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9-16 01:53:23

沧州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日,外管局河北省沧州市中心支局对2001年至2006年沧州市利用外商投资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基本情况

2001年至2006年,沧州市新建外商投资企业331家,其中独资企业150家、合资企业168家、合作企业13家;投资总额累计13.84亿美元;注册资本9.17亿美元,其中外方出资现汇7.55亿美元、实物0.55亿美元、其他0.13亿美元,人民币利润再投资0.93亿元。

沧州市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并各有特色。如肃宁主要是裘皮、针织,河间主要是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任丘主要是电子、机械、养殖,临港化工园区主要是化工产业等,沧州市区无拳头产品。外方投资者中美、欧占比较少,多为日商、韩商和我国港商、台商。

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资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成活率低。招商引资工作中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部分外商资金实力不强,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抵御风险能力差。据调查,2001年至2006年,沧州辖区新增的外资企业中,投资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占61%;注销外资企业53家,成活率为83%。

二是高附加值的产品项目少。在现存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只有生产输油管道、石油钻杆、铺线管道等10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价高,自动化程度高,利润相对丰厚。截至到2006年3月31日,沧州市2005年度参检的286家外资企业数据显示,盈亏相抵后利润近520万元人民币,亏损面达60%。

三是重资金引进,轻技术和管理合作,使得外商投资企业维持在低水平管理和经营上。目前,沧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多集中于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或污染较重的针织毛衫、化妆刷、裘革制品、不锈钢餐具、化工等行业。而这些企业多数沿袭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未能真正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内部管理不完善,经营策略单一,成本较高,利润空间狭窄,经营状况不佳。

四是供销合作式的合资模式,使得合资企业受制于外方投资者,缺乏经营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目前,国内部分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纷纷与国外企业合资以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国际市场,但这些合作多为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合作,外方合作者为国内企业产品的使用者或销售商,国内企业产品的种类、销售市场、销售价格、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等均受外方投资者控制,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五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该区域经济链条脱轨。如沧州市孟村县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农业小县,其支柱产业为弯头、管件、建筑扣件和清真肉类加工,但11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仅有1家管件生产企业,且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的是贴牌产品。

六是产品单一,市场狭窄,应对国际市场和汇率风险能力差。目前,辖区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品种少,销售市场单一,受国际市场和汇率风险影响较大。如辖区出口创汇增长迅猛的石油机械设备仅局限于石油钢管、抽油机、钻杆等产品,一旦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石油产量减少,势必影响该行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七是招商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对招商引资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的情况是部分招商人员热情高,但对相关知识和政策缺乏了解,一味迎合外商,影响了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质量,甚至给国家资金带来风险。

相关建议

一是转变观念,自觉把好项目准入关。在引进外资项目的前期,提高准入的环保门槛和技术水平门槛。选商择资,将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与资本来源和属性脱钩,将能否促进本地产业升级和是否利于环境保护作为主要评判标准。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政府作为招商引资的主管部门应理性引资,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重点考核新增流入、净流入、成活率、盈利水平、新增就业人数、环保情况、行业分布、企业技术水准等多个指标,给予不同权数,通过综合绩效考核,改变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把政府的严格执法管理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变成政府的自觉行动。

三是引资和引智相结合。一方面要把引进资金作为重要内容,坚持以资源、市场存量换资金;另一方面要把引智提上重要位置,把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引进来。企业通过引智,可以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可以使引资开发项目高标准稳起步,在高效益中持续运作,同时还应注重借外力培养本地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真正做到“引一个项目,出一批人才,兴一方产业,强一地经济”。

四是优化结构,引导投资。政府部门应将招商引资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确保引资是锦上添花、强强联合。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严格控制外资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的投入,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等。外资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转换和技术进步减能降耗,并成为优化能源使用效率的楷模。

五是加强招商引资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沧州市中心支局)

上一篇:创新资金营运 延伸业务领域 下一篇:应加强对外资企业利润分配与汇出行为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