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中的代际冲突与沟通

时间:2022-09-16 08:41:37

论家庭中的代际冲突与沟通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转变,代际间的冲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冲突现象进行分析,借助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方法,以典型个案为例,对家庭生活中代际冲突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为如何解决代际冲突,推进代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寻找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代际冲突 沟通 社会观念

一、个案介绍

案主:王女士,47岁,丧偶,下岗;王女士的女儿,19岁,大学在读。

王女士倾诉:我是一个下岗职工,女儿很小时就失去了父亲,一直是我一个人养着她,所以我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她能够学业有成,找一份好工作,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别像我一样辛苦。我对她从小要求就很严格。随着女儿长大,我批评她的时候她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着,而是反驳我。还有就是我不希望孩子到处乱逛,小姑娘家就应该有个小姑娘样嘛。她出去玩时我就会害怕她出什么意外,因为我就这一个孩子。如果她找同学玩,我也会不放心,要她同学家的电话,打电话催她回家。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从来不自己随便出去,即使出去也会和我说。但自从女儿上了初中以后,就不再听我的话了,开始和我拧着干。她说我总是干涉她的生活和自由,在家里像是在监狱,很压抑,同学来电话我也要问个清楚明白,一点都不尊重她的隐私,说我整天教育她根本就是不相信她的能力,也不尊重她的想法和选择,让她很没有面子。我们之间的关系现在很紧张。我不知道以前那个很懂事乖巧的女儿为什么越大越不懂事了。

王女士的女儿说:我妈对我很关心我知道,但是我真的不希望她再像对待小孩子那样盯着我,真的很讨厌。她总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数落我,让我觉得很丢人,我毕竟不是小孩子了,我已经很懂事了,她不让我做的事我从来不做。她连我穿什么样的衣服都管,说我不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会让别人笑话,同样是花样年华我穿得却像一个老太太,衣服总是黑的灰的。我的同学去我家玩,她就说我,现在我的朋友没有愿意上我家玩的,我真的很无奈。我接打个电话,她就问这问那,我毕竟是有自己想法的,可她从来都不尊重我,像一个法西斯。她总是给我很大压力,考试成绩不好就骂我,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她从来都不相信。她还不许我看课外书,看电视也是只能看和学习有关的。我的事情她总是替我做主,我都已经大了,已经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她总是不放心我。而且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看法也有分歧。我真的很希望我的妈妈能理解我,能让我自己做些事情。

上述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是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冲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代际冲突,或称“代沟”。

二、代际冲突的涵义及表现

(一)代际冲突的涵义

匈牙利社会学家曼海姆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时候,他发现每一代人(大约30年)都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同代单位,即同代的一群人,称之为“代群”。每个代群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受的教育以及经历基本相同,因而,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基本相似,这使得同代人之间交流起来比较容易。但在研究一个代群和上下各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时,就发现代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分歧,社会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代际差距,后来简称为“代沟”,并普遍被接受。

代沟是指不同代的人在社会拥有方面和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选择方面所出现的差异、隔阂以至冲突的社会现象[1]。我们可以将代际冲突定义如下:

代际冲突,指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因对社会或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认识不同,以及在对待和处理事务上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表面化,甚至于产生激烈的争斗的现象。

城市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冲突属于代沟中的单重代沟,其表现为前后直接相继的上一辈与下一辈之间的代沟。

(二)代际冲突的表现形式

按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代际冲突的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将目前的代沟现象分为心理代沟和行为代沟。

1.心理代沟表现在代群之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直接表现为在考虑问题时所取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和看法不同。比如现在的老年一代人认为“平安无祸”就是幸福,而现在年轻一代人却认为物质生活丰富才是幸福。在案例中女儿认为已成年,母亲应该尊重自己的意愿选择,可是母亲把她视为孩子,处处代她选择。

2.行为代沟表现在代群之间的吃、穿、住、用、行等直观行为上,表现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在待人接物上的代沟。就如案例中的王女士,她认为女孩子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如果穿着很鲜艳、时尚就会被人笑话为没有家教的。而女儿正值青春期,爱美之心渐胜,却在王女士的严格要求下什么也不能买。

