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地膜籽瓜优化施肥方案

时间:2022-09-15 03:27:45

旱作农业地膜籽瓜优化施肥方案

摘要:在甘肃中东部地区的旱作农业中,采用“3414”试验设计确定了优势作物籽瓜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回归关系,试验研究表明:当施N 172.5kg/hm2、P2O5 109kg/hm2、K2O 49.6kg/hm2时,瓜籽产量达到1515 kg/hm2;对拟合的回归方式优化解析得出该地区籽瓜的最佳经济施肥量N 226.7 kg/hm2, P2O5 66.3 kg/hm2, K2O 14.1 kg/hm2,瓜籽产量可达1349kg/hm2。

关键词:地膜籽瓜;配方施肥;肥料效应;旱作农业

中图分类号:S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09802

1引言

籽瓜是甘肃省中东部地区靖远县旱地农业中传统的优势特种作物之一,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面积达到6.67×103hm2,其瓜籽总产在6.5×103t以上,俗称靖远黑瓜子,是甘肃省著名的特产。但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使得该地区籽瓜种植区域相对集中,多年的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籽瓜产量降低。为了保障籽瓜种植在该地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试验对种植地进行了施肥研究,实施了“3414”肥料效应试验,以期构建籽瓜种植的最佳土壤施肥模型。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由甘肃刘家峡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2%,由白银虎豹磷肥厂生产),钾肥为颗粒硫酸钾(含K2O33%,选用山东鲁丰钾肥有限公司生产)。指示籽瓜品种为“林籽一号”。

2.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靖远县“籽瓜第一乡”高湾乡三场塬村,东经105°00′、北纬36°28′,为干旱山区气候,海拔高度1838m,年平均气温6.8℃,昼夜温差大,≥10℃有效积温3216℃,无霜期172d,年降雨量220mm。年日照时间2700h。土壤类型为淡灰钙土,肥力中等且均匀一致,耕层(25cm)土壤有机质值为10.2g /kg,水解氮为44 mg /kg,有效磷17.8 mg/ kg,有效钾250 mg /kg[1],土壤pH值为8.12;试验地为干旱砂田,无灌溉条件。

2.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3414”完全设计方案,即氮、磷、钾3个因素,4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1水平为2水平×0.5,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3水平为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小区面积30m2(18.75m×1.6m),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区内土壤、地形等条件相对一致,小区东西南北四周设0.5m宽保护行,试验因子水平及编码见表1。

种植前准确称取氮、磷、钾肥,均匀撒入相应小区,用铁锹深翻施入。其中氮肥60%作基肥,其余40%作追肥。磷肥和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采用膜下播种,膜宽120cm,平铺,总带幅160cm,膜面100cm,空白60cm,行距40cm,株距70cm,播种密度为17850株/hm2。其它管理同大田,籽瓜成熟后按小区单收计算瓜籽产量。

3结果与分析

3.1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不施肥区(N0P0K0)折合后产量为678 kg/hm2,全肥区(N2P2K2)折合后产量为1515 kg/hm2,比不施肥区增产123.5%;缺氮区(N0P2K2)、缺磷区(N2P0K2)、缺钾区(N2P2K0)的折合产量分别为1210 kg/hm2、1415 kg/hm2、1425 kg/hm2,较不施肥区(N0P0K0)分别增加78.5%、108.7%、110.2%。在14个处理中,以全肥区(N2P2K2)的产量最高。

3.2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式

肥料效应函数反映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4]。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系统》3414试验分析模块,对本试验中氮、 磷、钾肥三因素、 4个水平、 14 个处理下的施肥量与产量之间进行三元二次方2014年2月绿色参考文献:

[1] 史瑞和.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 展争艳,展成业,顾生芳.靖远县沿黄灌区马铃薯优化施肥方案[J].甘肃农业科技,2011(8):25~27.

[3] 范宏伟,巴兰清,宋雄儒.民乐县啤酒大麦配方施肥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0(12)22~24.

[4] 高照祥,马常宝,杜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杭州多层与高层高档居住区植物景观特色研究 下一篇:聚类分析在话务量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