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格兰特·斯蒂尔早期音乐风格研究

时间:2022-09-16 01:37:14

威廉·格兰特·斯蒂尔早期音乐风格研究

【摘 要】斯蒂尔是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于美国专业音乐领域的第一位黑人作曲家,一生共分为三个创作阶段,其在早期创作阶段中所体现出的音乐风格为日后“民族主义”音乐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阐述斯蒂尔早期创作历程及其风格特征,以探究其早期音乐风格的具体内涵及对后期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斯蒂尔;早期音乐风格;二元性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57-01

一、引言

威廉・格兰特・斯蒂尔(1895-1978)是上世纪涌现出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作曲家,其将美国黑人音乐从“市井俗曲”的边缘地带引领到了“高大上”的古典交响乐领域,为美国黑人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研究其早期音乐创作风格,对研究其“民族主义”创作思想的真正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斯蒂尔早期创作历程

斯蒂尔在青少年时期,同祖母居住在小石城,从那里他受到了黑人赞美诗和圣歌的耳濡目染。斯蒂尔11岁时,其母嫁给了查理斯・B・谢普森。此后,他经常同继父一起听音乐会和轻歌剧,鉴赏意大利歌剧,开始了对古典乐的全面接触。

后来,斯蒂尔入读俄亥俄州威尔伯福斯大学,开始接触到音乐世界中的另一支主流――学院乐队音乐,并与W・C・汉迪、索菲・图克等黑人音乐家组建了流行音乐乐队,奔波于各大演出场合。1916年,斯蒂尔成为了当时有名的黑人作曲家和音乐出版商汉迪乐队的编曲,由于汉迪在孟菲斯黑人音乐界的地位和权威,他为斯蒂尔提供了许多施展音乐才华的机会。在跟随乐队演出的日子里,斯蒂尔逐渐摆脱了现实社会带给人的冷漠和隔阂感,同时也对黑人音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描述与汉迪的合作经历时,斯蒂尔这样写道:“他让我与黑人音乐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直到我年纪渐长,进入音乐专业领域之后,我才真正地接触到黑人音乐,我必须走进去,学习它。就布鲁斯方面,我目前认为它是真正属于黑人的音乐。但它现今深受歧视,被认为是有钱人娱乐时的消遣品。我认为它所具备的内涵和意义远高于此,我想用交响乐编曲的形式为布鲁斯正名”。

1921年之前,斯蒂尔一直在作品《轻盈舞步》中演奏双簧管,1922年7至10月,这部作品在波士顿上演。那时,斯蒂尔开始跟随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指挥乔治・W・查德威克(1854-1931)学习作曲。尽管学习时间较短,但他为哈利・佩斯音乐公司所做的编曲以及随后的自创歌曲都折射出了查德威克的影子。斯蒂尔曾将WillieMGrant作为笔名,并用笔名发行了三首歌曲《昏暗布鲁斯》《爱我在此刻》和《实现》。1923年,当斯蒂尔任职于佩斯留声机公司时,获得了跟随著名现代派作曲家埃德加・瓦雷兹(1883-1965)学习的机会。两年的时间里,斯蒂尔的作曲风格深受这位现代派导师影响,以至于他的作品对后期美国黑人音乐的风格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24年,乔治・格什温创作了《蓝色狂想曲》,斯蒂尔届时也推出了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来自黑人地带》和《黑色美国》,在公演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三、早期“二元性”风格特征

1925年,斯蒂尔结束了从老师瓦雷兹那里为期两年的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和演奏经历斯蒂尔获取到了接触各类音乐的机会和能力。从最初在汉迪乐队中担任演奏者和编曲者,斯蒂尔开始接触到第一手的黑人音乐形态,到从乔治・查德威克那里了解到如何架构扩展传统的交响曲等大型体裁,而师从瓦雷兹的求学期间,则让斯蒂尔全新认识到现代主义音乐的特色并掌握现代派作曲技法。

来自各个层面的信息体验,让斯蒂尔在此阶段产生一种较为宏观且具有二元性的音乐创作思维,他会在一部作品中,体现出两种以上的音乐形态。比如早期的《来自梦之陆》,全曲采用现代作曲技法,配乐用到了长笛、双簧、单簧、巴松、号以及三位女高音,同时穿插运用了典型黑人音乐――布鲁斯音乐元素,这部作品鲜明地映射出两种力量的碰撞,即现代派音乐风格和黑人音乐之间的对比较量。这两种音乐形态的共存恰恰体现出斯蒂尔在早期的“二元性”音乐风格特征,即将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同常见的美国黑人音乐形式相结合,在现代无调性和声基础上加入布鲁斯特有的旋律、和声、节奏和配器等元素。

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和传统黑人音乐元素始终贯穿于早期创作当中,是一对矛盾体。二者不论在风格还是形态方面都是完全相悖的存在,斯蒂尔也正是因为此时期显露出的“二元性”风格特征,转而开始向纯黑人音乐的“民族主义”风格迈进,从而开始了第二阶段创作。

四、结论

纵观斯蒂尔的创作生涯,早期阶段只有短短的14年时间,却影响了斯蒂尔随后的数十年。没有早期对于黑人音乐的认识实践以及对现代主义音乐的接触,斯蒂尔就不会如此痴迷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也不会以复兴黑人音乐,为布鲁斯正名为信念。因此,早期“二元性”的音乐风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斯蒂尔走向“民族主义”音乐风格创作的道路,成就了这位日后被誉为“美国黑人作曲家泰斗”的黑人音乐家。

参考文献:

[1]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艾琳・索森.美国黑人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上一篇:声乐作品在我国影视作品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所有人都期待不真实中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