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作文教改的春天

时间:2022-09-16 07:22:11

迈向作文教改的春天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在学生作文中完全可以窥视出。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解”的模式。从作文命题到作文讲评,基本上是教师包办代替,就是学生作文也几乎上按老师的命题指导“填鸭”,成了“替老师行文”。尤其是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那更是老师的“专利”,老师呕心沥血,疲于奔命,教学效果却不明显。这样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厌作文,怕作文,无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的作文内容也仅仅停留在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模式化写作上。中学毕业,甚至大学毕业都写不好“通知”、“合同”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的学生比比皆是。学校作文教学也普遍存在着“少、慢、差”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了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作文教学改革就是要改进传统作文教学。改革以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为重点,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方法技巧指导训练为突破口,以写作实践为贯穿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以作文评改为联系师生的双边活动的纽带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现代作文教学法。

一、革新作文内容

古人云:文道合一,即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作文的内容应是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先学会做人,不断积累生活,积累语言。不能把写作“异化”为纯粹技术的、功利的,工具化的操作模式,那是教育的悲哀,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因此,从教育自身的价值取向要求革新作文内容,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心声。怎样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呢?

1、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生活,感情生活。

学生并非没有“生活”,只因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知道去发现,感悟和积累,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去留心“生活”,揣摩“生活”呢?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诱导学生。

①传授学生辩证分析法。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浅,视野小,对生活的认识简单,表面,因而需要教师在理论上指导,教给学生处事方法。如家长对孩子的读书求知无所谓,个别学生辍学经商打工,或闲游于社会。在这样的不良风气中,教师的启发尤为重要,可以从辩证的角度让学生自己分析利害得失,明确知识的重要性,从中总结出这件事的经验教训,从而成为作文的素材。

②利用日记、随笔,录下“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每天都发生许多事,如果学生能及时记下来,那不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吗?写日记随笔是种很好的记录生活,在记写过程中,还可以对粗糙的生活材料初加工,锤炼自己的思维,并练习自己的遣词造句的基本功,能很好的积累生活和语言,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这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积累了生活,写作才能贴近生活,反映生活。

2、教师要用心启迪,作文中要求学生多写“生活”。

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感知,但仍会缺少“灵敏度”,即难以把握生活的感受和作文的主题对接。因此,教师还应启迪“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感悟点”,给学生在作文与生活积累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例如:在指导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一件事》时,可把思路尽可能的展开:它可以是一次挫折而激起的省悟,改过自新后铭记在心;它可以是一次成功带来的激情飞扬,以至现在学有所成而记忆犹新,既把作文的主题意向显示给学生,又将现实生活中写这些意向有关的人与事作指引,为学生架起多条通向生活的桥,唤醒他们沉默的模糊的认识,调动他们各自的生活底蕴,以寻找各自体会最深的人与事去写,这样作文内容反映了生活,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改进指导方法

首先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情感的激发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情感者,文学之灵魂”。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的激情感慨之作。可目前的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感到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一是生活内容单一,现在学生的生活大多局限于家庭,学校之间,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二是缺少真切的感动,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家人为他们构筑的爱巢中,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很少有生活的忧愁烦恼,更少艰苦挫折的磨练,周围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很平常的,因此他们也很难有真切感受他人的心境和苦乐。这就要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从而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向感动,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写出优秀的文章。

激发学生情感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

①抓热门话题。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兴趣,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场球赛,一件趣事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只要教师稍加留意并加以适当引导,这些都可以成为触发学生灵感,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例如:学校举行运动会,学生兴趣高扬,都为各自的班集体鼓掌助威,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启发学生思考“集体主义”学生就能理解,集体主义感便会涌上心头,今后写作也就有了优秀的素材。

②创设情境。即教师运用语言,教具等为学生创设与作文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的方法。其中音乐歌曲的运用往往可以收到语言难以企及的效果。例如:在《黄河大合唱》雄壮的乐声中学生可感受中华民族的豪迈激情和英雄气慨!在《烛光里的妈妈》深情的歌声中,可让学生体味母爱的深厚感情和真情劝慰。在音乐,歌曲构成的特殊氛围里,每个人的情绪受到感染,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真情无价,真挚的感情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教师用真情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三、训练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最关键的是写作实践。常言道:实践出真知。作文的方法技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作文教学中一直都很重视写作实践,可为何传统的作文教学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呢?原因是传统作文教学是“填鸭式”,提倡的是生活模仿作文。做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便把这做为作文的唯一源泉,那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不仅仅要训练生活作文,还应该加强对阅读的训练,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阅读训练。

1、传授学生“以迅速捕捉信息为目的速度固定程序”。固定程序阅读法的七个步骤:①标题;②作者;③出处及发表时间;④基本内容;⑤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⑥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⑦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一般读书,甚至搞科研读书时所寻找的内容;又由于在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已用处不大的内容、资料,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率与相应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多读多积累写作素材。

2、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引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学生的阅读,平时的教学及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并安排相关练习,要求学生课下从阅读的作品中推荐出自己喜欢的范作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分析,然后在共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和特点,最后完成相关练习。这样,一方面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由于一个个范例来自学生自己的分析判断,印象深刻,练习起来也饶有兴味,阅读的兴趣也会提高。

四、改进批阅方法

作文批改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批改质量和方法的好坏是提高作文水平和作文教学的关键一环。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每篇作文总是精批细改,圆圈圈,横杆杆,眉批,尾批一大堆,其结果是教师被书案上的作文大小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却难见成效,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批改的作用,对于作文批改,要站在学生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的位置上,教育学生明确作文既要善作,又要善改的道理。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批改,启发学生动笔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作文改革可采取多种批改方式。如:抽样式批改,启发式批发,面读式批改,交换式批改,重复式批改等。不管采取哪种方法,作文教学批改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尝到改文章的甜头,产生改文章的兴趣,养成改文章的习惯,提高写作文的技能技巧,最终提高作文水平和作文教学效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之中重,社会在飞速发展,要求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要求人们具有高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精炼的写作水平。因此,作文教学也应不断改革,适应社会发展。快速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让学生心扉盎然地步入愉快作文的绿洲,使初中作文教改的春天更明媚。

上一篇:议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当前小学心理教育现状及对策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