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打人之后

时间:2022-09-16 11:00:57

上学期的一天,一位家长拨通我们幼儿园园长的电话,很气愤地说她的孩子在班里打了别的小朋友之后,本班教师对孩子进行了惩罚,但方式极其不当。作为家长,她要求园方给个说法,而且要求将孩子调班或退园。

后来我们经过调查,确认是教师行为不当。于是,园长代表园方向家长道歉,然后与当事教师进行了严肃的谈话,批评了她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后来经过我园多方劝解,家长最终同意将孩子留在原班,事情也算平息了下来。但是此事引发了幼儿园管理者的深刻反思: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师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使类似事件今后不再发生?

本学期,我园大胆尝试以案例分析、情境再现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师德教育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次活动选取的素材就是“小胖打人之后”这一案例。

首先,我们隐去教师和孩子的真实姓名,编写了“小胖打人之后”的过程,然后由三位年级组组长分别扮演事件中的孩子、教师、家长,进行情景再现。最后,我们根据故事的发展,提出若干个能引发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由主持人进行现场提问。

活动过程是这样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老师一起分析一则案例“小胖打人之后”,案例由我们三位年级组组长合作表演,进行情景再现,希望老师们看过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请三位年级组组长……

情境再现一:

一天早晨,爸爸送妞妞上幼儿园。走到教室门口,妞妞哭闹着不进教室。王老师马上迎上去问怎么了,妞妞爸爸严肃地说:“昨天妞妞回到家给我们说,班里的小胖又打她啦,今天起了床就说不上幼儿园。王老师,这个小胖打人,您怎么不管?”

王老师听后问妞妞:“是吗,妞妞?他打你哪儿了,还疼吗?”

妞妞没有回答,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捂住自己的小脸。

“妞妞说是打的她的脸!”妞妞爸爸生气地说。

王老师马上抱歉地说:“您别生气!昨天我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我知道,当时一定会批评小胖的。”

妞妞爸爸听了又说道:“王老师,听孩子说小胖曾经不止一次打她,您都不知道?看看现在孩子给吓的,就是不上幼儿园,您说咋办吧?”妞妞爸爸想把妞妞放下来,可是妞妞一直哭闹着不愿松开爸爸的脖子。

最后经过王老师耐心哄劝,妞妞终于松开爸爸,投入王老师的怀抱。妞妞爸爸临走时说道:“王老师,妞妞这次真受伤害了,我们家长很生气。那个小胖您一定要管管,不然,我们就找他的家长。”

教师一:王老师首先要了解情况,如果真是小胖打了人,就让小胖给妞妞道歉。

教师二:如果是小胖打了妞妞,王老师要告诉小胖打人不对,要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

教师三:这种情况在我们班经常发生,老师没必要大惊小怪,说不准孩子只是无意碰撞了对方,用不了多久,他们又会像没事人一样玩到一起去了!

教师四:孩子之间的打闹是经常的事,是家长太过紧张、小题大做了。我认为王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家长用正常的心态去看待孩子之间的打闹,让家长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尽量大事化小。

主持人:很好。接下来,我们看看王老师是怎么做的。

主持人:你认为王老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情境再现二:

早餐过后,王老师对全体小朋友说:“昨天妞妞被一位小朋友打了,妞妞很疼、很伤心,今天都不想来幼儿园了。”

小朋友问:“谁打的啊?”

王老师:“妞妞,你告诉大家,是谁啊?”

妞妞:“小胖。”

王老师把小胖叫到身边,问全体小朋友:“小胖打了妞妞,妞妞很生气,那该怎么办呢?”

众幼儿:“让小胖给妞妞道歉。”“让妞妞也打小胖一顿。”……

王老师问小胖:“你愿意接受惩罚吗?”

“愿意。”

“那你说,怎么惩罚?”

“让妞妞打我吧。”

王老师又问妞妞:“小胖打的你哪儿?”

妞妞指指脸说:“这儿。”

王老师问小胖:“你让妞妞打你哪儿呢?”

小胖指指自己的脸说:“打这儿吧。”

王老师又问妞妞:“他打了你几下?”

“五下。”

“小朋友说,让妞妞打小胖几下呢?”

“也打五下。”“不,十下。”“好,十下。”

“好吧,我们帮妞妞数着。”

妞妞开始打小胖的脸,“一、二、三、四……”孩子们数数的声音整齐响亮。

观摩现场,除了几位配合剧情者在数数外,其余教师都沉默不语,有的眼圈开始发红。

主持人:三位年级组组长的表演很到位,事情就是这样真实发生的。老师们,如果你是小胖,请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

教师们逐一表述:难过、伤心、羞辱、委屈、无助、孤立、无地自容、毫无自尊、颜面尽失、憎恨、愤怒、无处辩解、无力反抗……

主持人:老师们,看到这里,不知你们心情如何,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吧。

教师一:王老师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她让孩子当众受辱,就没有想到这样会对孩子内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吗?

