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三华李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15 12:14:06

信宜三华李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三华李是信宜的特色水果。通过多年的三华李病虫监测,对三华李主要病虫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三华李;病虫;特点;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9-0032-02

三华李属于蔷薇科,中国李属中一种。最早在广东翁源县三华镇种植而得名。信宜市于20世纪70年代从翁源县三华镇引种到钱排镇种植,后扩展到平塘、合水、新宝、茶山、旺沙、怀乡等镇,成为广东省信宜市的特色水果,以其果大、甜脆、质优深受顾客青睐。信宜三华李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凭借其独特的山区高寒气候环境优势,李果品质优良、口感极佳,享誉海内外。2006年信宜市荣获“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称号;2011年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广东营销学会、南方农产品贸易网承办的“岭南十大佳果”评选活动中,信宜三华李荣获“岭南十大佳果”第二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三华李种植面积达15 333.30 hm2,年产量达100 000 t,年产值约10亿元。信宜市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县级三华李生产基地,种植三华李已成为信宜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三华李产业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三华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三华李的病虫害已构成产业发展的威胁,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1 三华李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1.1 蚜虫

1.1.1 为害特点 一般以成虫,若虫群集嫩枝叶、花蕾、果上吸汁为害,导致植株器官畸形,营养恶化,生长缓慢或停滞,还可诱发煤烟病及传播多种病毒等。

1.1.2 防治措施 首先是保护和利用天敌。常见的天敌有多种飘虫,草青蛉和食蚜蝇等,对蚜虫的控制作用很大,当天敌数量很多时,尽量不喷药,以促进天敌繁殖。其次要加强果园检查,掌握在春芽萌发花未开放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 %扑虱蚜WP 2 000倍液或10 %蚜虱净WP 4 000倍液喷施。

1.2 小食心虫

1.2.1 为害特点 小食心虫又名李小蠹蛾,是为害三华李果实的严重害虫,以幼虫蛀果危害。果实早期受害易脱落,中后期受害时在蛀入孔流出泪滴状果胶,果逐渐变紫红色,提早落果或失去食用价值。

1.2.2 防治措施 利用黑光灯、糖、醋等诱杀成虫,或用30 %桃小灵EC 2 000倍喷施。

1.3 李尺蠖

1.3.1 为害特点 为害新梢,取食叶片,食量大、暴发性强。如不仔细观察或防治不及时,会在1~2 d内将整株树的叶片吃光,然后抽丝下垂借风力转到其他树上为害。

1.3.2 防治措施 在尺蠖始盛期(即刚发生幼虫时)可用90 %敌百虫晶体800~1 000倍液喷施。

1.4 桔小实蝇

1.4.1 为害特点 桔小实蝇俗称“针蜂”、“蛀果虫”,是一种重要的毁灭性害虫。由于其成虫产卵于果内孵出幼虫,幼虫群集于果肉内蛀食,使被害果未熟先黄,造成果实腐烂落果,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1.4.2 防治措施 及时清理落地果及被害果实,集中焚烧,或深埋地下,或用矿泉水瓶制成简易诱捕笼或果蝇专用诱瓶,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

1.5 金龟子

1.5.1 为害特点 多在晚间活动,成群聚吃叶片,白天潜入树头泥层。

1.5.2 防治措施 可用4.5 %高效氯氰菊脂EC 800~1 000倍液或2.5 %安杀宝EC 1 000~1 500倍液喷施树头泥层。

1.6 介壳虫

1.6.1 为害特点 一般以雌成虫及若虫刺吸枝干汁液,致树势衰弱,直至枝条枯死乃至全株枯死。

1.6.2 防治措施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尽量避开天敌活动盛期用药;结合修剪清园,疏除虫枝达密枝集中烧毁;适时喷药,在初孵若虫期用48 %乐斯本EC 800倍液喷施2~3次,隔7~10 d喷1次。注意不宜使用40 %乐果EC喷施。

1.7 天牛

1.7.1 为害特点 先在树皮下蛀食为害至第二年,虫体长大后蛀入木质部为害,深达枝干中心,蛀成弯曲的孔道,蛀孔外堆有红褐色锯末状虫粪,造成树中空心,阻碍树液流通,使树势衰弱,以致枯死。

