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域元功能模式

时间:2022-09-15 10:35:14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域元功能模式

【摘 要】 将韩礼德的语域元功能理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及其教学模式的阐述,探讨语域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关键词】 语域;功能;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外语教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语域”一词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1956年由社会语言学家Raid在研究双语现象时所提出,后来由Halliday等在1964年作为一个重要术语引进到功能语言学中,用来指“语言的功能变体”,即我们所表达的语言随着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域涵盖了人类所有的语言表达。因此,将语域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语域三大理论元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功能语言学就开始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中,尤其是语域与语域变量理论在语外语教学研究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善。系统功能语法十分强调语言在交际中的功能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指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它承担着各式各样的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1970)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的内容部分,表示讲话人作为观察者的意义潜势。即将讲话人自己在世界上的与某个话题相关的经历和认知方式以语义的方式表达出来。人际功能指语言的参与功能,是讲话人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讲话人通过这一功能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既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判断,又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这一功能反映讲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语篇功能表达讲话人构成语篇的潜势,是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集中体现,这三个方面的功能是统一的整体,充分体现了语言各个功能的不可分割性。在语言教学中需注意三个功能相辅相成,不能片面地突出某一功能。

三、概念功能及其教学模式

概念功能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经历加以表达的功能。韩礼德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也就是说,说话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所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以语义的方式表达出来。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的。及物性的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也就是说将经验通过语义表述出来。韩礼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

对英语教学而言,概念功能主要体现在词汇教学上,即以词为单位进行辨析等。目前的仍有许多英语考试题考查学生对词汇概念功能的把握,大量采用词汇辨析填空或词汇单项选择题。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人类经验的不同过程,教授相应的词汇知识。比如,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情的过程,此过程本身一般是由动态动词(如buy,lose)来表示,“动作的发出者”(Actor, 即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即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如my sister, snack)或代词(如 he)来表示,如例子所示:

He bought some snacks.

(Actor) (Process) (Goal)

My sister has lost a lot of blood.

(Actor) (Process) (Goal)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本单元的一些高频动词、名词,并结合自己做某件事情的过程用英文来进行描述,向学生们介绍这些动词、名词的具体用法,即将教师的个人经历,用语义表达出来的过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将本单元涉及的核心动词,名词进行举例练习,现学现用,举一反三。

经验教学模式里还应涉及到语态的讲授,在讨论语态时,韩礼德(1970,1985)主张把语态分为“中动”和“非中动”两大类,其中非中动语态含有两种类型,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中均含有翻译题型,纵观历年真题,此题型中被动语态的考点频率比较高。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比较多,而在汉语中主动语态用得更普遍些。因此,在汉译英时,应符合译入语(英语)的习惯,将汉语主动句翻译为英文被动句,以实现语用意义的功能对等。比如:这项计划必须尽早执行,将此句翻译为英语: The plan ought to be put into practice as soon as possible. 通过被动语态的讲授,有利于学生阅读比较客观的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章等。

四、人际功能及其教学模式

人际功能指的是讲话者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功能。语言除了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世界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体现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目的和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将这一功能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括交际角色关系,如教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气、情态和情感教学模式对文中的句子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学会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提问、下命令、作指示、表达惊叹或恐惧的情感等,用语言来和他人沟通交流,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4.1语气教学模式

在英语中,语气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它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可分为三种类型,陈述语气表示动作或状态是现实的、确定的或符合事实的,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某些感叹句。祈使语气表示说话人的建议、请求、邀请、命令等。虚拟语气表示动作或状态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假设或推测等。语气包括两部分:(1)主语,由名词、名词性词组甚至小句来充当;(2)限定成分,属动词词组的一部分。例如,在she could中,she是主语,could是限定成分。限定成分包括时态(如was,has)或情态(should,may)的助动词。例如:下面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2 SectionA一文的对话,里面涉及表达语气的语句,如用于表达陈述的“陈述”语气(“I haven’t finished eating…….”);用于表达提问的“疑问”语气,“是非”疑问,即表达对归一性的提问(“Did you……?” “Yes.”),和“特殊”(wh-)疑问,即表达对内容的提问(“Why are you wearing……?”);用于表达请求的祈使语气(“Stop bugging me.”).

――“Did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dear?”

――“Yes.”

――“Did you brush your teeth?”

――“Mom, I haven’t finished eating breakfast yet. I’ll brush my teeth when I’m done.”

――“Sandy, why are you wearing that old T-shirt? It’s disgusting.”

――“Mom, please stop.”

――“Stop what, dear?”

――“Stop bugging me.”

――“Sandy, are you wearing eye-liner?”

――“Yes, Mom, I’ve been wearing eyeliner for months. Isn’t it pretty?”

通过对课文中对话部分的语气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人际功能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并把握交流中的社会角色。在日常交际过程中, 学生通过对不同语气的选择应用,选择使用得体的语言,以便能够实现有效地沟通交流。

4.2情态教学模式

人际功能还可由情态来体现。情态动词是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要与动词原形及其被动语态一起使用,给谓语动词增添情态色彩,表示说话人对有关行为或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认为其可能、应该或必要等。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应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情态动词的用法,例如,引导学生总结如何用情态动词表述推测过去、现在和正在进行的事。除了情态动词外,表示情态关系的还有情态形容词(possible, probable等)、情态副词(always,never等),教会学生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有效利用语言实现交际目的。

4.3情感教学模式

人际功能还可由love, hate, like, beautiful, ugly等具有评价功能的概念词汇来表达人际态度和情感。例如,通过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的赏析,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模式。第三册第一课Love Without Limitations,讲述的是弟弟在照顾出生时大脑受损而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哥哥的过程中明白了家人,朋友间永恒的爱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结合本课文的赏析,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表述“爱”这一情感。

五、语篇功能及其教学模式

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使本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语言通过这一功能创造语篇,将语言与自身的环境及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也只有通过这一功能,才能使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实现成为可能。语篇功能则是通过主位结构、信息机构和衔接实现的。一个句子可以划分为“主位”、“述位”和“连位”三个部分。主位是讲话者话语的起点、谈论的题目,对于受话者而言是已知信息;述位是讲话者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对于受话者而言是新信息;连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成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把语篇功能所包含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等衔接手段的概念讲解清楚,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此知识去分析教材中的语篇结构,就课文某一段落划分出主位和述位,找出衔接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语篇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组句成篇的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韩礼德的语域元功能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这三个元功能是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其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将语域理论与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可以为我国的外语教法深化改革提供实际参考。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1970.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In Johy Lyons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Pp. 140-165.

[2]Halliday, M.A.K. 1985/1994/2004.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Arnold.

[3]胡壮麟. 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4]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在幼儿教育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