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芳:农家女的创业梦

时间:2022-09-15 04:59:46

赵淑芳:农家女的创业梦

赵淑芳,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因为有双巧手,改变了人生。现在,已然成为妇女创业成功的典范。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赵淑芳从小心灵手巧,初中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向唐山的一位老师傅学习了3年的裁缝技术。手艺学会了,她就开了一家裁缝铺,成了远近闻名的“裁缝姑娘”。随着服装加工行业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生存越来越艰难。赵淑芳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一次逛街时,她看到家纺生意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就想:我有裁剪的手艺,无论干服装,还是家纺,都有相通之处。

她独自一人先到南方市场上调查走访了各大窗帘、布匹市场,细心地选购了一些原面料之后,又到家纺加工厂系统学习了加工技术。随着对家纺行业各环节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赵淑芳总结出了优质布匹对家纺加工行业的重要性。普通布料起球、掉色,怎样提高布匹的质量,成为困扰她的一个难题。在她焦急万分之时,听说辽宁一家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是家印染技术很成熟的老厂子,选用的是进口染料,不含有害物质,是绿色环保家纺的首选。赵淑芳想和这家公司合作,可人家的要求是要有足够大的卖场。正是这样的要求促使赵淑芳下决心租下了金都商城5楼1000多平米的场地。2009年初,赵淑芳和金都商城签下了承租合同,“淑芳家纺城”正式入驻金都商城。起初的半年,生意冷淡。用赵淑芳的话说:“半天不来个顾客,来个人,我们都能把人家给看羞。”赵淑芳不想坐以待毙,就主动走出去搞宣传。她跑到村里做广告,让老顾客凭积分领礼品。她还抓住每个节假日搞大型优惠活动,生意越来越好。

身体力行,弘扬美德

人生有最不能等的3件事:孝、爱、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作为人妻、人母和儿媳的她,除了在生意场上打拼,回到家中也能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

公婆的生日,她记在心里,会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赵淑芳总是不忘给二老买些喜爱的礼物;天寒了,她亲手给老人缝制了合体的新棉衣,让老人心里暖烘烘的。1998年婆婆确诊患了脑瘤,当时她已经和丈夫搬到武安居住,但她还经常回到村里衣不解带地伺候在婆婆床前。老人对儿媳的热心服侍心里压力大,总觉得拖累了孩子,每每拉着她的手哭诉。而她却没有任何厌恶,反而耐心地开导婆婆,和婆婆聊天。到最后婆婆已经认不清家里的人,惟独每次看到儿媳她老人家都会笑,然后就是流泪,指着桌上的罐头不停地说:吃,你吃。她心里也知道婆婆这是惦记她。与病魔抗争了3年,老人最后安详地走了。

在淑芳身上透露着女强人的干练和贤妻良母的气质,她经常说:一个女人要事业成功,家庭和睦是重要因素。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她对儿女的要求也是很严格,说做人要谦虚,少说多做,待人要和善,不争不抢。

热心公益,扶贫济困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赵淑芳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

小家豪是武安市西部山区特困儿童,他5岁时母亲患病去世,父亲又患有脑血栓,家里生活困难。2011年经武安市妇联牵线,淑芳为小家豪送去1000元现金及家纺用品。小家豪是个积极开朗懂事的乖孩子,在家会给爸爸做饭,洗衣服。赵淑芳看到这样懂事的孩子更是心疼,她决定以后每年都资助小家豪1000元,直至初中毕业。

每年暑假,淑芳都把家豪带到自己家中小住,带他去买新衣服和爱吃的零食,让他和自己的儿子同吃同住,感受家庭的温暖。

在市石洞乡有一个特困家庭,女儿叫魏红,养父患有脑血栓,长年卧病在床,没有劳动能力;养母患有肾炎,每天需打针吃药;弟弟先天性身体畸形,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家中没有经济来源。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她不得不辍学到商场打临时工。淑芳被这个特殊家庭打动,经常到家中送救助金和慰问品,将魏红认作“干女儿”,安排到自己的家纺城工作,从此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带动乡邻,增收创业

武安市活水乡活水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现因淑芳家纺牵头组织通过加工手工粗布,走上了致富路。除了在活水村有加工基地,位于古武当山景区的常杨庄村也有赵淑芳的手工粗布加工基地。

近年来,赵淑芳已经为手工粗布加工投资了30多万,然而这些也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她已经有了新目标:要把手工粗布加工做成一个产业链。从收棉花、纺线,到染料,再到手工加工,最后到销售。如果想要形成一个产业链,起步资金就得500万,目前已经申请了银行贷款。

越是走得深入,赵淑芳越是看好手工粗布加工市场。对于今后的创业之路,她信心满怀:手工粗布是中国的民族瑰宝,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的梦想是让我们的手工粗布可以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责编/张立平

上一篇:孩子,那不是“官位”是“岗位” 下一篇:古乐:孤山一片云下的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