1.7.2 防治措施 冬季进行树干涂白。在4~5月加强果园检查,发现树干有新鲜虫粪时,用铁丝钩挖蛀入木质部的幼虫或在虫孔内塞入沾有50 %敌敌畏EC的棉花球,用粘泥堵住孔口熏杀幼虫。

2 三华李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2.1 炭疽病

2.1.1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新梢叶片和果实。叶片病斑多始叶尖或叶缘,半圆形或不定形、为淡褐色、有时斑出现水渍状晕环,新梢受害,初呈椭圆形或梭形小斑,褐色,稍下陷,若病斑扩大并绕茎一周,可致患部上下段枝梢枯死,叶片萎垂。果实近成熟期较易受害,果面出现褐色近圆形病斑,稍下陷,扩大后易造成果腐,潮湿时上述各患部表面场可出现朱红色液点。每年4~7月高温多湿易发病。

2.1.2 防治措施 结合修剪清园,改善果园通透性,清除病枝、枯枝、病果集中烧毁。在萌芽期及果实膨大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 %多菌灵WP 500倍液或70 %托布津WP 1 000倍液防治。

2.2 穿孔病

2.2.1 为害特点 穿孔病有真菌性和细菌性两种。危害枝、叶、果实,主要为害叶片,初生赤褐色小斑点,后穿孔。严重发生时,引起大量落叶。真菌性穿孔病被害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周缘明显,稍具轮纹状,外周有时呈紫褐色,有些病斑联合成不整形的大病斑,后期在病斑的正反面均可产生灰褐色霉,最后病斑干缩,脱落而成穿孔。细菌性穿孔病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天气病斑背面常溢出黄白色粘稠的菌浓。病斑脱落后形成穿孔或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互相愈合,使叶片焦枯脱落。干旱季节尤其果园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有利病害的发生,因此干旱的秋季至落叶前发生较为严重。

2.2.2 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原:合理施肥、灌水和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和休眠期对病叶、病斑、病果及时清除,特别是冬剪时,彻底剪除病枝,清除落叶、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药剂防治:在树体萌芽前刮除病斑后,涂波美25~30度石硫合剂,或全株喷施1︰1︰100~200波尔多液或波美4~5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从5月上旬开始每隔15 d左右喷药一次,连喷3~4次,可用50 %代森铵AS 700倍液或50 %福美双WP 500倍液。

2.3 白粉病

2.3.1 为害特点 三华李叶片正面现不定形褪绿黄斑,与黄斑相对应的叶背面则出现白色粉霉,粉霉斑扩大并相互连合,叶背面覆满白粉层,叶正面则出现褐色枯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嫩叶受害还可致畸形扭曲。

2.3.2 防治措施 结合修剪清园,改善果园通透性,并注意清沟排渍降湿。于春梢抽发期及幼果期进行防治,可选用45 %咪鲜胺EW 1 000~1 500倍液或10 %世高WG1 000~1 500倍液或40 %福星EC 6 000~8 000倍液,每隔7 d施1次,连续施3~4次。

2.4 黑星病

2.4.1 为害特点 为害果实,病菌一般在果实硬核期上树入侵果实。

2.4.2 防治措施 冬季清园时剪除病枝及清理地面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在幼果期、硬核期、果实膨大期各喷1~2次杀菌剂,可选用5 %霉能灵WP 800倍液或75 %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或58 %雷多米尔WP 400倍液喷施。

2.5 流胶病

2.5.1 为害特点 主要发生于主干和主枝。被害的枝干皮层呈疱状隆起,随后陆续流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则成硬粒块,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严重时致树势衰退,部分枝干乃至全株枯死。在高温干旱尤其7~9月易发生。

2.5.2 防治措施 减少树体损伤,修剪时剪口要平滑。排水渍降湿,实行配方施肥,增强树势。结合修剪清园,清除病残物烧毁。发现有流胶时,用小刀刮去病部流胶物,用等量式波尔多液涂抹病部。用30 %氧氯化铜SE和80 %的敌敌畏EC按1∶1比例混配成600~800倍液喷施地面和树干。

上一篇:冬麦区小麦防冻技术要点 下一篇:试论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调整为暖棚养殖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