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时间:2022-09-16 06:17:47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10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应用钙剂+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病例应用降钙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平均骨密度为(0.76±0.32)g/cm2,疼痛评分为(2.01±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b)-0082-02

The Optimized Plan for the Drug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YANG Na DONG Jin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endocrinology,Shanxi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drug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Selection 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jun 2014, our hospital 100 cases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COIN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50 cases,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pplication of calcium +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of calcitriol, on the basis of calcitonin treatment as experimental cases, observation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verage density was (0.76±0.32)g/c m2, pain score of (2.01±0.12),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Osteoporotic fracture;Drug therapy; Optimization scheme

老年人骨弹性减弱,强度降低,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较高。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合适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可恢复伤肢的活动和负重功能,延缓骨质疏松进展,降低再发骨折风险[1]。该研究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效果十分满意,临床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0例,经X线检查后可见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6:34,年龄65~86岁不等,平均(71.42±2.5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5:35,年龄64~87岁不等,平均(70.42±2.52)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患者。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两组病例均曾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1.2.1 对照组 应用钙剂+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碳酸钙D3片,1片/次,1~2次/d;骨化三醇胶丸,每次1粒(0.25 ug),2次/d。用药3个月后评价疗效。

1.2.2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病例应用降钙素治疗,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 IU/d。用药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定[2]

3个月后,通过双能量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情况,并进行临床比较。

1.4 数据处理

借助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资料,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

2 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骨折。实验组平均骨密度为(0.76±0.32)g/cm2,疼痛评分为(2.01±0.12)分,对照组平均骨密度为(0.72±0.12)g/cm2,疼痛评分为(4.06±1.22)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钙是人体骨骼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钙排泄过多或摄入不足可导致体内钙缺乏,引发骨质疏松症。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80%的骨折发生于年龄>60岁的妇女[3-4]。骨质疏松症为多因素疾病,临床特点主要为骨形成相对不足、骨吸收相对过渡,可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镇痛解痉、舒筋活血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则,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和手段较多,基础药物包括钙剂、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作用制剂。有学者[5]观察了药物治疗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实际效果,80例患者经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6个月之后,骨密度值明显上升,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

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骨吸收增强,破骨细胞活跃,骨量快速丧失,给予患者较强的抗骨质吸收药物,可抑制骨丢失。有计划的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促进骨折恢复,钙剂补充是提高骨峰值、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营养素,合理补充钙剂可维持老年期皮质骨骨量。此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药物,可增加钙在胃肠道吸收,促进肾脏对钙再吸收,促进骨细胞分化。除增加骨量、降低再骨折率外,维生素D还具有改善神经功能、肌肉功能的作用,可防止机体摔倒。

骨化三醇是一种人工制造的钙化三醇,可刺激小肠转运钙的作用,促进小肠吸收钙,还能和甲状腺激素产生协同作用,促进钙吸收,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降钙素能刺激软骨内骨化,增加骨痂血管,加快骨痂成熟。临床研究证实,降钙素益于骨折愈合,破骨细胞具有丰富的降钙素受体,降钙素能短时间内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抑制骨吸收,有效抑制骨折疏松症造成的疼痛感。本研究结果亦显示,鲑鱼降钙素能抑制骨吸收,提高成骨细胞增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并调节钙磷代谢,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联合用药可提高骨密度,恢复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或复发率。体型瘦小、年龄>65岁、过早停经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妇女,都应早期采用骨质疏松预防措施,防止骨折。若患者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接受后也应给予骨折复发预防措施。该研究结果显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中,三种药物联合应用较两组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但本研究仅对两组病例进行了3个月的观察,观察时间相对较短,尚难确定联合用药在降低新发骨折发病率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待业内人士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刘柱,陈仲,严鑫平,等.椎体骨水泥注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39):6265-6270.

[2] 张雪绢,赵刚,尚炜.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9(2):214-218.

[3] 贺良,钟伟,李宁.骨科医生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吗[J].实用骨科杂志,2009,9(4):241-244.

[4] 聂玮,李晓林.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1(8):606-610.

[5] 徐保生,魏双胜,杨鹏.椎弓根钉结合PK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35):16-17.

[6] 张波.可膨胀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24):53-54.

[7] 郝成俊,崔丙军,崔文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51-52.

[8] 蔡亮,廖建平,杨敏捷,等.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2(36):13-14.

(收稿日期:2015-01-17)

上一篇: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 下一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