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光影间

时间:2022-09-16 02:36:11

编者按

中国的影视公司已经具备良好的市场条件和资本实力,也不乏开疆拓土的雄心。在追赶好莱坞巨擘的道路上,它们还要更娴熟地应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渠道。

影视业欢享盛宴

中国的影视娱乐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行业高速增长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愈演愈烈的竞争。继橙天嘉禾借壳香港上市、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登陆创业板、保利博纳上市纳斯达克之后,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光线影业、万达院线也计划在今年上市。此外还有海润影视、小马奔腾、长城影视等多家企业正在筹备上市。

百年蛰伏一鸣惊人 电影产业规模8年翻10倍

电影传入中国有百年的历史,几经起伏,终于以市场化的姿态,重新融入百姓的生活。1992年伴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电影行业进入市场化时期。2001年底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手,出台5部文件,涵盖单片许可,大纲立项,以及民营公司发行资格等,逐步开放资本限制,鼓励产业发展。2002年进行院线改革,打破行政区域垄断,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视制作与发行放映领域。广电总局于当年颁布了四份局长令,涉及电影剧本立项、审查、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电影业准入和外商投资电影院等内容。

2010年1月25日国务院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为鼓励形成若干主业突出、品牌名优、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电影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并认真落实年放映国产电影时间不低于年放映时间总和三分之二的有关规定。”确立了国产电影在内地市场的主导作用。此外二、三级市场的开发,以及城镇农村数字影院的建设也为国产电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仅看票房,2003年到2010年8年时间我国票房增长近10倍,年均增幅超过35%。2010年票房达到101.72亿元,折合15.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继北美、日本、法国、英国和印度之后的世界第六大电影市场,份额从3%上升到5%。以观众总数计算,中国排在北美和印度之后居第三位。

电影产业收入分为国内票房收入、国内非票房收入、以及海外销售收入。在西方影业发达国家,国内票房收入占总产业规模比例不到30%,而在中国则接近70%。中国电影产业过于依赖国内票房,同时版权和广告等产业环节薄弱,从而导致影片的收益周期短,收益模式仍然单一。

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预计,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约合6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电影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全球总裁米勒•奥克斯预测:“中国电影票房将在10年内超越美国。”2010年,北美票房约合646亿人民币,同期中国市场的电影票房为101.72亿元人民币。虽然在市场总量上差距有6倍之多,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势头令美国业界侧目,并视之为最重要的新兴市场。

按米勒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电影的复合增长率至少为20%。中投证券认为未来10年中国电影产业还有8-12倍的市场空间待挖掘,年复合增长率为25%。中信证券则预计未来3年电影票房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万达院线管理层也认可未来5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将保持2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电影行业直接受益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历史证明电影行业也有明显的逆周期性。电影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价格相对低廉,在消费结构中比例很低。

在资本眼中,电影行业已经具备大力投资的市场基础。单片票房的一路走高对资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阿凡达》国内票房高达13.2亿元人民币,《唐山大地震》6.73亿人民币,《让子弹飞》7.3亿人民币。2011年,非节假日档期的《关云长》、《里约大冒险》、《倩女幽魂》票房轻松过亿。

票房收入还有提升空间。首先平均票价在不断上涨:2006年全国电影票平均售价为21.2元人民币,2010年平均票价上升至40.43元,复合增长率为17.5%。推高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3D电影在上映电影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席位。自《阿凡达》带来天价票房震撼后,年度上映3D影片数目几乎超过电影总数的一半,3D电影票价比2D平均贵30%。IMAX平均售价高出2D电影票一倍以上。

数字银幕改造成3D的银幕成本为每幅20-60万元。而3D影片上座率,票价均高于2D银幕,因此3D在2010年发展迅猛。预计2011年3D银幕将达到2600块,2012年将超过3000块。

新增银幕亦成为拉动票房增长的主因。2010年全国院线范围内新增影院313家,总数达到2000家;新增银幕1533块,平均每天增加4.3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256块。艺恩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内会出现影院建设的高峰,中国影院数和银幕数会出现高速增长。预计到2012年,中国影院将再增加1300家,银幕突破1万块。

