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深化同非洲的经贸合作

时间:2022-09-16 09:17:07

抓住机遇,深化同非洲的经贸合作

2006年11月,北京的时令已进入冬季,然而,2006年的11月,仍然秋高气爽,秋意浓浓,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和大街两旁,各色的正在怒放,迎接来自万里之遥的非洲客人。在11月的头五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彩带、国旗、论坛会徽迎风招展,北京呈现出了鲜花和友谊的海洋。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当年播下的友谊种子,长出了幼苗。在中国和非洲人民共同培育下,今天,幼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硕果。

论坛刚刚结束,记者就采访了先后在非洲五个国家工作了二十多年,长期从事中非友好事业的中国首任驻厄立特里亚、前驻博茨瓦纳大使张世华。我的采访就加强中非友谊,进一步做好对非宣传和论坛在北京举行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同非洲的经贸合作等话题展开。

对非宣传,应有新招

“非洲”这个字眼,一度在中国出现的频率不高,有时几乎听不到这个字眼。非洲,这个遥远的大陆,对我们变得更加遥远、陌生。2006年11月初,以“友谊、合作、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举行,非洲再一次在国人的耳边回响,北京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非洲热”。

作为研究对外宣传理论刊物《对外大传播》的记者,三句不离本行。于是,很自然就向张大使提出了如何做好对非宣传的问题。

“这次中非论坛开幕式上上演的节目非常精彩,我到现场看了,这一点感受特别深。非洲民族是非常优秀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悠久的传统文化。”张世华大使说。

说到文化交流和对非宣传,张大使先从自己的经历说起。他说,以前,中国有不少的艺术团体,如杂技团到过非洲演出。特别是中国的功夫,非洲人非常崇拜。1971年,我第一次去尼日利亚时,香港的功夫片在非洲就非常流行。使馆派员去看看,了解情况,搞调查。我看后,感到影响很大。有一加纳小伙子,就是爱看成龙的功夫片,从而爱上了中国。在尼日利亚的大街上,尼日利亚人只要碰到中国人,他们就会同你比划几下。可见,功夫片对他们的影响之深!可以说风行一时。那时,在非洲放映的电影,也多是香港功夫片。

杂技也受欢迎,因为杂技演出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大家一看就明白,一看就懂。所以,像歌舞、杂技、功夫,这些非洲人比较容易看得懂的,应大力加强交流。“你看到了吧,这次中非论坛,非洲朋友演出的节目就有杂技,这些杂技演员就是中国培养的。”张大使说。

张世华进一步谈他对对非宣传的看法:“说到文化的影响,思想至今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非洲人士当中影响仍很深。当年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革命靠的都是思想。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形势的发展,我认为,对非宣传也应与时展同步,应该加强和谐思想的宣传,为建立和谐世界服务。”

张大使坦言,中国与非洲的文化来往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说到中国怎样加强与非洲的交往,他认为,要增加人员的往来,增加非洲到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这次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上,主席提出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学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就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因为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张大使向记者谈到他在非洲工作期间如何做宣传工作的情况。他说,使馆定期出版使馆公报,经常向非洲朋友散发宣传品,如中国外文局出版的《北京周报》就是其中的一种。现在形势与前大不相同,光靠这些已经不够了。

这位“老非洲”建议:“我觉得,现在,应该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的路子,拓宽路子,开阔思路,在进一步出版好纸质出版物的同时,办好互联网,还有就是出版书籍。”

他说,书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书籍的厚重,书籍的分量,是其他媒介难以企及的。中国人可以在那里直接开办书店,与非洲人合伙开书店,合伙编书,合伙出书。以前,非洲人受的多是西方教育,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是受的西方教育。所以,要改变这一点。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加强文化方面的宣传与交流,让更多的非洲人民接触到中华文化,如开办孔子学院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好举措。

文化的面是非常宽泛的。他说,又比如,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无论是在高层和低层群体中均大受欢迎。医疗队为非洲人民防病、治病作出了贡献,尤其是那些处于底层的百姓,对中国医疗队特别欢迎。坦桑尼亚已故总统尼雷尔和博茨瓦纳前总统马西雷,以及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都对中国非常友好,对中国医学、中国医生倍加赞扬。

