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15 03:57:31

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76例,随机分两组,各38例。就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A组)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B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A组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手术操作用时、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排气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B组碱性反流性胃炎2例,肠粘连2例,肠梗阻1例,贫血1例,腹泻1例,倾倒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胃十二指肠穿孔

doi:10.14033/ki.cfmr.2017.13.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044-02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临床以弥漫性腹膜炎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病为消化性溃疡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以往多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但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新型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应用,在此基础上,明显扩大了单纯穿孔修补术的适用范围,可有效规避单纯穿孔修补术存在的不足,取得理想的手术成效[2]。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单纯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效果展开对比,旨在指导临床应用,现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76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A组38例,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男23例,女15例,年龄26~73岁,平均43.5岁;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球部24例,胃窦3例,胃体部11例;并发高血压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冠心病1例。B组38例,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男25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平均42.6岁;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球部22例,胃窦4例,胃体部12例;并发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1例。两组均排除全身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病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手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沿胃或十二指肠壁纵轴方向,在与穿孔部位距离0.5~1.0 cm处,实施全层间断缝合操作,对周边的大网膜行游离,牵拉至所修补位置的表面予覆盖并固定。

B组病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行胃大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或胃十二指肠吻合,冲洗腹腔,常规行引流管放置引流。两组在结束手术后,均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常规治疗。A组病例术后应用质子泵阻滞剂等抗溃疡药物系统治疗6~8周,并针对经检测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结果的病例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最大程度减少溃疡复发,改善预后。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操作具体用时、手术过程中实际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术后溃疡复发率。(3)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A组病例手术操作用时、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排气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

所有病例均随访1~3年,A组溃疡复发2例,占5.26%,B组溃疡复发1例,占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B组碱性反流性胃炎2例,肠粘连2例,肠梗阻1例,贫血1例,腹泻1例,倾倒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普外科急腹症领域,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较为多发和常见,多与患者机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原有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相关。临床有多种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的方法,如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单纯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等。其中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为一项较理想的彻底性术式,但此术式对医师的操作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基层医院推广相对困难,且因解剖变异不易完全切断,神经再生也没有解决,术后仍有较高溃疡复发率;胃大部分切除术以切除胃窦、大部分胃体使胃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数量减少,以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为目的,但因胃的解剖、生理、代谢、消化功能改变及手术操作创伤较大,易有多种术后并发症发生,如术后胃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碱性反流性胃炎、营养性并发症等,特别是明显增加了远期残胃癌风险,故并非理想治疗本病术式[3-4]。

研究结果显示,A组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例手术操作具体用时、手术过程中实际出血量、排气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相较胃大部分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永胜,吴春梅.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5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127-128.

[2] Lo H C,Wu S C,Huang H C,et al.Laparoscopic simple closure alone is adequate for low risk patients with perforated peptic ulcer[J].World J Surg,2011,35(8):1873-1878.

[3]梅策略,黄孟,黄冰成,等.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15):2387-2388.

[4] Mouret P,Francois Y,Vignal J.Clinical analysis of 92 cases of laparoscopic operation for acute perforation of stomach[J].Chin Pract Med,2012,7(27):5212-5213.

[5] Eshuis W J,Van Dalen J W,Busch O R,et al.Route of gastroenteric reconstruction in pancreatoduodenectomy an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J].HPB(Oxford),2012,14(1):54-59.

[6]文海强.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7(25):2806-2807.

[7] Ma C H,Kim M G.Laparoscopic primary repair with omentopexy for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a single institution experience of 21 cases[J].J Gastric Cancer,2012,12(4):237-242.

[8] Oida T,Mimatsu K,Kano H,et al.Antecolic and retrocolic route on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MSSPPD[J].Hepato Gastroenterology,2012,59(116):1274-1276.

(收稿日期:2017-01-14)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pin变化水平与各代谢指标... 下一篇: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