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味道而来

时间:2022-09-16 11:17:12

在注入洞庭湖的“湘、资、沅、澧”四条大河之中,流经湘西地区的是沅水和澧水;它们的干流与支流织成了细密的河网,水边多有民风淳朴的村寨和古镇。为采写本期杂志的专题文章《湘西文化苦旅》,我们的报道者走访了多处古镇与苗寨。我打开这份墨迹未干的印前清样,湘西灵秀旷逸的风姿一下子展现在眼前。

公众心目中的湘西,要么是凤凰古城的旖旎情致,要么是张家界的奇峰秀水;可湘西给我留下的根本印象倒来自味觉。我的一位至交好友生在湘西,是位了不起的美食家;虽然早已定居北京,但他常挑选在一些地道的湘西菜馆设宴,培养我们对故乡饮馔的鉴赏力。湘西菜以“香、酸、辣”为特色,不仅善用腌腊制品,更擅长烹制山货,比如胡葱、葛根、獐子肉,到了湘西大厨手中都是绝好的食材。此外湘西位于湘、鄂、渝交界处,所以这里的烹饪手艺也从相邻省市借鉴颇多,比如炸面窝、菜豆腐等菜式都能在湖北菜中找到原型。

当然,要懂得真正的湘西味道,还非亲身到过湘西深处不可。美食家朋友曾亲任向导,邀我们到湘西度假;也是在那一趟旅程中,我才对所谓“香、酸、辣”三特色中的“香”字有了透彻的体会。湘西菜的香,远非只出自香辛料或添加剂,更多的倒是食材的本味―这里山水明净,远离各类污染源,因此出产的蔬果菜肴都有天然的清香。即使是晒干后再烹炒的豆角、茄子,一入口还是能令齿颊生香,仿佛召唤出了我们小时候第一次吃豆角或茄子时的味蕾记忆。而这看似飘忽朦胧的味觉又有特别强劲的烙印力。品尝过这样的美食之后,“湘西”两字与“味道”建起了天然的通道。

美食家告诉我们,菜系之一的湘菜其实又分很多支派,比如湘北菜和湘西菜就截然不同。“湘北菜重油、厚味,喜欢把红辣椒和青辣椒放在一起炒”,很多做法会让湘西人闻而却步。虽然同属湖南,但两个地方的人都不见得能吃到一起去。而这种口味上的地域界限恰好也是标志着方言的差异:湘西人讲的是与重庆等地类似的西南官话,与长沙一带的湘方言判然有别。

这番解释让我想到,也许味觉与文化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一道菜式、一种调味方法,表面上只是对食物处理操作的不同选项;但在口味偏嗜一致的人群中间才能形成地域归属感,所以味觉其实起到了让我们认同乡土、区分不同族群的作用。我们爱吃什么、排斥什么,这种“味道的逻辑”远不止是自然而然的反应,而是地域文化在我们身上最具体的表达。因此,品鉴菜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整套严格的文化训练:重油/少油,腌腊/清蒸,这些烹饪中的对立选项构成了精致的文化符码。我们多分辨出一种调味上的细微层次,也就能多体会一分世情、人情中的微妙差异。

上一篇:浅析儿童类书籍设计 下一篇: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