过对秦皇岛市2005―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情况分析。其特点是发病季节性明显,呈双峰型,发病高峰期在春季,3~6月份为高峰;男性患病较女性多,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农民患病多,与全国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资料一致[1~2],其原因与男性青壮年农民接触鼠类的机会多有关。发病呈具有既分散又相对集中地区分布,符合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规律[3]。徐红梅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与鼠情逐月消涨有关,重点防制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措施是灭鼠[4]。从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来看,单价疫苗在疫区类型单一且明确的地区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5]。2008年秦皇岛市是奥运会的协助城市之一,政府为降低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于2006―2007年之间对城市、农村进行了灭鼠活动和对3个高发县的重点人群进行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其中抚宁县、卢龙和青龙县重点人群接种率分别为73.39%,74.19%和75.57%。使秦皇岛市的2007年和2008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人数明显减低,在法定传染病报告排序由2005年的第3位,到2008年降到13位。病例数由2005年的759例,到2008年的68例,下降了91.04%。因此,采取有效的消灭鼠措施,并对重点人群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两者相结合,是更好地控制疫情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化新,王钊,汤双振.中国流行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94-309.

[2] 陈化新,罗成旺.肾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苗应用研究[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7-163.

[3] 罗成旺,陈化新.中国1998―2007年肾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策略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0):1017-1019.

[4] 徐红梅.上海市南汇县流行性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3,7(6):569-570.

[5] 陈化新.中国肾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人规模应用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2):145-147.

上一篇: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7选育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关于国内外滨海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