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

时间:2022-09-16 12:42:28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

当前,很多医疗机构都开展了HIV抗体筛查工作,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是进行三级划分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的检测样品是血液,包括全血、血清、和血浆。这些样品在检测前均是未知标本,都应被视为具有潜在风险的标本。对于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来说,关注的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HIV本身,同时也要考虑到血液标本作为未知标本可能含有的其它各种病原微生物,必须考虑各种其它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而言,潜在的最大危害是感染性气溶胶引起的感染。Pike等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感染却高达82%。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sup】[1]【/sup】。因此,对于实验室而言,应将防止气溶胶的产生和防止已产生的气溶胶进一步扩散作为生物安全防护的重点。本文对实验室几个容易忽略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进行探讨。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三区划分需相互密闭隔离

实验室只要进行相关操作,气溶胶的产生就不可避免。除了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安全操作技术减少操作过程中气溶胶的产生外,采用有效的隔离技术,防止气溶胶的扩散也至关重要。因此,HIV筛查实验室把建筑区域分成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以防止气溶胶由实验室向外界扩散。用密闭可靠的围护结构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房间彼此分开,采用的是围场技术中的建筑密闭隔离。因此,这三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密封性决定3区划分是否起到防止气溶胶扩散的作用。如果三个区域之间的隔离缺乏相对独立的密闭性,也就失去了划分的目的和意义。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建筑装饰和布局应利于清除气溶胶

实验室的建筑装饰和布局应尽可能满足便于清洁和减少气溶胶沉积2个方面。以下几点有利于气溶胶的清除:①实验室的各种台、架、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侧面至少留80mm,后面至少留40mm间距以方便清洗和消毒;靠地和靠墙放置时,应使用密封胶将靠地和靠墙的边缝密封【sup】[2]【/sup】;②实验室的各种台、架结构尽可能简单,最好不要设置抽屉等,以减少气溶胶沉积和存在消毒的“盲区”;③实验室最好采用彩钢板作为墙面和天花板,天花板、场面和墙面的交角最好采用圆弧形及可靠密封,以便于消毒清洁;④实验室地面最好采用PVC地板,其不易产生尘埃,可有效减少粉尘性气溶胶的产生。

据文献报道:实验室中静电排斥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产生气溶胶,而带静电的物品(如塑料器皿)由于可吸附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污染程度往往比不带静电的容器大【sup】[3]【/sup】。因此,实验室应定期对带静电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生物安全防护

部分大型医疗机构为了整和资源,使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HIV抗体。在检测中(特别是仪器自动进样的过程)将产生部分气溶胶。如不采取防护措施,这部分气溶胶除了可以直接对检测人员产生危害,还可以通过空调机械通风系统造成空气传播感染,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对此类气溶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第B2、13条:在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安全隔离装置中进行所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或飞溅物的操作【sup】[4]【/sup】;《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第15条气溶胶:特别建议在能产生气溶胶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上应使用局部通风防护,在使用小型仪器时使用定制的排气罩【sup】[5]【/sup】。通过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上方安装负压的排风装置或安全罩,并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放,是有效控制此类气溶胶扩散的重要手段之一。

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出的设计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也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工作。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都是病原微生物潜在的携带者和传播者,需要引起实验室的高度重视。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出实验室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第5、14条明确提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出的设计”;《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第4、3、5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防止昆虫、鼠等生物进入和外逃的措施”,该条文是以黑体字标志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多数实验室在建造时,忽略或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实验室门口采用具有一定高度(500mm以上)和宽度(门框宽度)的整块板插入固定槽轨,挡住通道下部来防止啮齿类动物的进出;②实验室门口上方安装灭蚊蝇灯,防止节肢动物进出;③实验室的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一般通过安装门锁及机械式闭门器即可;④实验室的门尽可能保持关闭状态;⑤如有可开起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参考文献

1 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

2 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S].

3 愈霆,李太华,董德祥.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13.

4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5 GB19781-200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S].

上一篇:优化曝光参数与影像质量及照片密度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超声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