随着近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为时尚。2006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仅为0.89亿,2007年突破1亿大关,2010年达到2.5亿,相比于2006年翻了1.8倍,年均增速为22.94%。

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正在成为电影发行的另一潜在增长点,网络即免费的消费习惯正在逐步改变。《唐山大地震》网络版权收入达到千万级别。

电视剧借力网络视频

2008年我国电视剧交易额为50亿元,2010年国产电视剧交易额将达到60亿元,增长较电影平缓。艺恩分析认为,国产电视剧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将结束数量竞争,进入品质竞争时代。

国家广电总局对电视剧的审批数目逐年增加,(报审并非当年完成并当年销售)。2008年共有807部剧通过审批,2009年为809部,2010年为951部。2010年中国电视剧实际产量为436部,14685集,同比增长13%。电视剧交易额为59.2亿元,同比增长8%。电视剧整体供过于求,2010年有6000集左右没有播出,播出的8000集中仅有3000集进入电视台黄金时段。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为电视剧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网络媒体以更开放,互动的模式为电视剧提供了播出的平台,增加了潜在需求,有效消化了过剩产能。而在网络依旧不能盈利的电视剧以及制作方将会逐渐被淘汰,有利于行业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提高电视剧整体质量。

其次,网络视频行业正在挑战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地位,2010年传统电视开机率大幅下降,较上年下降11.7%,绝对数下降至20%以下。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2.84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网络视频媒体成为网民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主要渠道。

传统媒体为了降低观众流失率,网络视频为了增加流量,都需要优质的影视内容支持。2011年伊始,江苏卫视宣布8亿购买电视剧的年度预算,逼迫安徽、北京、东方等各大卫视都先后出面表态,将追加2011年预算。而就在各大卫视拉开电视剧市场豪赌之势时,央视公布2011年购剧整体投入将达到16亿,并实现好剧价格“上不封顶”的政策。

网络媒体资本实力的增强带动了版权市场的兴旺。2010年1月,搜狐与酷6联手出资1000万美元,建立国内首个“国际影视版权联合采购基金”;乐视网登陆创业板和酷6借壳盛大旗下的华友世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底,优酷登陆美国纽交所募集到1.6亿美元,土豆网也募集到1.35亿美元。大量资金流向了视频网站,加快了国内网络版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受益于下游激烈竞争,从2006年到2010年,电视剧的网络版权价格平均增长了几十倍。网尚文化公司总裁黎锋认为电视剧目前的价格远没有达到拐点――这个拐点到来时,内容商就会要求跟渠道经营商分成。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一部电视剧每集投资100万,因为垄断,在电视台能卖出150万/集就不错了。但互联网上是市场经济,即使按50%的回报来算,也应该150万一集。”结论是,今天的数字版权价格看起来很高,但还没有实现内容的价值。遥望三网融合,优酷等视频网站最终会出现在电视的点播单上,而各大卫视视频网站已然显身。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高度融合,版权费也将趋于一致。网络版权费的上升想象空间极大。

群雄逐鹿光影间

好莱坞模式的启示

米高梅一度曾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电影公司,而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放弃了其他业务,以制片为主业。虽然后期米高梅开始与电视机构合作,但是由于进入市场太晚,对于破产之势已无力回天。

与此同时,以时代华纳为首的一批电影公司看准了电影产业的“火车头效应”,在广告植入、DVD、玩具等衍生品开发以及主题公园的建设、院线扩张等上下游产业链齐头并进,不断挤压着米高梅的生存空间。一些大的好莱坞电影公司,甚至已经成为拥有电影、电视频道、网络、经纪公司等多产业的传媒集团,靠电影周边的经营,获得票房多倍的利润。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格局下,究竟谁能够胜出?美国好莱坞作为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模式,已经成了商业电影范例。

