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浅析

时间:2022-09-15 03:28:13

河北省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浅析

为了完成本课题,即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我课题组全体成员从课题立项至2013年5月份进行了充分的专业调研,现对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专业调研分析

(一)行业调研。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世界经济延续了上年的复苏态势,但受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债务危机深化、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日本大地震、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等 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际环境中的这些因素与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交织,使中国企业外贸生产经营压力和风险明显上升,外贸稳定发展面临很大困难。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综合国际国内环境考虑,2012是中国外贸发展极具挑战的一年。中国外贸立足稳中求进,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同时,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进口促进平台,继续 为推动全球贸易稳定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做出积极贡献。

(二)地区调研。2011年,全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7611家,比上年(下同)增加834家。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32家,增加9家;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454家,增加98家;1641家企业实现了出口“零突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2165家,增加185家。其中,进口超亿美元企业37家,增加5家;进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94家,增加30家;682家企业实现进口“零突破”。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壮大,成为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的内生动力,石家庄、唐山市进出口超过百亿美元;44个外贸基地和聚集区出口84.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9.6%。

要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原材料出口向加工产品出口转变、一般产品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高纺织服装、钢铁、医药等传统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积极争取曹妃甸开发区纳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港口建设,合理利用岸线资源。进一步拓展港口功能,秦皇岛港重点实施西港搬迁改造工程、谋划建设国际旅游港,唐山港京唐港区加快建设集装箱专业化泊位,曹妃甸港区扩大原油矿石吞吐能力、推进LNG码头建设,黄骅港加快综合港区、深水 航道和集装箱、油品、散货码头建设

日前,河北省商务厅出台《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全省各类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达到10家,其中,石家庄高新区、藁城开发区重点发展医药、化工和机电产品出口,辛集开发区重点发展皮革制品出口。

(三)院校调研。我们为了圆满完成该次调研任务,还先后对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等开设有该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或者电话联系,结果显示所调研院校均开设国际贸易或者相关专业,并且招生规模基本与我院同期相比相当,只有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三年均保持230人的超大规模招生,但调研结果同时显示报到率有些院校极不理想,有时不到70%,低于我院该专业平均报到率,就业率因为统计口径不统一,高低差别很大,有些院校高达98%,但有些院校不足70%。

(四)毕业生调研。经过对08级、09级和10级以及11级四届毕业生的调研分析,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08级为35%(受金融危机影响),09级就业专业对口率达45%,10级则高达80%,11级达到了87%,且该届毕业生就业后岗位稳定,待遇提升较快。经过与毕业生座谈,学生一致认可近几年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认为贴近真实业务的课程实训强化了同学们的专业能力,提升了方法能力,开发了社会能力。

二、人才需求分析

(一)就业地区与人才需求数量分析。渤海新区的发展以及环经济、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比北方,中国的苏浙尤其长江沿岸经济带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必将呈较大的上升趋势。正因为此,我们人才培养要面向全国,立足京津冀,服务河北,兼顾“走出去”战略。

目前从京津冀区域发展来看,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加上随着经济形势好转,新的公司不断成立,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五位外贸人才计算就需要一万人,而根据河北省教育厅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省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7000人左右,即使全部从事外贸工作,尚有3000人才的大缺口。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一般是具有从事进出口业务以及相关的制单、外汇结算、报检、报关、国际货物运输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外贸行业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一般都是面向中小企业。现有的人才数量与外贸行业需求相比严重失衡,存在巨大的缺口,人员的素质也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外贸行业需求。

(二)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群及相关职业能力分析:

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外语水平较高,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熟悉国际市场开发,熟悉从货源(原材料)到成品的采购(生产)出口跟单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外贸业务员。根据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外贸从业人员的调查(其中:目前中小公司总经理占30%,从业5-8年外贸业务员或业务经理50%,新入职1-2年不同层次,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毕业生20%),外贸业务员职业生涯成功规律一般是:货源/跟单/制单岗位 – 外贸业务助理 – 外贸业务员 – 部门经理 – 高级管理人员或自己创业的高级人才。

而外贸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包括: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三个。而从我们对外贸公司实地调研结果看,目前针对该专业招聘98%甚至100%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岗位,尤其针对我们这样的高职院校这一情况就更为突出。

涉外企业在对外贸人才的招聘时着重考察以下几方面:一是是否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各环节的操作技能;二是能否流利使用英文口头或信函直接与客户沟通,参与商务活动,进行业务洽谈等;三是能否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市场信息搜集处理;四是是否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如客户沟通、开拓市场、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五是是否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如诚信品质、合作共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此外,外贸行业对人员素质的整体要求在提高,不仅要掌握最 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还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

上一篇: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所得税筹划 下一篇:成本收益视角下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