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感受课初探

时间:2022-09-15 10:45:11

小学数学低段感受课初探

摘要: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感受课里我们希望让孩子们领略无限大的数学世界,也将一直为此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低段感受 教学实践

一、“感受课”之实践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高的教学技巧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感受课就是提供有意义学习的智力背景.好像浅池戏水,目的是玩水、喜欢水、熟悉水、不惧怕水.感受课好像一个天然的大花园,学生在游园戏水中,将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任何一个地方.

依托于生本课堂的研究成果,以《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感受课》为例,阐述一下实践的经历.

首先,在上课前1天把单元例题改编一下,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0 + 20,50 - 20,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54 + 2,54 + 20,26 + 5,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45 - 2,45 - 20,45 - 8,让孩子说说我的计算方法和我的发现,同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学生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在介绍计算方法时比较难达到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句,因此提示学生可用画图、计数器、算式等方法表达.而“我的发现”部分可填写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提醒同学注意的易错点.

然后是汇报点拨.学生通过预习,对整单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每名学生的基础不同,自学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也有深有浅.自学之后,让他们对预习中的收获按知识点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低段的课堂上对此要特别注意要求详细、指令明确,并将其在PPT内呈现.例如,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余三位成员一人选择一题进行分享;在一名同学进行分享时,如果有疑问或补充请先等同学把话说完;如果你同意同学的分享,请用大拇指或掌声表达你的赞赏;时间为三分钟.接下来小组汇报环节前先给学生1分钟时间在组内进行分工,并对如何分工也做出明确要求.如分工要求一人主持、一人讲方法、一人写板书、一人讲注意和提醒.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小组讨论和汇报落到实处,避免一些学生怕出错不敢开口或只聊天浑水摸鱼.

最后是总结收获.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教学总结得好,能使所学知识概括、深化、升华,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在感受课课堂,由于有“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特点,势必会出现有的学生一节课之后对于一些知识点仍旧认识模糊甚至完全不理解.教师此时不急于解惑更不急于练习,在这堂课中老师说“今天我们先到100以内加、减法这片数学大森林里转了转,有的同学眼神懵懵懂懂,表情也有点委屈,好像没太听懂.不过没关系,接下来的课堂里我们会详细学习这些知识.如果你有哪里不懂的,可以做个记号,在接下来的精学课可要搞明白哦.” 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来充分调动,从而为接下来的新授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感受课”之操作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低段进行感受课教学并不是天方夜谭,完全可以达到有效、有趣的目标.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最终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同时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大家都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这大大增强了今后我们进行感受课研究的信心.

在最重要的操作技术方面产生了情境、故事、生活三个策略.

1. 情境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所在.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2. 故事化:感受课内容中课前导案是导航针.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均可以在感受课的课前导案中体现.虽然一年级的感受课课前导案不宜太过开放,以反映整个单元知识的主要脉络和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主,但在其中可以加入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部分.在本次课前导案中我们选择了数学故事作为趣味性题目,让孩子自编与题目相关的数学故事.趣味性还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等.在形式上,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都可以采用.

3. 生活化: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并不是有效的自学导案.设计好自学导案,必须深刻地把握好教材,熟练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无效的自学导案,时间长了,会让学生流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因此,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倡有自我的构建,更有小组的合作与展示, 在设置内容时要力争让作业“活”起来,让学生做作业时“乐”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实践证明: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前置性作业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三、“感受课” 之效果检验

本单元重难点为进位加和退位减,对于难点内容我们希望学生能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在两个班有不同的设计进行前后测之后,在没有数学故事的初次自学中有61%的学生给出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而在加入数学故事之后有76%的学生都能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提高了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单元感受课为接下来的精学课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通过感受课试教,我们探讨尝试将接下来的精学课浓缩为三节,一节加法课突出进位加,一节减法课突出退位减,一节课研究第一次接触的符号――小括号,以此节约教学时间.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并组建起“学习共同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生本课堂”的根本教育理念.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是生本课堂首先营造的目标.

感受课作为生本课堂的初始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感受课希望达到师生感知上的共通,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体验要求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我们希望探索出低段感受课教学的有效策略,特别在课堂的趣味性方面有所突破.

上一篇:高校校园安保工作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新平台助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