完整的产业链:好莱坞的影视巨头通过并购整合,形成了几个集影视、娱乐、出版和传媒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跨行业超级大集团。环球被NBC收购,派拉蒙被维亚康姆收购,二十世纪福克斯属于传媒巨头默多克,新线和华纳兄弟则同属时代华纳。迪斯尼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由于成功的资本运营,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作为传统音像制品的一种延伸,通过网络销售数字电影已经引起了好莱坞七家巨头的极大关注。目前,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每年发行DVD影碟及家庭用录像带的收入为250亿美元,接近影院票房总收入的3倍。而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

高度的商品化和高效的商业运作方式:好莱坞是将文化变成商品的典范。好莱坞电影的衍生产品如明星的时装、汽车、手表等通常会随着电影的传播销售到世界各地,甚至电影改编的游戏版权、玩具版权、图书版权、唱片版权都是高额利润的来源。

资本国际化:好莱坞的八家电影制片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数量总数的60%到70%。在本土市场饱和后,美国电影产业资本开始向国外市场和非影院市场拓展,多国投资合拍如今成为正常运作方式。同时,好莱坞早就开始购买或合营海外的发行公司和电影院线,以达到共担投资、票房风险的目的。如今,创意、投资、制作、道具、服装、音乐、宣传等程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灵活多样地分期进行,在艺术、金融、法律等各方面分别处理。制片商与发行商订合同,分账预支筹款;制片商再与众多的专业中小公司联系,配套流水作业。

中国影视业的新格局

影视娱乐行业经过市场化的洗礼,多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一批优秀的公司正脱颖而出。

电影发行:

行业集中度较高。2010年前3家电影发行公司占市场份额的64.2%,因为影片拍摄发行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导致每年发行的电影数目波动较大,因此单纯的电影发行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国有发行渠道仍占优势。中影集团作为内地影业当仁不让的NO.1,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与其国有背景是分不开的。中影虽然在《赤壁》的16家出品方里不是投资最多的,但是话语权却是最大的。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需要借重中影这块招牌,比如星光国际将未来三年的电影发行签给中影,人人电影与中影结成的策略性战略联盟等都是看重了中影在资源上的独大优势。

另外,中影在集结华语影人的优势上是其它电影公司所不可比拟的,一部《建国大业》,172个明星便是明证。

而作为内地两家有权引进海外电影的公司之一,中影更可借力海外大片(主要是好莱坞大片)来攻城略地,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以此来对影院终端进行控制,典型的如《阿凡达》。

民营资本正在壮大。保利博纳是其中佼佼者。作为2010年市场份额最高的民营电影发行机构,保利博纳成功的秘诀在于渠道的拓宽。除传统影院,公司具有多元化的电影发行渠道,如DVD影碟以及电视台等途径。同时,通过与其他大的发行商联合发行,提高公司声誉及影响力。例如2009年与中影联合发行《十月围城》、《赤壁(下)》,赢得相当可观的票房收入。通过拓展中国电影海外发行业务,保利博纳向海外独立发行国内制作影片,2009年公司于海外市场发行10部影片,并与韩国CJ集团以及东南亚Celestial Movies Asia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通过拓展上游影片制作及经纪人业务,设立影院拓展下游终端市场,保利博纳打通产业链垂直布局。公司现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签约艺人22位,其中包括当红的影星范冰冰。通过签约优秀的电影人以及投资优秀的影片,一方面分散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加新的盈利方式;另一方面增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影院经营方面管理层表示会陆续在3-5年内投资5亿元在西安等地建成20家五星级影院。2010年前九个月,影院经营业务收益639万美金(约4230万人民币)。公司经营的影院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及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省会城市。

电视剧:

市场依然高度分散。根据2009年度全国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和合拍电视剧发行许可的剧目统计,前6的制作机构整体份额不超过9%。

海润影视是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旗下包括10个影视制作公司,2个工作室,1家广告公司,1家音乐公司以及演艺经纪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海润已拍摄了100多部电视剧,总集数达到3000多集。年均产量20余部、600余集,居全国同行之首。近300部(集)远销亚洲、欧美国家与地区。海润影视出品的影视作品多次夺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金鸡、百花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华语地区主流奖项,累计夺得一百多个奖项。

