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气 第11期

时间:2022-09-15 12:43:21

小时候读《水浒传》,总觉得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对梁山诸英雄好汉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最近读了一篇题为“人道基准”的杂文,顿生感慨。我想,主张向善的人道主义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常识,可我们的杂文家却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去重申这一常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但不得不承认,重复这一常识确实大有必要。由此我们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疑问:被国人奉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到底在告诉人们什么?

翻开《水浒传》,一股浓浓的血腥气扑面而来。我们的梁山好汉杀坏人确实不手软,可杀起无辜的百姓来也是毫不留情,英雄好汉大多是在杀人过程中成名的。《水浒传》中载:身为大哥的宋江曾为郓城县吏,虽貌不惊人,却义气满胸,人称“及时雨”。刘唐受晁盖派遣报答宋江救命之恩,带来梁山的书信。这封梁山书信却偶然地落在了宋江的女人阎婆惜手中,阎婆惜便借此要挟宋江,不肯还信于宋江。宋江见了,急忙去夺,婆惜死命不放,宋江按住婆惜,右手手起刀落,鲜血迸出,“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到枕头上”。我想一个大男人,本来可以凭力气夺回那封信,争夺过程中即便信被撕扯烂了也是对他有利,可他却心起杀机,残忍地杀了自己的女人。这里宋江藐视国法不说,单从人性角度讲,他视生命如草芥,就不免有恶毒、残忍之嫌了。如此心毒手狠之人,竟然成为梁山泊众人的大哥、头领,真是耐人寻味。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水浒传》一书中,宋江怒杀阎婆惜无疑被写成了大义灭亲之举。事实上,宋江杀了阎婆惜,正是他捞取好汉头衔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怜的阎婆惜,因一时贪念稀里糊涂丢了性命。《水浒传》一书中明显地表示出对宋江赞赏的态度,“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看来是痛快极了。一个藐视生命,不懂得人道主义为何物的宋三黑当上梁山首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而英雄武松杀人更是肆无忌惮。在“张都监血溅鸳鸯楼”那一回中,武松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后,在墙上写下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正待下楼,只听楼下夫人叫道,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去派两人搀扶。武松忙闪在一边,两亲随上楼推开房门,浑身犹如掉在冰窖里,惊得面面相觑,出声不得。武松从黑影里闪出来,一刀一个,杀死了。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武松寻思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干脆落个痛快,便下楼寻人。刀都砍缺了,又抽身去厨房拿朴刀再杀。一时间,楼下张都监的夫人,几个服侍人的妇女,还有那唱曲儿的玉兰和“两个小的”,尽皆被杀死。

武松为报仇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是非曲直姑且不说,单从他杀完这三个仇人后,却想到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落得个痛快,然后向无辜者下黑手,那么这时的武松便与“英雄”二字没有任何关系了,说他是歹徒、杀人狂、刽子手一点也不为过。可在《水浒传》一书中,武松的形象总是那么光彩照人、豪气冲天。一个人为了痛快,便手起刀落结果了十多个无辜者的性命,我真怀疑这样的人是否还有人性。我想这样一个人生在哪朝哪代,都得被判处死罪,正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杀了十多个无辜的人还可以逍遥法外,甚至成为英雄,那么,真的是不知天理何存、正义何在了。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被作者写成了大英雄,写成了好汉。武松滥杀无辜,成了展示其功夫不凡的一个花絮,死去的无辜者成了展示武松不凡的道具。就好像是说,武松武功盖世,别说杀三两个人,就是杀上百八十人,也都是如砍瓜切菜一般,易如反掌。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却认可了他是英雄,是好汉。如今武松的形象正借助现代化的电影电视媒体,更加耀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艺术的加工与再造,使我们面前的武松不仅仅是一条好汉,简直是神人、圣人,是正义的化身。其实,在梁山好汉中以杀人为快活者不止宋江、武松,还有李逵、孙二娘、杨志等等,他们一怒之下便手起刀落,而对方则命归黄泉,这是常有的事。

天哪!这是怎么了,是宋江、武松等人骗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骗了自己?应该说《水浒传》是中华民族一部最为普及的教科书,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巨大,影响深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藐视法律、藐视生命的人居然成了英雄好汉,那么这是什么文化?思前想后,真是令人糊涂。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上一篇:一场悲剧的温暖结局 下一篇:我能做的仅此而已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