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风险管控浅析

时间:2022-09-15 07:38:20

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风险管控浅析

【摘 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危机四伏。大宗商品贸易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风险管控更是重中之重。从决策到操作过程,到企业管理高度上的风险管控,是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稳健经营和未来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大宗商品贸易;交易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控制

大宗商品贸易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近几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宗商品贸易除占用资金量大之外,又出现货权管理难、利润率低、交易风险大等特征,加上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平台的逐步放开,又出现交易价格波动快的特征。因上述特征的存在,风险隐患越来越大,一旦客户违约、业务人员违规或风险内控管理不到位,都将给企业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因此,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风控措施,加强预控、管理和监督,避免企业资产发生损失。

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风险管控主要涉及到:交易决策风险控制、签订合同风险控制、交易货物的权属风险控制、结算条款和货品价格的风险控制,以及因为资金密集特征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控制等等。企业应有效防范和加强控制上述风险。

一、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交易风险控制

1.交易决策风险控制

(1)设立专门决策组织。在企业层面建立有效防控风险的组织体系,可以设置专门的风控机构或成立专门风控组织。在风控专设机构或组织中,必须有企业最高决策权的领导、资深的市场调研分析人员、专业的法律人员,以及专岗管理风险的财务人员参加。涉及风险业务的开展,必须经过风控专门机构或组织的讨论、审议通过方可实施。

(2)提供充分有效的决策依据。一是对行业和市场的分析。及时了解国际国内与所在行业或所经营业务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动向,CCPI/CPI/PPI等指数变动情况,及时掌握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产品供需状况等的变动情况,收集信息并经过加工整理,提供研究各项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的决策支持;二是对客户资信状况、经营现状和承担合同义务能力的评估。对客户信息的了解方面,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对合作客户的信用及实力进行深入了解,以防范和应对经营中潜藏的欺诈行为。

(3)形成明确和严谨的决策结果。根据对风险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明确的可执行的决策结果,包括明确与选定的交易对手的交易时间期限、交易商品数量及交易总额限制、交易结算方式等重要条款等等,特别是涉及大宗商品进出易的,对交易商品的实物或物权转移的要求,以及出现风险事项的相应法律对策等,以规范决策后的交易行为。

2.签订合同风险控制

在决策风险控制阶段,已经考虑了合同主体的风险,那么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主要考虑合同的文本风险和签订管理。合同必须有严谨的结构体系,合同文本标准化程度要高,合同条款要有实用性、完整性和前瞻性。

(1)合同结构完整、条款齐全无漏项。合同的相关商务条款、技术条款、财务结算条款、法律条款以及相关附件一定要齐全、严谨和实用,避免出现条款漏洞和陷阱。

(2)合同表述要规范、准确,权利义务条款要周全和平等。合同各项条款的文字表述尽量采取行业或贸易类的标准化语言,避免因文字表述不当而产生歧义条款,或出现实际操作上的瑕疵。合同的权利义务条款一定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不能出现对自己的限制条款或将限制条款修改到比较合理的限度,不能出现霸王条款和不利条款,特别是作为国有企业与其他交易对手签订合同时。

(3)合同的签订一定要有前瞻性。关于合同的违约条款一定要有可识别性,相关法律条款必须全面和可操作。包括合同的定金、违约、解除、终止、变更以及权利归属、争议管辖、法律适用和仲裁等。对未来交易风险的全方位评估,对出现各种风险的应对必须在合同相关条款中明确。

3.交易货物的权属风险控制

自2012年以上海、无锡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以虚假抵押套取银行贷款开始,到2014年广东顺德乐从钢铁市场,部分钢贸商以联保、互保或货物重复质押,从银行取得大笔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期货等市场,从而引致商业银行贷款坏账大幅上升,带来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地震。在整个操作的链条中,之所以会出现货物的重复质押或多重担保,就是因为相关各方对货物的权属不明晰,风险把控不到位。

(1)交易过程中的物权风险把控。企业签订合同后,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转移货权,重视对数量、质量多方面的验收。由于在合作业务中,很多货物交付地点为外地,因此,在重大或重要合同执行前,可以先派业务人员到库区验货,实地查看货物情况及实际控货方情况。

(2)货权交付后应对库存物资监管到位。货权交付后,企业应严格筛选存放仓库,尽量选择自有仓库或实力强、讲诚信的仓储单位,防止货物丢失或被仓储方抵押或变卖等风险。后续根据下游合同交易的时间、数量、款项安排,控制好货物的手法、货权的转移。另外,需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仓库盘点,账账相对,账实相对,各期末要求仓储单位提交仓储确认单,确实控制货权。

