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形势下政策性银行所遇瓶颈与处理办法

时间:2022-09-16 01:41:37

刍议新形势下政策性银行所遇瓶颈与处理办法

【摘要】通过阐述政策性银行的重要性,引出当前新形势下的政策性银行在实际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采用因素分析、对比等方法来讨论和探索突破瓶颈的处理办法。目的是通过寻求改革中政策性银行的新发展方向来解决瓶颈期的发展困境,提升政策性银行与国际同业间的竞争力。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 瓶颈 处理办法

政策性银行是国家政府成立、入股并保证运营,以深化和调节社会经济为宗旨,以低盈利或不盈利为目的,通过特定领域进行有关政策性融资业务活动的金融机构。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策性银行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尽管这个过程积累了一些发展经验,但仍存在着不少阻碍政策性银行发展活力的困境和瓶颈,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新形势下政策性银行寻求发展的重要性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为贯彻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建立的特殊金融机构。其是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为实现国家工业化、高经济、平衡区域发展等政策目标及对市场失灵进行弥补服务。正值新形势下经济危机重创后的复苏阶段,同时亦是政策性银行的转型改革期。保持政策性银行的竞争活力和稳健可持续发展,才能更有利地保证国家经济的均衡和长远发展,才能使社会的效益尽可能实现最大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企业建设和发展。因此,重视政策性银行的平稳增长和发展是关系着国家经济稳步向上的重要问题。

二、现阶段政策性银行所遇到的瓶颈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新形势要求是以市场为核心,进行自我控制调节,既要保证宏观经济的可调政策性,又要兼具微观经济的自我商业性。

(一) 业务模式相对单一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为贷款业务,相对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较为单一;政策性银行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宏观经济的政策性上,因此刚性较大,难以全面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实现市场商业化,同时也不能全面地满足各种客户多元化需要;与国外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模式进行对比,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

(二)缺乏充足资本金

过去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的补充来源是财政拨付。然而,我国财政拨付存在严重不足、缺位的现象。国开、进出口和农发三大政策性银行注册资本的财政拨付,起初对国开资本金进行了分期拨付的方式,而之后三家均很少或无后续财政补充。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尚未形成政策性银行资本金及充足率的补充机制。而国外政策性银行的财政拨付基本上是全额拨付,而且随充足率的变动进行动态追加,通常情况下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商业银行。

(三) 风险自纠能力弱

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相对单一,且集中度较高,导致了行内的高风险。由于政策银行的特殊性也变相使抵御风险的过程中出现疲软,没有形成有效地配套风险管理机制。而国外政策性银行则从贷款回收以及防止降低风险两方面出发,来构筑以政策支持体系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制。

(四)相关法律制度及监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对国外及国内商业银行,缺乏专项明确的法律规定。而银行无法律约束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就会出现内管外协的混乱,严重影响政策性银行的职能运营。同时,没有建立和健全政策性银行的有效监管标准和评价体系,也加深了当下改革的难度。而国外则有立法形式的规定,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和职能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明确。这样既保证了政策性银行的有效运作,同时也给予了政策性银行自主发展的空间。

(五)专业性人才普遍不足

一是在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初,很多员工多为其它金融机构划转员工,员工年龄日益偏大;二是熟悉金融市场和业务的中高级人才一般不选择政策性银行;三是金融人才常被外资金融机构高新挖走。这些人才的流失会对政策性银行业务拓展造成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长期的、宏观的。

三、新形势下处理办法的探讨

(一)深化综合业务的开展

深化综合业务就要不但保有政策性,也要满足商业性。通过多渠道,多手段来实现客户不同层次的需要。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深刻认识和发掘政策性银行的调控性。既要保留住市场的大中型企业和建设的发展,也要意识到扶持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善于利用新型投资融资手段(如债券、担保或股本投资)来实现业务的创新和增长。以宏观经济政策为标准,调整自身业务,确保政策性银行的服务职能。

(二)加强资本金充足率的调控

加强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及充足率观念和意识。促进动态资本金及其补充相关机制的建立。确保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高于商业银行。

(三) 提高风险自纠管理能力

应以预防风险和控制资产回收为基础建立较为成熟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增强担保体系的可靠性、根据损失等级确定债务清偿的先后、或将资产证券化等措施改进内部组织机构的管控和提高信贷风险质量。

(四)健全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和监评体系

积极促进政策性银行相关基本内容的专项法律法规推行,将其监管纳入法制化。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变革,积极推进政策性银行革新。完善政策性银行有效激励评价机制,约束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的规范性。针对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进行不同监管。加强有关各方的协作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五)切实强化人才兴行战略

一是树立“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的观念,把求才、知才、育才、用才作为长久战略。 二是树立“人才是活资源”观念,无论是服务还是管理,谨遵“以人为本, 因人而动”原则。三是树立人才竞争的“零距离”观念,要认识人才竞争无国界,增强人才需求的紧迫感,积极应对和参与金融人才的竞争和培养。

结语

政策性银行只有不断发掘创新意识,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增强风险防御,并加强业内监管评价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和丰富政策性银行的相关法律体制和条例,才能使其冲破发展中的瓶颈,实现同行领先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叶勇.新形势下国有政策性银行应如何应对[J].现代商业.2009(2).

上一篇:服务质量、消费者满意度与服务品牌消费者忠诚... 下一篇:农信社对新疆农业发展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