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皆是“课题组”

时间:2022-09-16 11:59:59

遍地皆是“课题组”

中国的科研水平不高,但科研论文不少;科研成果不多,但科研项目不少;解决问题不多,但各种课题组不少……何以至此?一言以蔽之:受功利之心驱动的伪科研太多。

因为业务考核需要论文,所以不管科研状况如何,哪怕是移花接木、剪切拼贴甚至捏造数据、剽窃抄袭,也要先将论出来;因为申请科研经费需要项目,所以哪怕先搭个空架子,也要将科研项目虚拟上马;因为申报职称荣誉称号需要参与过一定级别的课题研究,所以种种名不副实甚至有名无实的课题组便会横空出世,占领你所在单位的各个领域。

敝人不才,未能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目前栖身于一所普通中学。但你千万不要以为普通中学的教职员工们就与科研无缘,整天到晚唯备课、上课、考试、阅卷是务,最起码我所在地区的普教部门是很看重“科研”这一块的。举个例子:我所在省份的教师需要申报高一级职称以及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之类的头衔时,任你学历再高,教学能力再强,教学实绩再好,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而且必须是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的),没有参加过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有些还限定是课题组的主持人),莫说评上,你就连申报的资格都没有。敝人业余时间爱涂涂鸦,写些教育评论、教学杂谈啥的,就冲这,在单位里很是受人尊崇――时不时地会有人请你捉刀,帮他搞篇论文。其实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在教学上很有一套,但由于平时工作太忙,节假日除了学校补课,不少人手下还有一些学生需要单独辅导,根本无暇在论文上动太多的脑筋,也就真正成了“述而不作”一族。可一旦到了需要递交论文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都傻了眼。这也就带红了一门新兴的行业――和论文。这类、行业的优势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极易搞定,缺点一是收费过高,一篇两三千字的论文没有几千元是难以拿下的;二是那些出售论文或出卖版面的刊物大多为“套牌”或非法刊物,一旦被教育、人事部门查出,甚至会受到三年内不得申报的处罚。所以请身边擅长写作的同事实在是一种投资小而安全系数高的稳妥的方式。不过虽说我在这方面当了不少年的“活雷锋”――为不少同人排忧解难解决过论文问题,但在轮到自己申报教授级高级教师职称时,却也遇到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敝省教师欲申报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一职称,必备条件之一就是:“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过省级及以上教研课题,并通过成果鉴定或已完成准予结题。”说真的,也就因为我爱爬爬格子,多年前我原先待过的县中曾有位中层干部拉我进他的课题组,分派给我的任务就是帮他整理了大量的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整理完资料后就再无下文。这位领导在评上“教授”之后迅疾转战到了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那项课题究竟有无“成果”“结题”与否作为课题组成员的我却是毫不知情。在一般的中学里,类似于我这样的布衣之士要想得到一项省级或以上教研课题就十分的不易,若要获得主持资格除非你有天大的关系。所以,你参加了课题组,至多也就是个“一般成员”,具体事务也就是帮主持人以及核心成员写写材料,充任秘书。再说那又是些什么“课题”?很多就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空架子而已。

曾为我过去的一位领导挣得过不少荣誉的课题“整体化教学研究”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一个单元里的课文由原先的一篇篇单独上改为合并在一起上(基本也就是“比较性阅读”的翻版);我曾经有位同事主持了一个名叫“你真棒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是怎么在教学中表扬鼓励学生;我所在的教研组新近上马了一项“少教多学”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如何改变早已式微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课题需要十几位教师花费几年的时间来研究探索吗?不过说实话,今天中小学里的教研课题研究大多也就是起个名字、搭个班子、找点例子,最后请上几位专家、领导来捧捧场子便大功告成了。这样的“课题组”现如今可真的遍地都是,除了为学校增点教研实绩、为参与者将来申报职称和荣誉称号添点砝码外,别的又有什么用途?所以,有人问我愿不愿在组里面挂个名字时,我只有敬谢不敏了,有那工夫不如读上几本书更有收获。如今搞课题的太多了,不缺我一个。

上一篇:小狐狸狗照镜子以后 下一篇:民办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