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号”破冰前行

时间:2022-09-16 05:06:45

又到一年“两会”时,今年格外不寻常。

对于重庆,2008年铭留的是一段心潮澎湃的记忆,建设中国内陆开放高地的强音叫响全球,水空双核的内陆首家保税港花落山城,“五个重庆”建设如火如荼……

2009年,一个意义非凡的起点,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给重庆的新年裹上了一层寒冰。

《政府工作报告》,历来被视为政府未来的执政方略风向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份不足两万字的《报告》,写满政府责任,更迸发出浓浓“情”字,在这个冬天里,暖风频吹。

透过一个个“向上”的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在2009年这个关键的年头,风云变幻中,“重庆号”梳理思路,坚定信心,破冰前行。

投资盆地 打造金融危机“避风港”

重庆破局

12%。

前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这一百分比深感振奋。

现在,全国在提“保8”,也就是GDP要力保增长8%,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报告》中却提出力保2009年全市GDP增长12%。

重庆提出这样的目标是有底气的。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庆风景这边稍好。王鸿举说,2009年,重庆将争取更大份额的中央投资,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500亿元,推动一批国有控股集团和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力争新引进跨国公司10家、中央企业10家、国内知名企业20家。

《报告》中少见地用了“力保”一词,这说明,这是一个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果子。《报告》指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仅要把重庆营造成投资洼地,还要营造成投资盆地。此外,扩大投资规模应与优化结构并举,利用危机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自主创新,积蓄发展能量。

“危机中,我们只要应对得当,完全可以逆势而上,打赢这场经济‘止滑促增’攻坚战!”逆境中保增长,正是“重庆号”追赶东部发达地区的最好时机,市长的声音让我们信心勃发。

“两会”声音

新增投资应向交通、文化设施、城市形象设计、市政管网等薄弱环节倾斜。同时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建设,来改善农村的面貌和村民的居住环境等。

――人大代表张睿(重庆市规划局总建筑师)

政府提出鼓励自主创新,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给点钱、发贷款就了事”。政府更应该营造环境,引导新产品、新技术消费。环境好了,企业自然愿意花钱去做创新,这方面,韩国、日本汽车业强势崛起,政府引导功不可没。

――政协委员朱华荣(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数字点击

1500亿元 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500亿元

1200亿元 新增贷款超过1200亿元

1600亿元 完成工业投资1600亿元

100个 实施100个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

扩大消费 拉动经济的另驾马车

重庆破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庆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金融危机把我们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凸现出来,同时也提供了用消费拉动的经济模式转换的重大机遇。

《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并提出了家电下乡、积极发展住房、汽车和旅游消费、加快城乡商贸网络建设等许多新措施。

此外,“改善消费环境”、“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将鼓励市民勇敢地把钱掏出来,大胆消费。

在重庆,消费拉动与投资拉动间的距离正在缩短。

“两会”声音

家电下乡在执行时要注意:一是不要让质量低劣的产品流入农村;二要防止腐败,防止一些官员把好产品留给自己,把款式陈旧、质量低劣的产品卖到农村。

――人大代表吴永年(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将消费券直接平均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只能用来消费,不能换现金。老百姓有了消费券,不得不去消费,那么很多积压的产品将被出售,很多厂家的机器可以转动起来。还可以向返乡农民工等发培训券。政府确定一些资质、信誉度都好的培训企业,作为培训券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则用这些培训券,到政府换钱。

――政协委员陈万志(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数字点击

20个 新建和改造20个区县农贸(专业)市场,培育20个商业示范社区

5个 建设5个百亿级旅游主题公园

5个 打造5个百亿级商圈

继续开放 占领内陆最开放高地

重庆破局

2008年,重庆未来的发展定位被确立为: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

在全球性危机面前,重庆还要不要继续扩大开放?《报告》给出了肯定的回答:2009年,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借力开放,在全方位开放中提速发展。在此之前,重庆甚至立法建容错机制,促内陆开放。

除了把区县作为扩大开放的主战场、推动企业“走出去”、对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重心外,拿下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让重庆离“内陆最开放城市”更近了一步,下一个步骤是,打造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区”。

重庆的发展,已超出了重庆本身的意义,它体现了一种国家战略。尽管拥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扶持,但要实现“增长极”和“经济中心”的梦想实属不易。 在重庆的开放策略中,必须诞生更多的下一步……

“两会”声音

重庆今年出口贸易的思路有了明显拓展,不再一味紧盯欧美发达国家,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其他国家、周边和东部沿海地区,招商引资更趋实际。另外,重庆金融环境在整个西部最健康,不良贷款比例最低,这对重庆吸引内外资非常有利。

――人大代表翁振杰(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董事)

在金融危机下,重庆企业应逆市而动,开拓新的市场。可以先占领不发达国家的市场,时机成熟时再进军发达国家;农业和能源替代项目是有前景的,到国外做农业项目,最好企业联合起来做,而且,要争取国家支持。

――政协委员王济光(重庆市外经委副主任)

数字点击

10%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

18%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8%

25% 利用内资增长25%

12个 建设12个加工贸易承接示范园

20% 服务外包总收入力争增长20%以上

统筹城乡 重庆探索开启新格局

重庆破局

统筹城乡是重庆的机遇,也是一个难点和热点,更是一个重庆走出困局的突破口。

“扎实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报告》部署,将组织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领域,包括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土地、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

此前一周,国务院通过了推进重庆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我们可以预见,新一轮的改革,将会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重庆的探索也会更具现实价值。

“两会”声音

鼓励城里人下乡去建房。农民出地,城里人出钱,一起把房子修漂亮点,既可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城里人也多一个度假休闲的地方。建议在政策上有一定突破,可以为这种房子办产权。合伙人互相协商,各办理一部分,可以对半分,也可以三七开、四六开等。

――人大代表徐晓玉(西南大学教授)

将石柱西沱镇划给渝中区,创建“渝中新区”。这样,可将渝中区的各种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高科技等优势,转移到“渝中新区”,把拥挤的渝中区解放了。同时,可以通过“渝中新区”,带动石柱甚至整个渝东北的发展。

――政协委员毕麦(重庆市武陵山珍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数字点击

200个 完成2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1000个 组建100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完成100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

8000公里 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

10亿元 整合市级资金10亿元,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

越冬送暖 情倾弱势群体

重庆破局

“着力解决群众最急切、最关心的就业、社保、住房等切身利益问题”、“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顾全大局,尽量少裁员、不裁员”……《报告》处处体现着以民为先的理念,字里行间,渗透出浓浓的民生情怀。

2009年,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等“五个重庆”的奋斗目标,可谓宏大,与控制失业率在4.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等分量十足的“民生清单”紧紧关联。不论主城还是其他区县,不论城镇还是乡村,对于弱势群体,重庆的视角没有偏差,不论多么边远的角落,重庆会更加呵护不会忽视。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政府的承诺,2009年,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多的“好日子”,而我们每个人也会收获更多希望。

“两会”声音

政府挺银行,采取适当行政措施,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门槛;银行挺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要收缩放贷;企业挺工人,尽量不裁人。

――人大代表刘放(重庆旅游商会会长)

设立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进行创业指导、就业创业信息咨询、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模拟训练等。而且,依托创业孵化中心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

――政协委员彭静(重庆静升律师事务所主任)

数字点击

90%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将不低于90%

80% 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比例提高到80%

90% 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0%以上

300天 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300天

400公里 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

8平方米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

(本刊记者严婷综合报道)

上一篇:解读温总理交给重庆的“五大任务” 下一篇:黄水莼菜出“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