海润比较强调前期策划、重视剧本创作,特别成立了以剧作家名字命名的“海岩剧本工作室”和“史建全剧本工作室” 。国内优秀的导演,如姜文、赵宝刚、冯小刚、沈好放、徐庆东、徐耿、金继武、葛晓英等与海润均有良好的合作。

海润在发掘有潜质的明星上有过人之处,基本上电视剧拍一部红一个明星,以至于《玉观音》还没开拍已经掀起争演风潮。

华策影视在电视剧制作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电视剧平均单集收入在2007年达到115万元,2010年为155万元。公司投拍电视剧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到51.6%。

华策倾向与有潜力的演员签订多部锁定片酬的片约,演员知名度上升后,有利于公司电视剧销售价格的上升,但成本中最重要的片酬已经锁定在较低水平。此外,公司不断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增加边际效应。公司持续在海外市场和互联网等渠道投入,其海外收入从2008年540.98万增长至2010年的1285万元人民币。

为有效分散电视剧制作业务过于单一的风险,公司投资4000万和浙江大世界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浙江时资公司经营电影院业务,公司占40%的权益。预计3年内建成50个影院,长期目标为100个影院。

沿产业链扩张是趋势

在影视行业,单一业务的商业模式导致公司经营风险过大。向全产业链拓展,开展衍生业务成为业内公司的新战略。华谊兄弟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理念。

华谊兄弟以电影,电视剧,音乐为核心内容支持,在此基础上开发衍生产品,并通过股权合作投资游戏、华谊兄弟电影城主题公园,大力发展海外销售渠道。2011年1季度音乐、电影院、游戏合计贡献2218万元,占整体收入的13.24%,初步体现公司围绕产业链布局的成果,有效减轻影视业务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产业链整合已经得到本土影视公司的充分重视。中影、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一批本土优秀影视公司已正在倾力打造本土的“大电影产业”,特别是进军院线建设、电影音乐、网游等衍生品开发领域。在“投融资制片发行院线衍生品”的电影产业链中,谁掌控的链条越长,风险就越低、收益就越大。

华谊兄弟已经展示的战略

华谊兄弟:

潜心布局静待他日傲视群雄

中国的影视公司已经具备良好的市场条件和资本实力,也不乏开疆拓土的雄心。在追赶好莱坞巨擘的道路上,它们还要更娴熟地应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渠道。预计未来3年,中国上市影视公司将超过20家,然而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市场格局将出现巨大的变化,投资标的选择尤为重要。

布局最接近好莱坞的成功模式

公司能够取得现今的成就,离不开多年积累的竞争优势。

公司核心优势之一:依托已有的品牌优势,电影电视发行优势,促进经纪业务发展,构成公司高端人才聚集平台。

艺人经纪业务取决于明星的数量和造星能力。华谊兄弟目前旗下艺人有100余人,每一个艺人都分配在一个量身定做的组里面,每个组都由一个大经纪人、小经纪人、艺人助理、企宣组成。公司主推的艺人会被单独的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用来运作。华谊以“公司服务艺人”的理念来对待艺人,一改以往的单向管理模式,相对具有稳定性。

华谊的艺人经纪在业内没有对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化;二是影响力。规模化,就是人数众多,老中青结合,超级一线二线三线梯队有序;影响力,因为公司运营有序,所以艺人的曝光推广都做得不错,再加上本身就拥有多位实力明星,华谊一直就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分散制作风险,公司2011年推出电影“H计划”, 与国内11位导演拍摄10部电影,这些导演的加盟,丰富了公司高端人才铺垫,实现了影片类型的多样化。

由于艺人经纪业务可以与电影、电视剧业务产生协同效应,艺人经纪业务规模随公司电影、电视剧业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由于该项业务毛利率较高,因此艺人经纪业务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在公司利润中占比逐年增加。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艺人经纪及服务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将继续增长。

公司核心优势之二:高效的管理运作体制。在三大业务板块协同联动的产业链基础上,公司通过多年的丰富实践,将国外传媒产业成熟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媒产业运作特点及产业现状相结合,较早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影视娱乐业工业化运作体系”。该运作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公司各业务环节以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再造,主要包括“收益评估+预算控制+资金回笼”为主线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块、强调专业分工的“事业部+工作室”的弹性运营管理模块以及强调“营销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创作与营销管理模块等。