三、代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由于经济增长、社会转型、文化更替、心理变化的节律正不断加快,形成一代人的时间跨度似乎正变得越来越短。代际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其取向上的差异性,二是所获得的信息数量与种类上的不对称性。这都会导致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在认识层面上与行为层面上的不一致性。从更为具体的方面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缺乏传承。传承就是传播和继承。缺乏传承,打比方说就是上一代的思想和观念没有及时地、完全地传播给下一代,下一代没有及时地、完全地继承上一代的思想和观念。没有传承,使得存在差异的彼此双方互不了解,从而造成了隔阂,这种隔阂进一步造成冲突,为代沟产生造成了可能性。

其次是缺乏更新。更新就是在自己原有的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本身的思想和观念得到改造,至少不阻碍社会发展。缺乏更新就是存在旧思想、旧观念的一方固执己见,不愿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使自己从根本上落后于甚至于阻碍社会的发展。在本个案中,王女士就是过于坚持自己的传统观点,不与女儿共同成长,以致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相脱节,和女儿的沟通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第三是缺乏交流或交流困难和交流滞后。缺乏交流是根本上没有交流或交流太少,交流困难是指没有正常或流畅的交流,交流滞后是指交流的进行落后于代沟的出现。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代群与代群之间没有时间去进行交流,这就是社会越发展代沟越严重的症结。个案中的王女士和女儿就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两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互换角度思考解决的办法,使两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困难。

第四是缺乏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所谓交往规则就是所有能从行为上对人起规范和限制作用的条文和习惯。交往规则规范和限制的是现实的人的行为,既有现实性又有普遍性。而交往规则一般都是在过去的时间里形成的,而且免不了带上规则制定人的个人色彩,既有局限性又有滞后性,事实上就难免会出现交往规则与现实行为的冲突。我国长期以来认为对父母言听计从是对父母的最大尊重,即所谓的“三孝不如一顺”。这种观念在老一辈那里已经根深蒂固,下意识地把它作为与下一代人的交往规则。而年轻一代普遍认为提供给老一辈丰富的物质生活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这种矛盾又是造成代沟的一个实际原因。个案中的王女士就认为女儿就要听家长的话,却没有意识到女儿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接受新的思想的新一代,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

第五是环境因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在城市中1980年后的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把精力都投入到这一个孩子身上;由于生活生产方式决定了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比农村中生活的人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城市生活的不稳定感、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强,竞争压力大,父母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会不自觉地释放到子女身上,所以父母对子女的管束很严格,也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的时间。

四、代际冲突的解决方法

处理好代际关系就是弥合代沟所带来的代沟现象,实现代际认可,从而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处理不当带来的情感裂缝。解决好代际冲突问题要从观念上和实践上两个方面去进行着手:

(一)观念上

要客观全面地对待代际冲突,要看到代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无法消除代沟,但我们可以尽力消除代沟出现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代沟的积极作用。如个案中的王女士母女,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王女士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与女儿共同成长;女儿应该学会理解母亲的处境,尊重母亲。

(二)实践上

从实践来说,当代沟出现时,我们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要实现代际沟通就要做好思想、行为和观念的继承和更新;要完善制度,改善环境,从大局上营造有利于代际沟通的氛围。另外,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人仅把了解当成理解,其实,代与代之间不是缺乏了解,其实了解得很,缺乏的是理解。了解仅满足于知道是怎么样的,而理解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样的,还要做到容忍对方是什么样的。当代际之间存在分歧时,不同代的人首先应该能理解对方,即了解和容忍对方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行为。如个案中的王女士母女,两个人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王女士学会倾听女儿的意见看法,女儿虚心听取母亲的教导,就能达到有效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2.接纳与谦让,相互折衷。父母与子女存在意见分歧时,双方不要以自己的观点定对错,应虚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接纳对方的意见。实在接纳不了对方的意见时,就应采取谦让的态度。切不可夜郎自大,不顾对方的感受,更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父母与子女都要求同存异,互补而不要互克,相互折衷。比如,青年人喜欢探索新鲜的事务,而父母则希望能安于本分,这样的话,父母和子女怎样能有一个折衷的沟通,在自己的世界里给别人留一点空间,在别人的世界里也给自己争点余地。个案中的王女士应该尊重女儿的选择,在她自己去探索生活时,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予必要的建议和帮助,而不是全部做主,女儿在生活中要多征求母亲的建议,在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下达成共识。

3.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成了终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教育可以利用好这一点,很好地把老一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向下一代传播,发挥好媒介作用。

4.可以寻求专业社会工作者,或者是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介入到家庭生活中进行调节,有效地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周怡.代沟理论:跨越代际对立的尝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1995.2.

上一篇:高考物理复习体会 下一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