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30天备战高考心态的调整策略

时间:2022-09-16 06:18:14

倒数30天备战高考心态的调整策略

摘 要:以某普通中学高三学生为例,探讨在高考前30天备战高考的心态调整策略,期望能对更多面临高考的学生进行指引。

关键词:高考;心态;调整策略

过去一年,笔者接触到不少努力拼搏的高三学生,并对其中一些学生长期观察。本文以某普通中学高三学生为例,通过与其和家长的交流,笔者试探讨在接下来的30天中如何使其调整好心态迎接高考,希望能使更多学生收益。

一、案例背景

1.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成绩能达到二本线,但是其目标是一本,学生每科成绩都较平均,数学相对薄弱。从与学生和其家长的沟通情况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2.家庭情况

学生的母亲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自觉性较好,所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太操心,学生能积极向家长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调整。

二、案例回放

1.学生情况

(1)每次笔者与学生沟通学习计划,学生会认真听取并按计划进行学习,及时调整目前的学习状态。

(2)学生的信心不足。学生成绩(按当地一模与二模考试情况)在二本线以上,且接近一本线,数学是学生的弱科,成绩在100分左右,只要学生再进步一些就可以上一本。但学生对数学能否真正提升抱有怀疑心理,并对成绩上一本线也表现出信心不足。

(3)学生有较强的计划性。每个月,学生都会把计划安排好,定好目标,每周复习哪些知识点都经过仔细合理的安排。这种较强的计划性能帮助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中有条理地按照考纲要求梳理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做到真正的“知己”。

2.家长情况

该生家长在管理方面比较宽松,家长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放心,但也迫切希望学生能够考上一本,考出好的成绩,这些“期望”的明显表露,无疑会在这离高考30天的时间里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体现在经常鼓励学生并期望学生能考进某大学,这种经常性的期待又会给学生带来不少压力。在学生本来信心就不足的情况下,让学生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

三、督导诊断

本案例中,笔者发现,一方面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的计划性与目的性,能较好地执行计划,但随着高考一天天逼近,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是徘徊在100分左右。另一方面,学生自信心的不足和其家长的期待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身为实习班主任,笔者又该怎样促进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呢?怎样才能顺利地度过这关键的30天呢?

1.学生学习压力大、信心不足

该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是每个过来人都明白的,这种压力是无法回避的,学生需要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当然,这些不仅需要学生一个人的努力,还有班主任、家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在这30天里,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心态的调整,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难题,共同面对这个挑战。

2.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良好的环境可使学生感受到心境平和,经历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学生回到家若能看到家长肯定的目光,或是一桌可口的饭菜,自然会心情愉快、身体放松,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可见,最后30天里,家庭环境也十分重要。家长要维持轻松稳定的情绪,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继续保持对学生的鼓励。

四、指导与建议

本案例中,笔者从学生、家庭角度入手,就高考前30天如何调整心理状态作出分析如下:

1.薄弱科目重点对待

在最后的30天里,应该继续重视基础知识与方法的巩固,继续对薄弱科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本案例中,该生的数学大题特别薄弱。因此,笔者建议学生按照大题的考点专项去突破,前三个大题(概率、三角、立体几何)比较简单,一定要争取多得分,应结合考点进行专项练习。同时也要注意套题的训练,毕竟考试是一场综合性较强的战斗,每周坚持完成两套试卷练习,保持这种考试状态并得到成绩上的提升。

2.加强自身调节

在心理上,学生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想着完成不了怎么办,或是我不行怎么办,让学生明白考出自己的平时水平就是成功。平时,多让自己的情绪放松,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

关于压力缓解,心理学研究认为,宣泄有倾诉、书写、运动、哭泣等几种形式。可以把不高兴的事情或压力写在纸上,然后把它撕烂,跟烦恼说“拜拜”。同时,每天适当的运动也能使情绪得到放松。

3.家长及时疏导并树立正确榜样

有时候,家长以学生身边的某同学为榜样,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压力与不安。其实榜样可以是一些如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经历,甚至是家长本身经历。树立榜样时应用激励性语言,如“我相信你也能克服困难”。在这30天里,学生的性情可能波动较大。家长对此不要急躁,要允许学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时,这30天尽量增加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这30天的成长并提供帮助,使其顺利度过这次挑战。

综上所述,笔者期望每个即将经历高考的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

参考文献:

吴键.调整心态,满怀自信迎接高考洗礼[J].中国教育报,2009(11).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上一篇: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下一篇:浅谈职高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