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藏区寄宿制小学教育特点及管理对策

时间:2022-09-16 07:46:10

试论藏区寄宿制小学教育特点及管理对策

摘要:2004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开始实施。解决西部地区由于特殊地理情况而导致的办学问题,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甘南州,随着基础教育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一批寄宿制中小学将相继建成,寄宿制已逐渐成为该区主要的办学形式。解决了农村山娃读书难、上学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藏区;寄宿制小学;教育特点;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39-01

1.寄宿制小学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按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标准,该区学校科学合理的安排了学校校园规划用地和校舍面积标准,精心组织实施。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因地制宜地进行。在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总平面设计上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做到了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小学寄宿制教育采取的管理模式

经过调查,该区寄宿制教育采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模式是介于前两种管理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实行封闭式管理,一部分学生走读,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或者是在校上课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非上课时间实行开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都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1这种管理模式已建立制度建设机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制订程序,保证规章制度制订的权威性。解决了当地教育中学生上学远和上学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普及。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相关的保障机制。学生在校住宿,学校没有承担相应的服务功能,学生享有相应的权利,能够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学生也没有维护学校住宿秩序的义务,承担一定的劳动服务、管理宿舍区物品的职责。学校没有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学生入住前或入住后,学校缺少对其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3.当地家长对子女上学的认识的调查报告

孩子上学,除了靠政府和学校外,家长在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孩子上学的认识程度,支持力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是了解一个地方教育状况的重要方面。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的普及,使得学生上学的学费不再成为阻碍家长送子女上学主要因素。但要从根本上认识一个地区的教育入学状况,光从这一点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对孩子上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对孩子上学的态度,以及家庭劳力多寡等因素在孩子能否顺利上学成了关键的作用。

3.1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与时展不相匹配。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了上亿元资金,但从局部来看,仍满足不了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需要。(1)寄宿制学校基础条件落后。近年来,新修了教学楼,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致使沿用着80年代修建的教学楼,一个班级总有好多学生拥挤在一起上课,学生与黑板距离近在咫尺,严重影响着学生安全及学习;吃住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食堂、寝室条件差,一些学校把食堂与教师食堂办在一起,食堂无桌子凳子,天晴学生在操场上吃饭,下雨到教室里吃饭;教师住房十分落后,成为教师的心病。(2)寄宿制学校无学生活动场所。以乡镇为单位把学生集中起来,办起寄宿制学校,体育设施落后,无图书室等,每到放学后,学生无人管教,成为孩子的自由时间,导致易发生安全事故。(3)教师队伍落后。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很多年,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教师紧张,留不住人,缺乏专业教师。

3.2寄宿制学校软件设施与时展不相匹配。机制决定着发展,寄宿制学校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老三教条,作为全乡集中办学的学校应从学生、社会、家长角度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与时代同步。一是寄宿制学校教育方式方法落后。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死搬教条教育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很少,劳动技术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生理常识教育、道德教育等为语、数、外让路,老师教的多,学生动手的少。二是学生管理体制落后。虽然学校实行着班主任管理制,一到三年级学生还小,加上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不能面面具到,出现了上课有人管,下课无人问,无安全、保洁等专门的管理人才。三是学校债务沉重。近年来,上级达标活动不断,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了达到上级分配的各项指标,不惜向借款,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指标,学校债务越垒越高,致使学校无法运转。四是教师的待遇太低。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资问题制约着学校发展,由于工资太低,教师队伍不稳定,一心想进城,讲实惠的多了,讲奉献的少了。

3.3寄宿制学校增加了农民群众负担。甘南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条件差,多数群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农村寄宿制学校按照"一乡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学校"的布局,学生集中,确实解决了学生"两头黑",自80年代农村实行计划生育来,一个家庭有3个小孩,家长把孩子看成了宝贝,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为了让孩子读好书,不受苦,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到集镇处租屋为孩子打理生活,按照一个家庭两个孩子计算,一个月开支增加近500元左右,一个学期就是2000多元。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到三级的孩子上学,每个学期比在自己村级学校多出300多元,造成学生失学率居高不下。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随着社会的发展,农牧区藏族民众的思想日趋进步。他们不像以前那样,不愿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如今的藏族牧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去学校,这不光是为了让孩子读书成才,而且是让孩子多学点知识。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大力重视。因为普及和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使好多家长看到了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减轻了家长们的教育负担。(2)随着经济的发展,牧区的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好多家庭的牛羊数目大大减少,牧民们除了放牧外,开始转向其他赚钱方式,譬如营商,跑车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劳力,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上学。(3)随着对外交流,人们的思想也发生这很大变化,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把孩子送去寺院,不愿意让孩子读书。

4.2虽然农牧区孩子大部分都能上学,但是学生的学历任然处在小学和初中的水平,很少有高中生和大学生。这主要有两个原因。(1)当地对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孩子们读高中,都要去很远的县城去读。读大学要去更远的地方。据调查,夏河县在所有的乡中只有博拉乡和完尕滩设有中学,但学校规模不大,配套不完整,师资力量严重短缺。(2)家长的经济能力有限。在先进的藏区,操场退化日益严重,加上藏族农牧区经济结构单一,牧民挣不到太多的钱,好多家长没能力供孩子上大学。除外,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任然不够。他们觉得孩子能懂一般的知识就好了,不必要一直读到大学毕业,这样很不划算。

上一篇: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下一篇:搭建教师研究平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