近年,因为货物权属问题,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风险案例。在一宗煤炭交易过程中,甲贸易企业的向乙供应商采购煤炭,并将货物赊销给最终用户丙企业(央企)。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了交货地点为丙企业仓库,在乙方交付货物并取得经丙方盖章的交货确认书后,甲方向乙方支付货款。实际操作中,甲方业务人员以电话沟通方式向丙方“相关收货人员”确认乙方交货情况后,以乙方取得经丙方盖章确认的交货确认书为依据,向乙方支付了货款,但之后不久,甲方却被丙方以不按照合同约定期限交付货物告上法庭。经调查取证,原来乙方根本没有交付任何货物给丙方,所谓的交货确认书和丙方签章均为乙方自行伪造,虽然最终乙方被判为经济诈骗罪,但其并无可执行财产,甲方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包括支付给乙方的货款,和支付给丙方的合同违约金。在此案例中,甲方企业没有对合同约定的标的货物进行实地验货,也未到交货地点进行货权交接确认,所有交易实物的转移和货权转移均由乙公司代为办理。虽说乙方是设计陷阱实施诈骗,但如果甲方在交易过程中,实时跟进交易货物的实物转移和货权交割,则完全可以避免被骗,避免发生损失。

4.结算条款和价格波动的风险控制

(1)结算条款风险控制。

结算条款在合同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包含了该业务的结算方式、结算时间以及结算条件等重要信息,需要从上述3个方面严格把控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活跃发展,合同结算方式选择也多样化和灵活化,使用较为普遍的是票据结算,国际业务则侧重于信用证和汇兑方式。票据结算风险主要体现在票据的伪造、变造、背书不连续,出于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对于此类风险,首先对诚信不足客户提交的票据进行严格审查;其次对收到的票据认真核查票据的真实性、连续性。对于使用信用证及汇兑结算方式的业务,要对外商资信证明进行审核,尤其对于政局不稳定或经济信用差的国家所开的资信证明要更加审慎。必要时可以要求交易对手出具国际知名大银行的保证。由于大宗商品交易具有涉及金额较大,业务跨期较久的特点,因此,对于合同中结算条款的结算时间、结算条件必须做出清晰严格的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降低企业风险。涉及预付款项的大宗商品交易,必须明确和及时跟进预付款项的比例、支付形式、支付进度、预付款项与收发货的时间节点、数量节点限制,以及最终尾款的结算条件等,上述条款缺漏任何一项,都可能会造成企业的预付款打水漂。涉及赊销行为的大宗商品交易,尽量收取一定额度或比例的预收定金或预收货款,严格执行风险决策机构的决策结果,对赊销商品的数量限额、金额限额、赊销期限、赊销期间应计收的资金成本、回款期限以及不能及时回款的惩罚条款等,必须在合同中注明并切实落实,以避免因赊销管理不到位给企业造成坏账损失。

(2)价格风险管理。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大宗商品交易中货品的价格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且持续周期较长。而大宗商品交易涉及到资金量大,不管是从市场盈利还是财务资金管理方面,都潜伏着巨大风险。上下家锁定、以销定购、价格及其他条款背书操作的贸易方式,无疑是较为稳健的经营模式,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同时,随着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愈来愈强,也可以利用期货、期权交易平台,规避价格风险,实现套利保值或盈利。

二、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1.适当利用财务杠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利用债务资本来提高资本的未来收益,在企业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资本利息率时,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因市场波动或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会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债务资本利息率,此时,会造成企业财务杠杆风险和损失,甚至,当财务杠杆系数太高发生大额损失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因交易资金量大,资金往来结算密集,进行外部融资,利用债务资本减小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压力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根据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等,匡算适合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利用好财务杠杆并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2.抓好企业流动性风险控制。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高,交易量大,交易的资金规模大,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度高。以银行汇票、信用证、押汇、保兑仓及所交易货物权属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结算,这种短期融资虽在支付方面给企业带来便利,但同时,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方面要求也颇高。上述融资方式周期短、资金量大,如果到期时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形成逾期,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在流动性严重不足时,会威胁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加强应收预付债权管理及存货监控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触角几乎可以延伸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一定时期经营风险与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流动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大宗贸易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将应收、预付债权和存货的管理放在企业风险管控的重要位置上。首先,严格审核客商的资信状况,对于应收预付交易对手及交易额度的审批,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其次,加强应收预付的分析及催收管理,严格划分不同账龄区间,建立有效的追款考核机制,降低坏账的风险;最后对于存货管理,要督促实物管理部门及时办理货物出入库,贸易部门及时办理结算手续,达到存货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每月定期做存货的库龄分析、存货资金占用分析,降低存货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的同时降低存货跌价风险。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部分大宗原材料商品供应过剩而需求疲软,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越来越大。从决策源头抓好风险控制,到业务操作风险跟踪管控,到后续结算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等,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做好风险管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管控的知道意见》厦国资稽[2014]127号.

[2]世经未来公司《大宗商品贸易行业2015年风险分析报告》;

[3]王思怡 王燕 浅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策略,新经济,2016.4,, P58-59 .

[4]姜春碧.现代企业存货的最优管理.商业经济,2007(6),P53-55.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O09.n.

[6]杨国莉,2015 年《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新经济,P42-47.

上一篇: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