2010年年初,华谊兄弟设立“电视剧事业部”,统筹电视剧制作全过程,由10多名成员组成。“事业部”旗下,还由多名制片人组成“剧委会”,把关剧本前期质量。以这种弹性管理方式,整合电视剧业务旗下的12个制片人工作室,并引入“末位淘汰”制。

华谊电视剧的销售渠道是“4+X”,即首轮销售4颗上星电视台,次轮销售再拼两颗卫视、8个普通电视台。由于华谊电视剧制作水准和信誉很高,通常单集售价在110万元左右,远远高于同行,已成为贡献显著的盈利点。整合了平台优势,公司资源得到高效运转,形成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传统电影电视剧业务为公司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华谊拥有强大的内容制作、资源整合和营销发行能力,这是公司电影业务的核心优势所在。随着自身经营实力的提升,电影业务逐步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阶段,每年出品数量稳定在6-8 部。通过大片模式,着力提高单片票房收入,挖掘和开发衍生业务。

公司电视剧业务经过4年的积累,目前不论是业务管理或是工作室自身运营都已经趋于成熟,电视剧投拍能力显著增强,后续有能力实现规模量产,投资安全性以及和投资回报率趋于稳定,从而使电视剧业务盈利能力大大提高。

过去,华谊的电影电视剧业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尤其电影业务呈现大小年之分。经过2011年电影业务调整,2012年后公司电影电视剧业务有望实现“共同繁荣”,单个板块业务波动将有所减弱。

除了传统的业务欣欣向荣,华谊兄弟围绕娱乐产业链布局多个衍生业务,成功植入公司品牌。

收购掌趣科技,参股华谊巨人,探索影视品牌变现新途径。华谊巨人未来将成为华谊布局网游领域的重要平台,对未来定位是集研发和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游戏公司。目前运营的《万王之王3》不会成为华谊未来的主打产品,更多扮演的是过渡时期华谊的试水之作;未来华谊将会积极尝试将影视内容与网游产品的深度融合和联动,将与公司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或电视剧相关联,获得衍生收益。公司介入网游领域,有助于影视内容盈利模式从一次性出售方式向衍生品持续销售方式拓展,进一步延长电影电视剧热播周期,大幅提升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掌趣科技是华谊兄弟在手机游戏领域的主要布局,公司于2010年6月收购掌趣科技22%的股权。作为优秀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掌趣科技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在改编知名影视剧题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华谊兄弟每年出品20多部影视剧,手机游戏的开发周期一般为2-3个月。在与影视剧共同合作宣传方面不会有时间障碍,可借助双方宣传资源实现双赢。

兴建电影城与主题公园,强化华谊品牌输出。公司分别与上海嘉定工业园区和深圳坪山区合作建立“华谊兄弟”文化城,文化城主要定位于摄影棚和文化旅游。紧接着,公司又宣布与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及其他投资方在苏州合作开发电影主题公园,项目公司成立后将使用“华谊兄弟”品牌,并向公司支付许可使用费。

文化城和电影主题公园项目的开发将进一步改进公司的业务布局,推动公司向综合性传播娱乐集团发展,长期来看将扩大公司收入规模并有效平滑公司在电影和电视剧业务业绩上的波动性,为公司提供更为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华谊兄弟”品牌的对外影响力,提升其品牌价值。

拓展终端影院,延伸产业链布局。公司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影院为3家,在建影院2家。公司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拓展影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开设影院延伸了公司的产业链,公司还将凭借雄厚的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展影院广告业务、品牌授权业务等影视娱乐相关业务。院线战略是公司未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渠道的控制力有助于其内容制作、发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公司有望介入独立制片电影的发行业务。

