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该不该公布

时间:2022-09-16 09:27:16

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该不该公布

【相关链接】

某中学流传着一则老师分梦的趣话:毕业班的老师为了多挤一些时间来强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训练,开学第一天就专门召开了分课会。任课老师经反复磋商,先分正课,次分自习;甚至在节假日补课时间的分配上也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勉强达成一致。分完以后,有人提议把学生做梦的时间干脆也分了,让学生每晚只能做某一学科的梦!老师们陷入了沉思……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每个人眼中的风景都烙上了自己的影子。

――题记

正方:应该公布

作为学生,若是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没压力并不是件好事。因此,可以说成绩是一种激励因素,让学生看到了努力的目标。这次测试成绩80分,下次测试成绩85分,尽管只比前一次高出5分,但也可以激励学生芝麻开花节节高。

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公布学生的成绩和名次,而是要从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上找原因。一方面应抓好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从外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应改进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内部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而对学生个人来说,虽然不能只认分数,但也要正视分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数也是测量自己掌握知识的尺度。

现代教育制度应当鼓励透明竞争,并鼓励学生能勇于承受结果,教育要培养的不是不能面对分数的脆弱一代。【赵 娜】

反方:不应该公布

学生考试的成绩可以排名,但公布就不必了。因为一经公布,有些人就会到处宣传,让很多成绩差的学生抬不起头,无形之中会增加其心理负担。成绩、名次始终是套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箍得太紧就会出事。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异、名次有先后,这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成绩排名来激励学生,如果运用得当,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手段。但是,只是将成绩、名次的公布方式简单化处理,这样不仅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甚至还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造成极坏的影响。

现在的许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考试焦虑症”。一次或连续几次的考试失败,导致这些学生一听到“考试”二字便会紧张,而家长、老师、同学互比分数则是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症”的一大诱因。

【赵树利】

[作文展台]

有想法没办法

缪应媚

(一)呐喊!

分梦?

荒唐!不就是为了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心理慰藉吗?何以至此――分了我们的梦!

我禁不住呐喊:“中国教育,你究竟怎么了?”

为什么我们会背负如此沉重的期望?为什么我们的眼神总是有孤独时的落寞?我们很累,真的。我们有自己的思维,我们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我们,一群被摧残得只剩下躯壳的高级动物,将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分梦!

诚然,老师也是一片好心。

老师也累,他们没有坏心眼,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我们的期望,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分梦太残忍。只因爱的过剩,前进的路上,我们走得何其悲壮,不是吗?

为了名牌大学,我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为了名牌大学,我放弃了体育课的放松;为了名牌大学,我放弃了路边那些今生不可再遇的风景。我遗憾,我茫然,却总是――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智慧,是吗?不是吗?

中国教育,你告诉我!

(二)彷徨!

那些所谓的知识,被切割成长宽高相等的方形,在书包里拥挤。我不知道,轰轰烈烈提倡的“减负”减到哪个程度了,是否真的只是另一层不敢言明的深意――减负得正。无语。

我站在梦与季节的深处,看那些时间的过客匆匆穿梭于人类文明的大门。我想起了韩寒,想起了《穿着棉袄洗澡》。我的眼睛为什么会流泪?我捧起书本,咀嚼那贾宝玉究竟怎样的叛逆,研究那函数图像是怎样的精妙。教育,本身是良性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种怪象,完全是人为的。我不知道中国今天这样的教育会成就怎样的明天。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留在心里的,究竟还有什么?我,彷徨。

明天,中国教育,你还好吗?

(三)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2006年,名牌,似乎太遥远。

我用富含氯化钠(Ncl)的泪水和满心的希冀,在相信“放弃即智慧”中,生出了对人类的虔诚和满头白发。

要梦,拿去就是了。何所惧,惧又奈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2006年8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风光,今夜,失眠又何妨?

【作者系四川省会东县会东中学高05级(2)班学生】

上一篇:小心,别踩着你自己的翅膀 下一篇:衔接连贯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