教师二:虽然是妞妞打的小胖,看似不是王老师对小胖进行直接惩罚,但这也是一种变相体罚。

教师三:王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以暴制暴。她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结果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认为:当别人打了我,我就要把他打回来,不用讲道理。这样循环下去,孩子们之间就会有更多暴力行为发生。

教师四:我认为,王老师只是简单地认为惩罚打人的孩子就是对他进行教育了,其实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远比惩罚重要得多。显性的惩罚远不如隐性的感化。

此刻,全体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五:我现在思考的可能和大家不太一样,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小胖,而我在想,妞妞现在是什么想法和状态?妞妞受了委屈回家给爸爸说,爸爸又给老师说,妞妞因此得到了支持和帮助。这样,妞妞是不是会养成事事都要依靠、仰仗成人帮助和支持的处事方法?我担心妞妞会因为有人撑腰而渐渐变得盛气凌人,这样对妞妞的成长有益吗?

教师们再次陷入沉思……

主持人:事情并没有结束,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情境再现三:

下午离园,小胖一看到妈妈就冲出了教室,头也不回地往楼下跑,任凭妈妈怎么喊他也不回头。

“王老师,不好意思啊,这孩子太没礼貌了。”小胖妈妈抱歉地对王老师说,说完就要去追小胖,却被王老师叫住,说道:“您先别走,我给您说件事。”

“王老师,有事您说。”

“昨天,你们小胖打妞妞了,今天早晨妞妞就是不想来幼儿园。”

小胖妈妈:“是吗?王老师,太对不起了,这孩子太调皮了,老给您惹麻烦。”

“你们小胖已经不止一次打小朋友了。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教育孩子,今天我就惩罚了他。”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一直想向小胖求证事情的全部经过,但是任凭妈妈怎么问,小胖就是不说话。回到家中,妈妈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怜爱,低声问小胖:“孩子,今天妞妞打你了?”听到这句话,小胖再也控制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晚上,小胖妈妈拨通了园长的电话,把事情的经过告知了园长,提出了将孩子调班或转园的要求。

主持人:老师们,如果你是园长,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教师一:首先我会先安抚小胖家长,然后了解情况,再要求王老师向家长道歉。

教师二:如果我是园长,我不仅会要求王老师向家长道歉,还会让王老师接受处罚。

教师三:不好。我们刚说过“显性的惩罚远不如隐性的感化”,我们对老师也要这样。

教师四:我如果是园长,我会与王老师单独谈话,指出她的不对,并让她换位思考:如果她是小胖、是小胖的家长,心中理想的老师会是什么样子,希望老师怎么做。让王老师明白应该怎么去爱孩子、怎么对待孩子。

主持人:谢谢老师们的建议!其实这个案例就发生在我园,园长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与大家不谋而合。最终,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包括王老师后来的表现,家长、园长也是满意的。老师们,整个案例还给了你们哪些启示和感想呢?

教师们回顾整个事情的经过,认为当遇到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质疑和不满时,教师往往会被家长左右,失去理性,有时急于给家长一个交代和解释,就简单草率地处理事情,致使事情越发不可收拾。大家还认识到,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要时时牢记,无论在孩子面前还是家长面前,要充分体现出教师高尚的道德素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最后,园长建议教师们今后再遇到同类事件要理性对待,并给出一个“五步操作法”。第一,耐心安抚家长:面对妞妞的爸爸,我们可以用承诺了解情况、教育小胖的方式冷却家长怒火。第二,调查了解情况。第三,对两个孩子要实施不同的教育:告诉妞妞有困难和委屈要直接给老师说,老师会帮助她,对小胖更要不离不弃,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第四,做到家园共育:教师要依据专业知识,就小胖的暴力倾向、妞妞的依赖心理向各自的家长说明利害,希望双方家长与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第五,答复家长:将事情的处理结果告知妞妞爸爸――小胖已经向妞妞道歉,俩孩子已经和好,老师今后会多关注孩子,并让家长明白孩子们的相处原本是天真、和睦的,我们不该以成人的思维介入孩子们的相处。

整个活动历时一个小时。活动中,三位年级组组长轻松幽默的表演使观摩教师犹如亲临事件现场,对事件产生了强烈反响和共鸣。主持人以现场提问的方式引发教师们客观理性的思考,教师们围绕事件从家长、师德、幼儿教育、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很多真挚的话语唤醒了在场人对教师职业的敬仰与崇尚之情。很多教师表示,这个案例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教师的第一专业标准。作为教师要耐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只有那些热爱、会爱每一个孩子的老师才是智慧的老师。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市直幼儿园)

(责编 维 尼)

上一篇:跨国经营“破烂”:破事烂事事后是好心情 下一篇:幼儿教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