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运用绘本学习数学的实践探微

时间:2022-09-16 12:40:51

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运用绘本学习数学的实践探微

摘 要:当“绘本”接轨“数学”,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本文就笔者在执教低年级数学课程中运用绘本教学的实践心得,探讨二者之间接轨的可能性、文化价值和对接策略。绘本是感性的,数学是理性的。用绘本滋养数学,儿童在理性的经纬中生长出思想的芦苇。

关键词:绘本;数学;接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80-1

一、案例呈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一课,教学内容主要为: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初步了解认数、学会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但在教学中,笔者更多的考虑是:

1.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从一个以“玩”为主的课堂到一个以“学”为主的课堂,好动、好玩的他们接受得了吗?是否有可供过渡的教学内容或形式?

2.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会了《数一数》主要涉及的内容(认识1到10这些数),那么教师在此课中可提供给他们的,有没有点“新花样”?

用绘本故事串联本课的创意应运而生。课文中出现的儿歌也可以是绘本的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的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会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

当“绘本”接轨“数学”,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二、探寻――“绘本”与“数学”接轨的可能性

(一)“绘本”接轨“数学”的内涵追溯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字面意思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或无文字的书籍。绘本凭借其精美的绘图、简洁的语言、独特的构思被公认为是最适合儿童早期教育的读物。近年来,绘本教学受到了教育界的热捧,幼儿教育涉及较多,小学阶段绘本教学在语文、美术类课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绘本”接轨“数学”的文化价值

1.基于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1)低年级:这个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玩、也好学。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控力相对较差。思维直观、形象、具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的情境引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如竞赛、闯关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辅以活泼欢乐的歌曲、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调节课堂的整体氛围。

(2)中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萌发,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思维也从形象思维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注意力时间变长,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基于小学生学习的知识脉络。

结合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家的理论,0到12岁整个幼年、童年浪漫期也可以分为浪漫期(出生到二三年级)――精确期(三四年级及以后)。小学阶段还不曾达到更多的综合期。因此,与此相适应的,就要对儿童进行既符合规律又能引领他们身心发展的最佳课程――以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

儿童发展从“浪漫期”过渡到“精确期”,以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是提高其自身素质、充盈其童年的最佳课程。而绘本则是低年级阶段学生阅读的最佳读物。许多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从有趣的童话情景入手,数学绘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结合具体的故事让孩子阅读、讨论、探索、操作,并最终获得具体的数学经验和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基于儿童立场的人文情怀。

工业生产,精准却也机械。如果教师把学生当作工业线上的机器,反复操练,他们就会脱离自然灵动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下降;而农业生产,看似随意,却更接“地气”。在教育这片绿洲上,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学生自主、自由地探索新知识,他们好学、好问的正能量会被充分唤醒。

三、实践――“绘本”与“数学”的对接策略

(一)研读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文化资源

传统观念之中,数学是严谨的、精确的、抽象的,甚至有时被认为是枯燥的。数学文化集中体现了数学的特点与价值。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若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加以展开。

绘本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接受知识速度加快。美国视觉学习及儿童阅读专家斯图尔特・J・墨菲一直致力于全球推广数学阅读,他提倡运用图文合并的表达方法,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他认为:“通过阅读和视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而绘本,正是“阅读和视像”与数学学习融合的桥梁,它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拓展思维,追寻“绘本”与“数学”的对接策略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最早出现在欧美。它是融合视觉、想象、语言艺术为一体的书籍,是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美轮美奂的图画、精巧的构思、温暖的色调,绘本能一下子吸引“浪漫期”儿童的注意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时间的认知有限,会出现一些错误。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1.引入绘本故事《我的一天:学看钟表》和《森林里的时钟》。《我的一天:学看钟表》这本书以消防队员救火救人开始,形象地介绍了时针、分针、秒针,图文并茂地向孩子们介绍钟表的所有知识,比起我们在教室里单一的认钟,显得更生活化、更浅显易懂;而《森林里的时钟》讲述的是彼得兄弟分别负责拨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但由于弟弟工作的疏忽,导致时间混乱而闹出的一大堆麻烦事。

2.加强操作实践。因在绘本故事《森林里的时钟》中就涉及到拨时针和分针的活动,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动态展示拨时针的过程,学生仿照。特别是当接近整时的时间,教师多追问几次;再逆向思维,出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拨时针和分针。在操作中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

上一篇:探讨非智力因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培养 下一篇:低年级广播操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