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话 过最有味儿的春节

时间:2022-09-16 02:02:54

年话 过最有味儿的春节

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若还是守在城里、宅在家中,吃吃饺子,放放鞭炮,网上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守着电视机看春晚,欣赏被简化无数层、模式化的各种文艺表演,这样的年味肯定浓不了。这是个团聚的节日,春节的欢乐,向来需要到人群中去寻找,无论是家人、朋友,亦或只是彼此不相识却共同欢庆的人们。请回归到最原始和热烈的庆祝中去,在共同的仪式里,去体会最地道、最有味道的春节。

北方篇

蔚县民俗 涿州灯会 吴桥杂技 津门过年

不是烟花 胜似烟花

走进民俗之都蔚县

蔚(yù)县,被网友称为“中国十大最具年味的地方”之一,因为打树花、因为拜灯山、因为剪纸,也因为这里历史的悠久和当地人的淳朴、热情。

蔚县是著名的“幽云十六州”之一,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古城深邃的文化内涵。也因为近展较慢,古迹和传统文化保存得相对完整。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暖泉,以其古堡的古朴雄浑,吸引着众多游客。打树花就诞生在这里。

每年元宵节前后是暖泉人打树花的日子,这是一项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动。暖泉镇的炼铁师傅们早早准备好熔炉和废铁。打树花,这“打”不是一般的打,它需要表演者扬起手中浸泡三天的老柳树木勺,木勺中舀起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水!赤红的铁水被泼出肆意的弧度,撞击在坚硬、冰冷的城壁上,瞬间飞溅出火树银花。树花艺人手中的木勺一刻不停,火花层层叠叠,一浪接一浪,在空中撞击,夺目如群星。站在广场前,观众感受到的是刺激、危险、璀璨、热烈、对瞬间即逝的繁花的感叹和数九寒天里的热血沸腾。

习俗都非凭空而来,了解了它的缘起和细节,会更让你觉得这才是活生生的文化。打树花出现在暖泉,有其历史的原因。这里是古代尤其明清时期晋商到张家口或北京的必经之路,商旅众多,战事频繁,所以打造刀枪、犁铧、马蹄跌的铁匠铺就格外多。正月里,有钱人放烟火,铁匠们则从炼炉里铁水外撒、火花飞溅的情景中得到灵感,用铁花来替代烟花。偶然的行为渐渐成为传统,穷人们将废铁交给铁匠,铁匠们担任起打树花的任务。

拜灯山是蔚县元宵节的另一项独特的社火活动。明嘉靖二十二年建造村堡时,村民为使该村更加兴旺发达,取火生土之意,在堡墙南端建起灯山楼供火神。但又怕火神过旺,生出事端,便在堡墙北端建了三义庙,因为传说刘备是压火水星,取相生相克之意。拜灯山敬火神、耍社火、唱大戏,极为热闹。看完社火买点蔚县特色剪纸、豆腐干、黄米糕,有吃有玩,轻松惬意。

打树花艺人刘师傅:打树花分两组,掌炉的和掌勺的,掌炉的一般家里跟打铁、铸铁有点关系。掌勺的就是胆子大,往往一打就是好多年。每个掌勺艺人因为经验和功夫不同,打出的树花也各有风格。我们用打树花来祈求明年的风调雨顺。

游客jade: 在看打树花之前,已经见到过照片,也曾经听过朋友绘声绘色的描述。但是,当我在现场亲眼看到火红的铁水化作条条丝线,纷纷扬扬洒落下来,尤其是听到噼啪的爆炸声响,那种感觉非震撼无以表达。

月上柳梢 花灯如昼

涿州上元灯会

古人有多少元宵佳节“人约黄昏后”的经典辞章,我们就有多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意想象。情侣们看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妨换个地方,到涿州灯会赏赏花灯,体验一下古典的浪漫情怀。

一进腊月,涿州的花灯艺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抓紧制作即将亮相的花灯。从那一刻开始,涿州市花灯节的喜庆气氛正式点燃,并逐渐浓重,直至正月十五达到高潮。今年的灯会将从正月十三,持续到十八,分为市文化广场和开发区燕邑东路两个展区。

涿州花灯节原称涿州“通会灯市”,是涿州历史上的八景之一。所谓“通会”,即指原来的通会楼,就是钟鼓楼。这座楼建在涿州老城南北中轴线上,曾是全城最为繁华的地方,灯会也以它为中心。然而,过去的“灯会”以扬州为天下之最,扬州灯匠的制作技巧从不外传。据说,制灯匠中有一名涿州人王兴。涿州为了与扬州争雄,便不惜重金召回了王兴,让他为家乡争光出力。这样一来,涿州花灯大放异彩,一跃与扬州花灯并驾齐驱了。因此,也就有了“南有扬州,北有涿州”的说法。

每年花灯节,一眼望不到头的红色宫灯仿佛是火红的飘带。文化广场被各式各样大型组灯及牌楼灯占据,整个广场成了灯的海洋。以往框架、纸糊加蜡烛的传统花灯逐渐式微,被各种花样迭出的新式灯取代。虽说多多少少损失了原来简单而温馨的味道,但也增添了时尚和新鲜。花灯节喜庆的年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不少北京市民提前来到涿州,等待盛大的元宵“灯宴”。

除了晚上的灯海,各种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舞龙舞狮等传统花会表演,河北梆子、评剧、横歧调等也会让游客大饱眼福耳福,顺便过把戏瘾。灯谜竞猜等各类活动也是精彩纷呈。花灯节已成为涿州人年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涿州胖子:家住鼓楼,小时候的灯会啊,从一幼到桃园,那个一路上啊,一边走,一边看,一眼看不到边……那是最美好的回忆。

游客北纬39度:到了广场,好大的场面啊!我最喜欢诸多灯里的那座塔灯,做得很精致……看到这样的夜色,想起了《士兵突击》里张干事看到许三多站岗时,说的那句:“我怎么带了个日本破数码啊!”此景有如当时张干事的激动!

江湖文化的遗踪

吴桥杂技之乡

记得以前吴桥一个跑江湖的小杂技团来我们乡下演出,在二次元屏幕里看起来轻轻松松的耍酒坛、独轮走钢丝都变得好惊险。不再担心演员在电视直播中出错,只是生怕他们有半点失误掉下来,捂着眼不敢看。即使有失误,观众也会微笑鼓励,表演很精彩的,便更会抱以热烈的掌声。

这样现场的惊险感、真实感要比多少次电视中的完美演出都好得多,也更让人体会到杂技的魅力。春节寻找民俗,杂技也不容错过,何不就到不远的沧州吴桥去闯闯江湖呢?

吴桥有支民谣:“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吴桥人喜爱杂技与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关。吴桥县在古黄河下游,水灾频繁,且土地盐碱瘠薄,又是兵戈战乱之地,人民生活贫苦,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打个跟头,变套戏法,耍耍大刀,玩玩猴子,浪迹江湖、卖艺糊口。吴桥杂技真正走向辉煌是在明末清初,那时就有不少吴桥杂技艺人走出国门,在国内很有名的艺人聚集地,如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庙等都有吴桥人自组的杂技班团。

上一篇:中国慈善文化 下一篇:笔下荷花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