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时间:2022-09-16 09:23:18

浅议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无疑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结合几年的初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启蒙的钥匙,亦是入门的先导。对于写作,兴趣则是它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作教学的重头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写作技巧,体验写作的快乐。

下面先谈笔者在课堂上的几种做法:一“逼”,就是逼着写,当一种正确的意图与设想没有被学生理解、接受而变成自觉行为时,就要“逼上梁山”。作文题命出之后,限时完成。时间一到,立即点读、点评。开始“逼”的时候,虽然未必人人写得出,但一写,一读,一评,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好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朵朵浪花,那些不爱动笔的同学也心中发痒,跃跃欲试了。二“激”,在命题上多做研究,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与兴趣,命题力求“小”、“新”、“活”。教了《变色龙》,出题《我身边的变色龙》,化虚为实,生动形象新颖醒目,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三“放”,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要自我发挥,就必须充分放开,让学生处于一种不受任何束缚的写作境界中,缘事而写,有感而发。

此外课外还应注意评改激趣。学生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情感的抒发,教师批改则是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因而教师对作文的批改绝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敷衍了事。首先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其次评语要有亲切感,多用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这样有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而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厌烦情绪。如你遇到一位抄袭作文的学生,不要一味地去指责,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这篇文章是抄袭的,但此文太美了,老师也无法抗拒美!感谢你的好眼力,给大家推荐了一篇这么美妙的文章。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你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别小看这么几句鼓励性的话语,说不定真能造就出一个未来的作家呢。

二、鼓励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在众多中学生眼里,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写作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这当然不是说中学生已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如果学生连写什么都不知道,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如果缺少“源头活水”,渠水哪能清得起来呢?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和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一活动主题时,笔者便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秀丽的自然风光,组织学生走进田园,走向大海。学生在真正融入到自然中去时,也就有了不抒不快之感。

三、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汲取写作的源泉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当学生有了好的选材,还需要用好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否则心中纵然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段落及写作知识,作文时才能胸有丘壑,下笔成言。这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捷径,就是广泛的阅读,即引导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楔机,组织学生认真仔细地研读课本(课本是教育部组织专家选编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章,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不仅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更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工具),领略名人名家的写作技巧,同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力求做到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或借助网络博览群书;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指导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随笔,并组织学生对一些甚有价值的篇目展开讨论,相互交流。长此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作文也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了。

四、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

“广读书胸中有本,勤作文笔下生花”。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勤练笔。练笔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并兼顾多种文体,除了加强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外,还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肖像、场面、景物、心理描写等,启发学生写写小品、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不一定追求完整,达到训练目的即可。鼓励学生常写随笔,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抒发内心“波动”的感情,抒发人生的理想和抱负。另外,还可组织一些口头作文、即兴演讲或是辩论大赛,有机会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练笔,教师都要认真批阅(学生互相批阅或师生共同批阅亦可),允许“百花齐放”、“开拓创新”,既能正视学生的无知与浅陋,又能谅解学生的不会与错误,大力表扬其优点和闪光点,又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适时进行点拨。这样,经过教授与鼓励他们就会变得丰厚而广博,通过历练与自省他们会逐步熟练与完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但如何更好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相信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论写作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余健群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海山中学 515724)

上一篇:例谈写作内容的个性化 下一篇:语文教学异向精神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