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群众工作的四个关键问题

时间:2022-09-15 03:37:56

着力解决群众工作的四个关键问题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工作的理念、感情、本领和标准等问题,全面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解决执政理念问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坚持把“为民”作为全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为人民谋福祉,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基石。实践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为“公”还是为“私”,为“民”还是为“己”,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以民为重、以民为先,始终不渝地为民掌权、为民尽责、为民谋利,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为民掌权,就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真正把全部心力投入到工作上,放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民尽责,就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恪尽职守、倾尽所有、竭尽所能,认认真真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实实在在为民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珍惜民力,不事虚华,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解决群众感情问题。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绝对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也绝对做不好群众工作。群众感情基于思想上对群众的尊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与群众平等沟通,把群众当朋友,多以心交心,多换位思考,使自己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群众感情源于心里装着群众。有这样一句古语: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群众最淳朴善良,群众最知道感恩。群众在我们心里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官”无不是时刻牵挂着百姓。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到“爱的崇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无不是时时刻刻都想着群众,事事处处都为了群众。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只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深怀爱民之心,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才能始终站在群众立场,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群众感情体现于凡事想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和真心实意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把群众利益想在决策之前,把群众工作做到执行之前;凡事想着群众,就是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歉疚之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家事,把群众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业,与群众保持休戚与共的关系;凡事想着群众,就是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心想百姓柴米油盐,胸怀人民喜怒哀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让群众在需要的时候看到党的干部、听到党的声音、感到党的温暖。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解决本领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决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不把握群众脉搏,不了解群众需求,不会与群众打交道,甚至不敢与群众面对面。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扎实、不过硬。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纾解矛盾的本领。增强联系群众的本领,需要我们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串百家门、听百家言、察百家情、解百家难,面对面开展工作,心贴心联系群众,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感情在一线融洽。增强宣传群众的本领,需要我们提高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立之以信,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特别是针对网络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态势,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群众工作,带头“上线”和“触网”,开展网络问政,牢牢把握网上群众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发动群众的本领,需要我们相信、依靠和维护群众,把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决策依据,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需要我们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让群众信服,让群众愿意跟着你干。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需要我们善于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解。增强纾解矛盾的本领,需要我们强化社会管理创新,高度关注群众意愿、群众情绪、群众利益,善于公正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群众的利益诉求,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解决群众工作标准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群众工作做得好坏,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群众工作的根本标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既让群众得实惠,又让群众高兴满意,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群众。让人民满意,就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呼声反映着群众的意愿、意见和要求,是群众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善于体察群众情绪,真实全面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烦什么,做到科学把握,正确引导,从而作出顺民意、暖民心的决策。让人民满意,就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坚持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期我有所干,从群众最期盼、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意见最集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让人民满意,就要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路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者的思想是否符合实际、作出的决策是否正确,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最具体。要坚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甘当学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觅得良策,真正使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让人民满意,就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利益就是我们最紧要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千方百计多办、快办、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让人民满意,就要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上。领导干部要把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最大的责任,作为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编/于亚博)

上一篇: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全球经济格局重塑 下一篇: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河北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