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15 03:42:57

“90后”大学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如今高校的辅导员面对着的都是一些独立个性的“90 后”大学生,他们有独特的思想见解,独特的意识,怎样做到人生导师的职责又能够以知心朋友的身份面对这群“90后”大学生呢? 怎样在新的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根据以上两个问题,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新特征,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实践经验展开深入论述,工作的最终结果可以为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90后大学生;辅导员;策略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者和指导者。而“90后”大学生是高校中一抹新的亮丽风景线,在社会中同样具有很高的话题度。而辅导员就面临着很大的工作挑战,不仅仅是来自学生本身,还有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等。高校辅导员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为社会主义培养新的接班人,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就要对高校学生的辅导员多面临的多方位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辅导员明确职能,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

1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新特征

1.1 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强

“90后”大学生通常颇有自信,能够直面自己的人生,这一点比许多高年级的学生都要好,而且对于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能力也充满信心,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表现出充足的自信心。虽然是一个群体,但是他们不依赖父母,具有很好的独立性[1]。

1.2 心态开放,追求时尚,容易接受新事物

许多的“90后”大学生的心态都很开放,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用于挑战自我。这就表明,伴随着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以及和国际接轨,能够有灵活的头脑面对世界,“90后”的大学生容易接受各种新生事物,而不再像过去的人保守落后,他们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将这种精神不断的表现出来。而且大多的“90后”都喜爱时尚,能够有张扬的个性,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同时他们拥有很先进的电子设备,这样的他们更加时髦,更加的与时代接轨。

1.3 缺少理想信仰,实用性和功利性比较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90后”大学生普遍都缺乏理想,没有一个良好的信念和具体的人生规划,在他们看来,这些理想和信念并不会对人产生任何的影响,具体的事情比抽象的理想与信仰更重要,更能彰显自己的特点。然而他们总是表现出很强的功利化倾向,喜欢做对自己有意的事情。“90后”的大学生喜欢正面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会有任何问题,这就是他们自信的另一个体现。这种追求自我和个性的特征,会让他们缺乏团队的意识和凝聚力,这样也不利于当代“90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2]。

1.4 心理脆弱,耐挫力差,过度依赖网络

“90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坚韧,在遭遇挫折后心理都会留下阴影,甚至是有些人会一蹶不振。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却寥寥无几。而“90后”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就是网络,他们更多的依赖手机和电脑。在网络的世界中,虽然可以开阔视野,不断的获取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但是也很难避免网络世界里的一些不良信息,这将会带给他们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影响还不容忽视,会降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能力。

2 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由于社会和时代的进步,“90后”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最好的受益者,但同时也是网络时代的最先体验者。虽然带给了他们很多的好处,但同时又让他们处于一个浮躁,没有社会意识的环境氛围中。“90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强,没有一定辨识真假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分是非、不分青红皂白,会受到低俗文化的影响和侵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道德和社会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有一定的耐心和责任心,对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相处,给他们以指导。但是“90后”大学生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一些事情上不能太计较;要注重他们能力的塑造和培养,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同时他们的参与意识很强,却没有很好的合作意识,独立的个性会让他们以自己为中心点,喜欢让周围人围绕自己转。他们的集体观念很淡,喜欢竞争,但是没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如果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会引发他们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强烈的独立性和叛逆性会让辅导员无从下手,会让他们素手无策。所谓的新型教育对象就是要让辅导员能够及时的应对自己的工作,能够适应变化。所以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以创新的形式给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辅导员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尽快地融入到“90后”大学生团体中,能够在新的领域做出辉煌的成绩,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断地改进势在必行。

3 辅导员面对新挑战的应对策略

3.1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需要

我们常说,在大学中,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了解处事的行为准则。而正处于思想和人格成型的关键时期的“90后”大学生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和自尊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他们来说,不但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将他们的叛逆和反抗意识激发出来。所以,作为辅导员,最应该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可以做到和谐施教,采用谆谆教导的方法进行交流。虽然不一定马上行得通,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一长,就会有很明显的效果。辅导员只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去教育学生才能有最佳的效果。学生需要的是关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样的辅导员也同样会被学生所感染,从而更加的了解这样的一个群体。这样的一个过程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情感基础之上的[3]。

3.2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环境

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也可以作为辅导员的新举措,但是毕竟辅导员的力量有限,学校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像是通过唱校歌、戴校徽、参观校史等活动都可以培养“90后”大学生的凝聚力;辅导员可以开展“游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景观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文艺活动,能够将德育、智育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能让“90后”大学生处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之中,从而不断地增强自身综合素质[4]。

3.3 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发挥主导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要有“感情的支持”,还要有细腻的情感沟通,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辅导员要善于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可以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最终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这样的过程虽然很漫长,但是很重要,不能被大家所忽视。在现在的一个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形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要能够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大学生面对的各种问题: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等各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新目标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3.4 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实现师生双向沟通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宣传的优势,像是通过个人博客、QQ空间、校内网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认同感,可以消除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将过

去的一味的灌输转变成为双向之间的交流,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是这样的教育工作是有意义的,帮助“90后”大学生这样的一个群体成人成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学生的进步就是他们力量的最重要的源泉。“90后”大学生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新的工作要求,要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能够以自身所获得的理论为依据,不断地在实践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杰,周学铁.结合“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浅谈辅导员工作[J].科教文汇师资,2010(3) .

[2]张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6) .

[3]王晶.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11(1) .

[4]卞亚琴.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延展与职能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

作者简介:

孙亚朋,男( 1978-) ,讲师,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学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上一篇:小议高能束流焊接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高职院校教师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