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小时中国影像,五洲乘上“国际快车”

时间:2022-09-16 01:45:31

6000小时中国影像,五洲乘上“国际快车”

奥运将要来临之际,五洲传播中心(CICC)与美国PBS公共电视合制作了13集合拍片《北京,你准备好了吗?》,与美国探索频道联合制作了4集合拍片《非凡奥运》,世界170多个国家的观众将在奥运会之前收看到这些节目。

《对外大传播》:此次签约,五洲传播中心6000小时纪实节目素材首次入驻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成为这一世界级影像传媒市场平台中形成规模的“中国元素”。为什么和美国国家地理这样顶尖级的媒体建立合作?

袁力丽:我们和美国国家地理合作主要是看重他们的知名度和品牌。国家地理创立于1888年,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家地理是一个多媒体的平台,有杂志、影视、书籍、网络等,在世界上拥有30多亿的读者和观众。通过与他们合作,让中国文化和现状的影像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洲与国家地理在关注的影视题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国家地理的影视题材主要包括地理、探险、旅游、自然等方面,五洲的影视题材主要是中国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方面的内容,双方在这些方面有契合点。

《对外大传播》:五洲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达成影像素材合作?

袁力丽: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世界各国媒体和制作公司对中国的影像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地理影像资料馆没有中国的影像资料是一种缺憾。同时,五洲积累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也希望能够得到充分的再开发利用。所以双方在合作上都非常的积极,很快达成了共识。

《对外大传播》:五洲与美国国家地理都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袁力丽:我们和美国国家地理的合作是多种层次的,比如,与国家地理频道联合制作中国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还对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一些节目进行了译制和包装,然后在中国的40多个省市电视台播出。最新达成的、规模比较大的合作就是今天刚刚签署的与影像资料馆的素材合作协议。

《对外大传播》:在达成此次合作之前,五洲是否也接触到一些国外的电视机构前来洽谈素材合作事宜呢?

袁力丽:以前国外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来中国购买素材,一般都需要多方打听,然后才能购买到一些零散的素材。另一方面,国内的影视素材也没有成体系地向外推广,在素材销售方面,很难形成顺畅的渠道和规模。此次可以说是五洲对外合作的一个大手笔。

《对外大传播》:这6000小时,是五洲自己拍摄的还是整合了国内其他媒体的资源?

袁力丽:基本上是五洲自己制作完成的。五洲传播中心成立14年来,专业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创作,积累了很多成果。比如这次提供给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影像素材,95%都是五洲制作完成的。另外5%是五洲和国际媒体联合制作的节目,是素材共享。

当前,纪录片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语言,为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找到一个能迅捷沟通交流的平台。所以我还认为,五洲与国家地理的合作,可能会成为国内影视机构的一个借鉴,相信国内传媒集团很快会以各种合作方式,将带有“中国元素”的影像资料推向世界。

关于合作中的文化差异,五洲国际部主任井水清也有切身的体会,请他来谈谈……

井水清:我们特别看重美国国家地理这个平台的国际性。我曾假设,中国搭建一个同样规模的国际传播平台,即使创建成功,但是影响力不会有这么大。因为美国国家地理发展了100多年,已经很成熟了,在国际传媒市场也有很好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有了和国家地理的合作,五洲可以在影像传播方面拥有和国际媒体平起平坐的对话资质。

我们现在提供的内容很丰富,比如环保影像素材,有蓝天白云的北京,有水污染的治理,有防护林,有湿地;我们所提供的动物影像素材,有大熊猫、金丝猴、朱等等,人们从这个素材库中所选择的内容,都是能客观反映当代中国的。

我曾经在美国国家地理总部办公室谈合作,他们和英国、德国有很多这样的合作,也非常希望与中国合作。我看到,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资料库中,全世界各地的资讯很多,我请他们查一下有关中国的资料,结果令我震惊,他们的平台上关于中国的影像素材少得可怜。我们当时就想,这么大一个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有着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世界传媒领域关于中国的影像元素却这么少,我们应该努力促成这种合作,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吧。

《对外大传播》:双方在合作之中有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吗?你们在主动表达意愿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特殊追求吗?

井水清:其实很多程序都需要磨合,如果你想主动地告诉世界我们想表达的东西,一定要经历这个过程。

在制作《北京,您准备好了吗?》纪录片时,会把握一个大的原则,就是用客观的眼睛,用发展中的事实去说话,同时更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外国人的眼睛去看今天的中国。比如我们做纪录片的结尾,是在一个小演播室里,对一些常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士进行采访,有的人说,我们为北京感动,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还有的人说,我们看到,中国为奥运会的投入,看到北京人迎接奥运会的热情,包括一些北京市民为了奥运会场馆建设而搬迁,“中国人真的很可敬”。

我们制作的节目特色就是通过外国人的视角、采用国际制作手法、利用国际媒体的传播渠道来客观真实地介绍中国。

《对外大传播》:您虽然是在客观叙述,但我仍然为您在演播室的访谈结束的创意而喝彩。在会场放映的片花上,我们看到了《日记》,那种在蓝天白云下穿

着袈裟的喇嘛们的神态,还有纳木错湖的清澈,感觉那些镜头非常有冲击力,这些片子是如何与外国媒体合作的?

袁力丽:《日记》的制作过程其实很有意思。

最早,五洲就与美国彩虹电视制片公司一起创意,通过两位美国年轻人来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用他们的眼睛来看。要求是这两位年轻人没有到过中国,对没有任何了解。选拔由美国制作公司在美国网上进行招聘。

这两个美国青年没有到中国之前做了很多的想象,在片子的开头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们在室内准备出发的东西,小到牙膏、卫生纸都从美国准备好,他们认为中国很落后。但到了中国,随着在七天的所见所闻,镜头发生着变化,他们说,到了这里才知道与中国这个大家庭有很多血脉相连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人陪他们一起去,但绝不干涉他们的采访,比如我们安排了这一家牧民采访,他们会选择另一家,这些要求都会得到我们的支持,我们就是想让他们感觉自己的镜头是自由的,纪录下的内容是客观、真实的。

《日记》 是第一部在美国大面积播出的正面反映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美国PBS播放后,影响非常大。根据美国PBS公共电视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5月16日至9月25日间,《日记》共在美国13个州、28个电视台播出48次,可接触的收视家庭2235万7260户,收视人口5682万人,占美国电视市场的8%。该片还荣获了2004年美国摄影家奖之“最佳摄影荣誉奖”和美国奥罗拉金像奖之“最佳纪录片奖”。五洲与国际媒体合作的项目截止到目前已经有60个,节目总时长415个小时,传播到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获得了13个国际奖项。

五洲传播中心积累了十余年的纪录影片的影像素材,弥足珍贵,和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在影像素材方面的合作,给世界观众和媒体提供直接接触中国影像资料的好机会。

这6000小时敞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扇窗,他们的经验可以给国内媒体更多的信心,寻找到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把一个全新的中国介绍给全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关注这6000小时的使用情况,我们也在思考,未来,中国还有多少传媒集团会把“中国元素”提供给世界?我们希望业界共同参加讨论,以将各自的经验共享。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董宁拍摄)责编:曹晓娟

上一篇: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关注现代中国 下一篇:三位新闻发言人直面三峡敏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