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9-15 12:30:54

解析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通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给出了一些混泥土控制的措施,为我国混泥土控制提供借鉴资料。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工民建中绝大部分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安全、防寒、防渗等工程是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所承担的,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组成的。在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与整个工程质量息息相关,一旦原材料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工民建中,施工单位要注重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减少由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整个工程质量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安全,也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居住与工作条件,已经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在工民建工程中也同样适用。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工民建中承重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程度,对整个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影响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整体造价,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小言而喻,混凝土施工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很容易在工程施工中产生事故。

二、混泥土控制的措施

(一)混凝土配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比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抗压强性,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在工程前期设计中,应对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选择合理的配比方式;由于在施工作业中,各级的原材料的颗粒大小、含水量、饱和度等是时刻发生变化的,因此,要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混凝土的抗压性;配比要满足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工程要求的质量性能。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浇筑前要对混凝土的浇筑方案进行审批,做好停电等应急措施的落实,做好模板和钢筋的检验。结构用的混凝土在施工前,要有实验室签发的配比通知单,保证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比的合理化,如果施工中原材料出现了变化,施工单位要重新向实验室申请配比实验;配比通知单应附有砂石、水泥、外加剂及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应按照实验报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严禁在混凝土中随意增加用水量。

(三)监理单位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在当前的工民建筑中,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参与部门的责任,采用科学的质检方法与手段,对工民建混凝土施工实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首先,施工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监理单位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禁止出现人为干扰或者阻碍的现象,逐渐强化监理单位的积极作用。其次,施工单位对于监理单位在质检过程中提出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要迅速组织技术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与研究,尽量找出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切实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到底。

(四)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混凝土的浇筑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要求工作人员每天都应根据原材料的情况进行调整。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工地实验室进行的。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监督人员要对工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督查监管,对浇筑质量、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实时的检查,严格控制浇筑质量,在浇筑的时候,要重点监督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的现象,不合格的混凝土要拒绝投入施工作业。振捣过程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所以,要实时检查混凝土的振捣情况,在混凝土振捣的时候避免漏振,由于混凝土一般采用的是机械振捣的方法,所以要特别注意过振现象,避免内在质量的出现问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应保持连续的供应,并保证原料斗内充满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倾落高度进行监督,一般混凝土从倾斜高处跌落的高度小应超过2米,竖直方向的跌落高度则小应超过3米,还要保证混凝土在出口处的下落方向与楼层或地面垂直。振捣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地方,要对这些地方进行平整作业,保证混凝土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设计要求,甚至优于设计要求,模板拼缝、预留件和预留孔的位置要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的验收标准,避免出现漏浆的情况。

(五)混凝土搅拌与浇筑质量控制

在搅拌与浇筑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中的原材料、配置比、搅拌过程与浇筑过程,避免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影响。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将原材料的计量、水量、外加剂的加量、砂石水泥的加料顺序、搅拌时间、搅拌程度等各种因素加强控制,并加强搅拌过程的检查与抽查,促进搅拌质量得以保障。其次,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在工民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明确详细的浇筑方法、水电供应、振捣器规格、浇筑温度、气候条件等,并在浇筑中尽量使用二次振捣,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加强混凝土的防渗效果。此外,为了提高混凝土的防渗性能,要对大而积的板除去浮浆,使用二次抹而的方法减少收缩裂缝,对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的膨胀变形预先留下施工缝,合理安排好施工浇筑的次序,确保混凝土搭接质量得到保证。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时候出现的一些气孔、麻而、蜂窝、孔洞、裂缝等问题,还是在混凝土内部出现的内部蜂窝、孔洞等问题,都要加强重视,质检员要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得到切实保证。

(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我们知道,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由水泥、骨料、混凝土外加剂构成,原材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元素,原材料的质量事关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首先,针对水泥的质量控制。要进场的水泥,必须确保有质量证明书,其中的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都应该进行检查验收。如果发现水泥有任何质量问题,或者在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时候应该抽样对其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能等进行检查。如果检查出水泥的强度低于水泥强度应该达到的标准,应该不允许其进场和使用。

其次,针对骨料的质量控制。骨料主要是指砂、石等,对其要求具体是具有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其中不能参杂有机杂质等,满足具体的相关规范。要进场的骨料都应该进行试验检测,通过对其颗粒级配、密度、表观密度及含泥量等因素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场,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对骨料中的碱活性及石料的针片状含量、软弱颗粒等指标进行检验,并对其产地、规格等做好分类,防止使用不同来源的砂石骨料材料。第三,针对外加剂的质量控制。混凝土中的外加剂的质量,应该严格符合国家标准,并结合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等对其品种进行确定,进场的外加剂必须有质量证明书,进场之后的外加剂必须进行分类存放,避免受到污染,影响其质量性能。

(七)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浇筑工程完成后,要在混凝土终凝前的12小时内铺设塑料薄膜和浇水进行养护,硬性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工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监理人员应当对施工后的养护环节重视起来,当工程出现问题时,监理人员必须对此做出补救措施或者要求拆毁进行重施工,直到混凝土的所有施工达到工程的要求。混凝土成型后,如养护不良,混凝土构件会长期暴露于外面,表面的湿度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受到风吹日晒,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就会蒸发过快,出现热胀效应,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出现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的约束,会产生干缩裂缝情况,为了尽量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问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以在最合适的时机适当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随着工民建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建筑行业施工质量的重要问题。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要涉及到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问题,这需要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制、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积极控制。此外,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还需要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不断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达先.解析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数字化用户,2013,10:75.

[2]黄浦时.解析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数字化用户,2013,11:32.

[3]徐海洋,张纪元.浅谈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策[J].河南科技,2013,14:65.

上一篇: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工程中除砂技术研究 下一篇:对滨水城市空间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