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观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6 04:51:31

大学生幸福观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幸福观是大学生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课题组对T学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心理状态是积极乐观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不足、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缺乏、学校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缺失等。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成为身心和谐统一、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调查研究 影响因素

幸福观是指人们对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是人生观系统的一部分。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高校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大学生理应感觉到更加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人都追求幸福,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但幸福却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针对于此,我们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希望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对南京T大学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86分,回收率为95.3%,其中有效回收问卷268份。

2.调查工具。该调查采用大学生幸福观影响因素问卷。问卷共有4个部分,24个题目。4个部分分别为:对幸福的认知、对幸福的感受、对幸福观的影响因素以及获取幸福的途径。

3.数据处理。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目的,采用SPSS 11.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数据分析。

二、大学生幸福观现状与分析

1.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针对“幸福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将结果清晰呈现出来(如图1所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身心健康(78.7%)、家庭和睦(77.2%)、实现自我价值(54.9%);排在最后三位的依次为:理解与被理解(12.7%)、得到社会认可(7.8%)、学业优良(6.0%)。在回答“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时,94.4%的学生选择了“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没钱一定不幸福”,在回答“您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去获取自己的幸福”问题时,回答非常愿意和基本愿意的为94.8%。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幸福观是健康向上的,但却不能忽视少数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存在问题。

2.大学生对幸福的感受。对“你觉得自己幸福吗”问题的回答,比较幸福(51.9%)、非常幸福(20.9%),二项和为(72.8%)。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充实吗”的问题,回答非常充实和比较充实的依次为:14.2%和59.7%。不容忽视的是对“你觉得自己幸福吗”问题的回答,选择不幸福有1.9%、非常不幸福有1.5%,共计有3.4%。另外,感觉大学生活非常不充实或比较不充实的有10.5%、经常感到空虚沮丧悲伤的有6.3%,有时感到空虚沮丧悲伤的有50.4%。这部分学生需要得到学校及时的关心与引导,建立科学的幸福观;需要学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困难,提高自身的幸福感。

3.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因素。对“您对幸福的看法是否会受到他人的影响”的回答分别为:有时会(59.7%)、从不会(26.1%)。对“哪些选项对您幸福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回答则非常集中,依次为:家庭影响(76.9%)、个人经历(63.8%)、同辈交流(20.5%)、学校教育(16.4%)、影视作品(6.7%)、课外阅读(6.7%)、网络(4.1%)。此结果表明: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会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在影响因素中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最为主要。

4.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对“什么时候会产生幸福的感觉”问题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51.1%)、有许多知心朋友(47.8%)、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46.3%),排在最后三位的依次为:自己或集体取得荣誉(18.7%)、过安逸悠闲的生活(18.3%)、为社会作贡献(3.7%)(具体如图2所示)。对“导致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问题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精神空虚缺乏信仰(64.2)、缺乏生活目标(56.3%)、期望值过高(54.5%),排在最后是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不佳(17.5%)、钱不够花(12.7%)(具体如图3所示)。

5.大学生获得幸福的方法与途径。对“您将依靠什么方式获得幸福”问题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自己的努力(92.9%)、朋友的帮助(50.7%)、父母的帮助(41.4%)。对“赞同哪种幸福观点”问题,选择“幸福就是享福与造福的统一”为89.9%、选择“幸福就是享福”的为4.5%、选择“幸福就是造福”的为5.2%,94.4%的学生选择“愿意”和“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幸福就是享福”的为4.5%、选择“钱越多越幸福”的为3.7%、选择“幸福就是为了追求金钱”的为1.9%、选择“不愿意自己努力获得幸福,太累”的为1.5%、选择“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可以不择手段地获得幸福”的为10.4%。在国家需要面前,选择“不愿意放弃自己幸福”的为31.3%、选择“没有考虑过”的为45.9%,仅有21.6%的学生选择“会,国家和社会发展更重要”。

三、结论

1.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有待提高。大学生对“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是研究大学生幸福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将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排在前三位,与我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的结果一致,说明中国的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依然很大。大学生将理解与被理解、得到社会认可、学业优良排在最后三位,说明大学生不再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变得更加独立,自我意识增强,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幸福观是积极健康的。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对幸福的概念认识不清,不能正确把握幸福的本质,片面地把简单的快乐当作幸福,没有树立科学的幸福观;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忽视国家、社会的利益。

2.大学生的幸福能力有待提高。幸福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幸福的感受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说明大学阶段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大学的氛围相对民主,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多从事一些社会工作,锻炼各方面素质,有助于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奋斗目标,精神空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没有规划,人际关系紧张等,时常有空虚、沮丧、悲伤;还有部分学生把追求金钱当作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愿意付出,怕吃苦,希望坐享其成,甚至不惜不择手段追求金钱。这些都说明了一些大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不懂得感恩,也不愿意凭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

3.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待加强。在有关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面的调查中,有95.6%的学生认为正确的幸福观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7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获得关于幸福的知识,掌握获得幸福的方法,56.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关于幸福的课程。但事实上,国内高校基本上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幸福观教育课程。学校在幸福观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造成学生幸福观不健全、幸福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忽视了幸福观教育。加强幸福观教育有助于改变大学生对幸福的不良认知,消除大学生幸福观中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只有当大学生树立了科学、健康的幸福观之后,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幸福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获得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蒋晓东.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浅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1).

[2]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佟多人,张丹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嬗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9).

[4]王敏.试论幸福观教育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

[5]郑丽萍.女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2(1).

[6]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试析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下一篇:高职院校专业“趋同现象”形成的原因及祛除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