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竞赛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9-16 11:43:42

艺术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竞赛的改革与实践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我校通过每学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及竞赛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养成经常、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课外活动 兴趣 比赛

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也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体质。但是,由于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体育课的重要性,给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学校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每名体育教师带领一个项目的体育活动,经过去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作一阐述,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研究目的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竞争意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条件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实施的保障。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把“育心”和“育体”一起抓,亲临体育训练和活动现场,更坚固了体育教师的事业心。

2.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熟练的体育技术、技能;具备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3.学生需要。现在的学生需要通过体育比赛来表现自我,而学校的体育活动给他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他们有了发挥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

(二)实施竞赛

具体实施与操作主要有体育组负责进行,院系和体育委员协作配合。

1.体育竞赛前期工作

(1)下发“体育竞赛”规程。体育组提前半个月制定“体育竞赛”的规程,并下发给校级领导、院系和体育委员(附规程一份)。(2)召集各院系项目负责人抽签。利用中午时间,把所有比赛项目抽签完毕。(3)数据处理。把各班各项比赛抽签的结果,进行电脑处理,打印张贴和作记录用。(4)器材设置。添置一些比赛用球和相关器材,作为本次比赛专用器材,并专门保管。(5)裁判员的调配。裁判工作主要由体育组全面负责和担任。由于多项比赛、多个场地同时开始,因此,又另外聘请3-4名对裁判工作有一定经验的校内外教师担任。同时,在学生会体育部的调配下,确立几名学生裁判,配合教师的裁判工作,并进行集体培训。

2.体育竞赛中期工作

(1)比赛日程通知。写在准备好的大黑板上,以便让学生安排一切准备工作。(2)积分板安排。把每场比赛的时间、班级、项目、场次写在小黑板上,每个场地一块,并有学生裁判记分员作记录。(3)体育竞赛后期工作。①确立名次。根据比赛的结果,确定各项名次,打印成表,张贴公布。②发奖状。根据规程,写好各项比赛名次奖状,利用早操时间,全校宣布,并发奖。

(三)特点

1.兴趣大。学生对体育竞赛兴趣都很浓厚。2.项目多。包括田径、球类、身体素质训练等。3.场次多。整个学期赛程比赛场次多。4.运动队多。每个院系基本上都成立了4个以上运动队,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健身项目和目标,为终生体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5.比赛公正。全部比赛的裁判都由教师担任,完全体现了“严肃、公正、公平、准确”的原则。

(四)效果

1.校运动队的带头骨干作用,与这批运动员的存在分不开的。他们平时的刻苦锻炼,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既是组织者和主力队员,又是教练员。带动了全系、乃之全校的文体活动。也是他们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现。

2.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体育比赛,丰富了学校的群体活动,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终生体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消除了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据调查有86.50%的学生对“体育竞赛”是满意的,只有10.5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的态度。同时,有70.60%的学生表示体育活动能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顽强拼搏、激励竞争、勇敢果断、互帮互助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情操。

5.通过比赛教师的裁判经验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在征得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同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操作者,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工作计划,并付之实施。

(三)科学、合理安排体育竞赛内容,让体育竞赛更系统化,科学化。

(四)要充分认识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深层意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促进大脑因紧张学习引起的疲劳,得到较快速的消除,提高学习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振宇,王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氧耐力评定指标的合理性质疑[J].四川体育科学.2009.3(1):110-114.

[2]尚大光 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8。

[3]路文峰,罗旭.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选测项目设置合理性的试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25-1226.

上一篇:高校足球课中“表象训练”的实证之我见 下一篇:影响中长跑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