张大使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中国西安的医生,四十多岁,通过一个在西安工作的博茨瓦纳人到博茨瓦纳开了一家诊所,给人按摩、针灸,治好了不少人。这事传到了总统的耳朵里,连总统都喜欢上他的医术,喜欢他的按摩。有些国家驻博茨瓦纳的大使也去他的诊所做按摩。“你看,这既传播了中国传统医学,又宣扬了中国医学文化,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嘛!所以,我认为对外宣传的手段是很多的,关键是看你会不会运用。”

北京峰会,意义深远

谈完了对非宣传,话题自然就转到了刚刚结束的北京峰会。张大使十分爽快,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他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中非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次历史性盛会。论坛的举行将为新形势下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以此次盛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非洲的经贸合作

关系。”

张大使认为,这次峰会有四点值得关注:

第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举办的最盛大的一次国际会议,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48个非洲国家全部与会,各国代表团成员共1500多名,其中有41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另外,还有记者1200多名。代表团级别之高,参与国之多,在中非关系史上是第一次。对非洲来说,这么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非洲大陆之外,在中国北京齐聚一堂,也是绝无仅有,尚属首次。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中国在非洲各国和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说明非洲对中国寄予厚望和信任。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非友好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

第二,这次峰会达成了许多共识,成果丰硕,取得巨大成功。主席在开幕式上提出的八项措施,深受非洲欢迎。“北京宣言” 提出中非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意义深远。“行动计划”以及中非联合工商会的成立也极为务实。这些必将成为推动中非合作的强大动力。

第三,峰会开辟了中非合作的新里程碑。中国政府通过成立“政府基金”大力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通过免税措施,欢迎非洲商品进入中国。非洲国家“向东”看,愿学习中国发展经验。他们说“中国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通过这次峰会,中非人民加深了相互了解,传统友谊进一步加强,中非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四,北京峰会不仅对中非双方,而且对全世界都有深远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实体,非洲目前虽仍然贫穷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非洲致力于稳定和发展经济。中非间的友好合作,不仅会推动中国与非洲的发展,而且会对世界的和平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这次北京峰会对中国非洲全面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这个推动不是在某一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维和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尤其是在经贸方面的合作。”这位老“非洲”说此话时充满了深情,他说,“这次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其意义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突显,更加深远!”

中非合作,硕果累累

随着采访的深入,张世华大使把记者带回到了中国非洲友好合作的

岁月。

非洲面积3020多万平方公里,是居亚洲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洲,人口8亿,世界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大洲。历史上,非洲长时间是欧洲列强(主要是英、法、葡等国)的殖民地。非洲人民遭受了几个世纪的外国列强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的浪潮席卷非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30多个非洲国家相继摆脱殖民枷锁,宣布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宣布独立,1994年新南非多种族政府的建立,标志着非洲的非殖民化任务正式结束。

参加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的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内娜迪・奥斯曼女士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贫穷落后是非洲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获得独立的非洲大陆,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的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谁来帮助非洲人民发展经济呢?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因为中国和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同属第三世界,有着共同的命运和遭遇,相互同情和相互支持。

“非洲朋友常说‘中国是非洲的全天候朋友’。”张大使说,“确实如此,新中国诞生后,、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同非洲的关系。几十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道义上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援助。”

多年来,中国诚心诚意地帮助非洲发展民族经济,捍卫民族独立。在自己国内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帮助非洲修建了坦赞铁路、大型工矿企业及公共设施。50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

项目。

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论坛框架内,中国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的债务156笔,总金额109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我们对非洲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真诚无私,在非洲产生了深远影响。”张大使说。

张世华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总是相互的。长时期以来,非洲也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之所以能粉碎美国等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政治遏制,这有非洲兄弟的功劳。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目前我们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人权以及抵制台湾“重返联合国”等领域开展的斗争,也都得到非洲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在国际舞台上,非洲始终是中国同西方国家进行斗争的有力同盟军。

