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杂碎汤/中华名人一壶酒――陈后主《独酌谣》

时间:2022-09-16 10:59:32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杂碎汤/中华名人一壶酒――陈后主《独酌谣》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杂碎汤

小吃风味

“杂碎汤”是青海西宁和东部农区颇为有名的冬季大众早点,多为回民经营,用新鲜干净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蹄等“下水”烹煮成的风味早点。

青海杂碎汤,鲜、辣、香、烫,无内脏异味。

来历传说

每年秋末冬初,西宁各地都开始宰牛杀羊,准备过冬。这个时候杂碎来源丰富,所以杂碎汤铺前也是熙熙攘攘,人满为患。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杂碎汤铺前前后后就挂上了红纸灯笼,开始招揽生意。

在西宁吃杂碎,最讲究起大早,说是这样有三大益处:“杂碎品种全,清汤酽,抗寒保暖,益寿延年”。

所谓的“品种全”,就是因为大家还没有来吃杂碎汤,所以牛羊的五脏头蹄样样齐全,脆肚子、柔蹄筋、细软肠子、嫩口条、烂头肉,你可以随便挑,想吃什么吃什么。可是如果起晚了,就只能吃人家挑剩下的了。

“清汤酽”意思是原汤汁的掺水少,而如果晚了,就不可能喝上这样纯的杂碎汤了。

第三大好处就是,起早本身有益健康,喝了有滋补作用的杂碎汤,自然就益寿延年了。

起个大早,吃碗杂碎泡馍汤,就会感觉肚子饱了,身体暖了。所以,杂碎汤,在当地是久吃不厌,老幼喜爱的早点型小吃。

制作工艺

把牛羊头、蹄上的毛烧燎干净,然后剔掉毛根的脏东西,再刮洗干净。肠胃要反复地冲洗,网胃、瘤胃、瓣胃经过洗涤后,还得刮去肚膜,用碱水搓洗,再用清水冲洗,直到没异味为止。

前天晚上洗好后,放到锅里,同时把姜片、花椒、大香、草果等调料用小布袋包起来放进锅里,先用大火烧水,然后用小火慢炖。第二天清晨,就煮好了,捞出来,切好。顾客随到随要,放在碗里,舀上原汤,即可食用。

中华名人一壶酒――陈后主《独酌谣》

陈后主号称“无愁天子”,他饮酒虽然常常是在陪侍下进行的,但他对独酌的胜境却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他的《独酌谣》之一,单言独酌之妙,云:“独酌谣,独酌且独谣。一酌岂陶署?二酌断风飙,三酌意不畅,四酌情无聊,五酌盂易覆,六酌欢欲调,七酌累心去,八酌志高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霄。凌霄异羽翼,任致得飘飘。宁学世人醉,扬波去我遥。尔非浮丘伯,安见王子乔。”一酌一境,渐入佳境,可谓善体物者。当时隋军南渡,陈后主依然仗着金陵“王气”保佑,继续纵酒作诗。及至兵临城下,才慌忙地带着张贵妃、孔贵人躲入井中避难。但这也逃不过隋军耳目。几个隋军寻到井口,先呼不应,于是落井下石,后主不得已,才答应上来。隋军放下缆绳,然后往上引拉,觉得后主太沉,等到井口时,才发现一根绳子绑着三人,皆当了亡国之奴。尽管当了亡国奴,好在隋文帝宽厚,加上一个妹妹进宫为嫔,受到隋文帝的宠幸,另外两个妹妹也嫁给新朝要人,自己也享受三品官的待遇,因此陈叔宝的后半生中,乐得分一杯羹,酒是没有断过,甚至有时参加朝宴,博得一醉而回;平时也常常醉酒,罕有醒时。他如此沉湎于酒,是因为亡国之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隋文帝对他关怀备至,为了他的身体着想,派人请他节酒,他不听。隋文帝只好说:“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一日,陈叔宝跟随隋文帝登邙山陪酒,几杯入肚之后,便诗兴大发,赞起新朝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亡国之君酒后为新朝润色鸿业,而一改过去诗歌的靡靡不振之音,突发两句雍容壮丽之调,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上一篇:点菜的门道――鱼香肉丝 下一篇:秘鲁美食喜混搭风/不亚于其风光的瑞士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