公司计划2011年开业影院8家,分别位于重庆、武汉、合肥、哈尔滨、沈阳、上海、咸宁、北京等城市。

增资海外,扩大国际影响力。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香港)为华谊兄弟的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所有电影的海外发行和相关业务均由此公司操作。最近,华谊向该公司增资6000万美元,主要用于与好莱坞、欧洲及亚洲等海外地区的电影企业的电影业务合作、扩大公司在华语地区电影、电视内容、艺人经纪的业务规模及其他符合公司战略的投资。

公司未来有望率先在与好莱坞巨头合拍英文电影、成立合资公司方面取得突破。华谊去年取得电影票房占了国产片票房30%,而中国电影市场才占全球份额的5%,全球电影市场对华谊而言是更具诱惑力的市场;而华谊选择与好莱坞合作,无疑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驶入了快车道。公司借此可逐步建立海外品牌、发行优势,增强公司在国内外的整体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电影乃至大娱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优势。

与腾讯股权合作,拓展新媒体渠道。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拥有6.476 亿即时通讯平台活跃用户。通过与最优秀互联网公司利益绑定,华谊兄弟可以把影视剧内容的渠道快速由影院和传统电视台延伸到互联网领域,同时两者还可以在网络游戏、音乐和主题公园等领域合作。

多元化拓展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稳定性,华谊兄弟音乐、院线和游戏收入等新业务占总收入比例已经达到13%。相比其它同业公司,华谊兄弟在向类似国际传媒巨头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方面走在最前列,而通过与腾讯合作拓展,将进一步提升新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来自资本市场的评价

中信证券:公司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看好公司在电影行业的领先龙头地位和围绕娱乐产业链的战略跃升。

招商证券:华谊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建立了相当高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渠道优势等,这些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华谊在国内影视娱乐领域领先的平台优势;同时作为民营公司高度市场化,具有很好的体制、机制优势。近期与好莱坞合作,加快进军海外的步伐。

光大证券:公司与好莱坞和拍影片将使公司业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发行短期融资券,为公司各项业务布局提供了资金基础,公司战略推进节奏适宜,兼顾长短期利益。

华泰联合:2012年公司在华人娱乐行业的影响力将达到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高度。目前的影响力已经较高,影视项目众多、各地政府合作文化地产项目、有腾讯投资,特别是公司的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和自己的创作人员合作,而是有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第一流的导演和监制与公司合作,一旦明年这些与各种创作人才合作的作品绝大多数都获得市场认可,那么公司娱乐行业老大的地位届时将极为稳固。

国家行业监管的审核以及播放风险是内容产业面临的首要风险

由于广播电视产业对内容的监管是全程式监管,这也带来有些备案通过剧本在拍摄完成后,经审查、修改后未经通过,只能将该影视作品作报废处理。

从历史经验来看,华谊兄弟对影视题材的把握恰到好处,公司负责人与监管机构多年博弈,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相关机构的偏好以及某个时间段的题材偏好非常敏感。华谊兄弟是行业中政策风险规避最出色的公司。

银华永祥拟任基金经理于海颖:

善用保本基金 做好资产配置

自四月下旬以来,随着通胀数据的不断高企和宏观调控的加码,A股市场也随即展开了一轮深幅调整,股票类基金净值受大盘拖累,而近期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发行受到投资者欢迎。对此,正在发行的银华永祥保本混合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于海颖认为,目前市场正处于股票资产和债券资产预期收益风险重新权衡的过程,市场表现以震荡为主,建议投资者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用保本基金做好资产组合配置,谋取良好的中长期投资收益。

对于当前背景下的基金投资,于海颖建议投资者,不能盲目地跟随市场热点,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结合自己流动性方面的要求,还有自己的年龄、收入、家庭抚养人数等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选择,构建风险可控、流动性充足、长期收益良好的资产组合。

据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银华永祥保本是银华基金第二只保本基金,公司首只保本基金银华保本增值已经历两个完整保本周期的运作,分别取得了23.6%和41.83%的收益率,充分显示了银华基金固定收益团队在保本基金运作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秀历史业绩。

上一篇:纺织品和服饰行业:估值调整中把握良机 下一篇:上海钢联 国内领先的钢铁行业信息及增值服务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