中非携手,意义重大

张世华出生于河北深县一个农民家庭,1958年进入南开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读书。1961年末,提前毕业,被外交部选派到加纳作为学员攻读豪萨语,成为中国首批学习豪萨语的高端人才。1965年9月回国,进入外交部工作。这位曾经立志学哲学,对文学情有独钟的青年,从此与中国的外交事业结缘,与非洲打了一辈子交道。两度分别赴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和驻博茨瓦纳使馆工作;此外,分别在驻坦桑尼亚和厄立特里亚使馆工作多年。1998年8月,张世华从博茨瓦纳任上离任回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外交生涯。他回国后继续从事民间外交,研究非洲,为发展中非友谊,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发挥余热。

张世华对非洲大地和热情奔放的非洲人民有着特殊的深情,对非洲情况了然在胸。他说,非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长时期以来,中国同非洲发展关系更多的是从国际政治和全球外交上来考虑,是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斗争的需要。苏联瓦解、东欧国家剧变,冷战结束,世界各国开始转向致力于发展经济,意识形态淡化,各国把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摆在了首位。

非洲贫穷落后,这时似乎非洲不再那么重要了,不像在冷战期间,两霸、东西方对峙时,双方竭力争取非洲。非洲是它们进行斗争的筹码,是争取的对象。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甚至在一些国人中,也曾一度出现了忽视非洲,看不起非洲的倾向。

张大使在非洲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对非洲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了解。他说:“确实,总的来看,目前非洲仍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大陆,但非洲是一块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大陆。非洲要发展,非洲要振兴,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战略上,非洲不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始终是中国有力的同盟军,依靠的主要力量;同时,从长远看,非洲的市场、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建设、经济腾飞有着巨大意义。就中国同非洲的贸易来说,中非之间贸易潜力很大。1996年中非贸易总额40.3亿美元,2005年接近400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倍。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补性进一步增强。

张世华大使从战略的眼光看待中非携手合作的意义:“总之,我们要重视非洲,加强对非工作。这不仅是中国政治、总体战略上的需要,也是中国加快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中非合作,力陈良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非洲的友好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经贸关系在“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指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刚刚落幕,记者请教这位“老非洲”有关中国如何进一步加强同非洲的经贸合作的问题。“老非洲”随口说出了若干良策。

(一)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和技术,制成品大部需要进口。中国的商品、中国技术,特别是实用技术比较适合非洲。西方的商品、技术,一般说来,比较先进,但价格昂贵,同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机会多于在欧美。

长时期以来,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主要是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商品贸易。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已具备了一定资金和技术能力。因此,我们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乘这次北京峰会的东风,大力倡导和鼓励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在非洲投资设厂,生产非洲所需要的农机具、机电、轻纺产品以及其他日用品,开启在非洲投资、兴办实业的新篇章。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同类商品大量输入非洲可能引起的当地一些公司的不满和

抱怨。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公司,包括一些公营公司只顾赚取利润,忽视或很少关注同当地人民生活有关的社会公共事业,特别是个别私人商贸公司,只图己利,捞一把就走,影响了自己的声誉。中国的公营公司应该懂得,公司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司,非洲国家是中国的患难兄弟,应该遵循“互利共赢”的方针,决不能不顾当地人民的福利,唯利是图,利润至上。要把利润的一部分通过捐赠等方式,资助非洲公共事业的发展,造福于当地人民。

(三)长时期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公司,大部是独资经营,单打独斗,孤立无援,经营上困难不少。例如,中国具有国际资质且排名靠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在一次工程承包投标中获得了头标,但最后没有拿到工程,中标的却是实力和资质很差的一家公司。原因是这家公司是由包括驻在国公司组成的多国公司。评标委员会成员或其亲友就在这家公司持有股份。该公司的利益同他们的利益绑在了一起。还有,中国输往非洲的某些商品受到当地公司的抵制。如果中国的企业同当地公司合作经营,共同生产此类产品,双方利益形成一体,这样,既有利于经营,又可避免可能产生的贸易摩擦,能更好地体现“互利共赢”的方针。

责编:邓树林

上一篇:中国对外传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 下一篇: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