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地方税收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分析

时间:2022-09-16 12:49:44

“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地方税收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分析

摘要:近10年来,黑龙江省地方税收虽然有较快增长,但就全国税收增幅而言,仍呈下滑趋势。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一致。但由于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又是老工业基地,加之经济和税收体制性等深层次因素,导致GDP质量偏低,经济总量比重下降,与发达省份差距还在拉大,效益低于全国水平。总体而言,现行税收激励效果不明显,中央与地方分成制度与比例对黑龙江省不利。

关键词:地方税收;经济增长;回归分析;F检验;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30-03

一、相关性检验

地税收入与全省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是通过相关系数求得的,它可以从数量上具体说明现象间线性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通常用r表示。相关程度的判定标准是通过对总体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并按r的大小,通常将相关程度分为4个等级。由于2004年全省免除农业税,故2004―2005年不考虑农业税与第一产业的协调性问题。相关资料见表1。

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税收收入也随之增长,且有超过经济增长的势头,表明全省GDP与税收高度相关。这点也可通过税收收入弹性系数得到证实,见表2,表3,表4。

校正相关指标后情况见表4。

从表2至表4的税收弹性指标看出,由于GDP的基数不同,加之税收指标计算口径不同,所得出的计算结果差异

计算结果表明,5年税收估计值与实际完成税收的平均误差为58.47亿元。

2.测定系数

测定系数是指在总离差平方和中回归平方和所占的比率,用R2表示,计算公式为:

R2=SSR/SST

因为:SST=SSR+SSE

故R2=1-SSE/SST=1-10257/45345≈0.78

计算结果表明,r2基本接近于0.8,呈显著性相关,回归方程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回归估计的误差也不容忽视。

3.F检验

合理地判断R2值是否显著地异于0,方法之一是通过所谓F检验,用平均的解释平方和同平均的未解释平方和相比较,取两者的比值F:

第一,增值税转型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设备的更新改造步伐,为区域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激励效果有限。从2004年7月1日起,东北地区在8个行业率先实行增值税转型。截至2006年底,东北试点地区的试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121.9亿元,共抵扣增值税90.62亿元。就黑龙江省而言,2004年全省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共有7 498户,其中,有税收增量的3 289户,全年办理抵减欠税0.179亿元,办理退税1.921亿元;2005年需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13.1亿元,但增值税转型后减少固定资产折旧额,将增加所得税3亿元左右,进而形成“前退后补”的事实①。

第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明确和落实重大技术装备业应享受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如针对重大装备各领域逐项明确专项进口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享受政策的各项重大装备的具体规格及要求、为制造该装备确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的范围等,制定并适时调整各专项政策的退税商品目录。

第三,在目前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形成,资源枯竭城市面临极大困境的情况下,给资源大省,尤其是在税收上为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中央在预算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如相应地返还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以2000年为例,大庆油田公司实现的366.5亿元的税费中,中央分成比例为84%,省分成比例仅为16%。

参考文献:

1 省国税局课题组.黑龙江省十年国税收入分析报告(1994―2003)[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4.

上一篇: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下一篇: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征管方式的冲击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