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泉羽:没有根的孩子也要长大

时间:2022-09-15 10:02:58

七岁女孩七个家“这个新妈妈会对我好吗?”

1990年的一天,怀化市沙湾乡月亮村的舒宗兰家里分外热闹,邻居们都聚在这里,来看地家新收养的女儿:只见一个瘦弱的小女婴躺在床上,大眼睛好奇而惶恐地打量着面前的人群。

“这孩子长得怪招人疼的,可命怎么这么不好呀!”

“就是,听说都已经被送过好几家了。”

“舒嫂自己不是有孩子吗,怎么会想到收养一个?”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候舒宗兰走了过来,她抱起女婴,心疼地亲了一口说:“这孩子呀,天生和我有缘。”女婴似乎听懂舒宗兰的话,竟然咧咧嘴,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个女婴就是陈泉羽,当时的名字叫做莉莉、在邻居们的包用下,舒宗兰讲述了收养莉莉的前因后果。

莉莉的第一任养父叫做李喜新,是湖南省洪江市航运公司的职工。1989年的一天,李喜新上街去买水,刚走上桥头,便有个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走过来说:“大伯,能不能麻烦你帮我照看一下孩子?我去那边上个厕所。”说着,那女人就将装着孩子的背篓卸了下来,递到李喜新的手里。

“行,不过我还得去粮店,你快去快回吧。”李喜新没有存意,爽快地答应了。

可大约半个小时后,那个妇女还没有回来。“坏了,该不会……”李喜新打了个激灵,不敢再想下去。他慌忙在背篓里翻了翻,发现里而有一个纸包。打开来,里面是皱巴巴的几块钱,还有一页纸,上而写着:八八年四月初四生。

就这样,这个孩子走进了李喜新的家,他为她取名莉莉。面对这个突然多出来的女儿,毫无思想准备的李喜新手足无措,妻子更是怒火万丈,责怪丈夫“头脑简单,中了别人的‘套’”。两口子大一大吵,三天一小吵,半个月后,妻子竟然狠下心来,和李喜新离了婚。不久后,心力交瘁的李喜新,把莉莉送到了怀化市桂花园乡桃李同村的妹妹家。

李喜新的妹妹虽然答应收养莉莉,但纯粹是出于帮哥哥的忙。从收养的第一人起,她就开始为莉莉物色新的人家,于是,在她家生活了仅仅4天后,莉莉便又两次被转送,其中沙湾乡的胡思宁家,倒是真心实意想要这个孩子,可4个月后,一个突如其来的难题让胡家打了退堂鼓:莉莉没法上户口。如果作为黑户在农村生活,不说别的,光将来念书交的寄读费,就是一笔了不得的开销。

就在胡思宁不愿意继续收养莉莉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舒宗兰听说了这事,善良的她当即就掉下了眼泪。“你们都不要,我要,不管怎么样,总得让孩子有口饭吃。”抱着这样单纯的想法,她将莉莉领回了自己家里

像舒宗兰所说的那样,莉莉确实和她很投缘。不管家里有多少人,莉莉都只肯要她抱;每天晚上,她都要依偎着她才肯入睡。有天舒宗兰在外面做农活,直到晚上十点多才收工,她轻于轻脚地走进屋里怕吵醒了莉莉,没想到2岁的莉莉居然趿着拖鞋摇摇晃晃地跑了出来:“妈妈,你怎么才问啊?”说着,她递过一只红苕,“白天奶奶给我的,我没吃,妈妈饿、妈妈吃”听着女儿奶声奶气的话,舒宗兰感动极了

莉莉的懂事,让舒宗兰更疼她了,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给亲生女儿买什么好吃的好穿的,舒宗兰总忘不了也给养女买上一份;莉莉爱生痱子,一到夏天,舒宗兰便整夜给她摇蒲扇;她还经常带着莉莉四处串门,莉莉走累了,就趴在妈妈背上,母女俩絮絮地说着笑着,山风轻轻拂过她们的脸,一切在这一刻,变得分外温馨美好。

可幸福并未持续多久,两年后,又一个意外发生了:莉莉的奶奶,也就是舒宗兰的婆婆患上了白内障。本来,这是一件和莉莉扯不上半点关系的事,可奶奶却怿起了她:“我迟不病早不病,怎么这个女娃子来这两年我就病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奶奶还特地请来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见风使舵,一番装神弄鬼后下了结论:“这女娃子八字太硬,克人,以后恐怕还会招来更多灾祸。”

这之后,莉莉的好日子到了头。奶奶每天对她是打就是骂,有一次,莉莉洗碗时,碗边沾了一粒饭没洗掉,奶奶便一把拽过她就往墙上撞,她的额头顿时起了个人包,甜宗兰回家后问女儿怎么回事,莉莉不敢说实话,只好撒谎:“我自己不小心弄的。”见此情景,颇有心眼的奶奶改变了策略,专门用指甲掐她,还净捡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一直到一次给女儿洗澡时,舒宗兰才从女儿青一块紫一块的身体上看出了端倪,地气得和老人大吵了一架

这次争吵后,奶奶并未收敛,反而就此撕破了脸皮:“我就是要赶她走。”“奶奶不想要我了,妈妈,你也会不要我吗?”一天,莉莉突然问舒宗兰,问完她哭了,“妈妈,我怕,每次到新的家,我都好怕,我不想再去另外的地方,再认识另外的妈妈。”看着女儿脸上那和年龄不相称的焦虑,舒宗兰心如刀割连声说:“不会的,不会的,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

由于奶奶变本加厉地虐待莉莉,舒宗兰后来只好带着女儿搬出来,在家中的厕所边搭了个小棚子暂住,这一住就是两个月。两个月里,舒宗兰不仅要带孩子,出来时身上没有一分钱的她,还要为了维持生计四处奔波,过度的劳累加上心情抑郁,她终于病倒了。

“莉莉,我真不想和你分开,可现在,又实在是没有办法……我给你另找了户人家,他们会对你好的……不要恨妈妈……”母女俩紧紧拥抱,号啕大哭

1995年,在舒宗兰身边呆了整整五年的莉莉,不得小米到沙湾乡遛狮利的黄俊福家,这也是她…生后第六次被转送。三个月后,她又被第七次转送到常青乡岩门村二组的陈金彪、邓祝英家,生活终于安定下来,

在无数次的转送中,小莉莉经常问自己同一个问题:“这个新妈妈会对我好吗?”问着问着,就用嘴角咬住冰冷的被子,怕自己哭出声。

没钱也要读大学“我不能一辈让人看不起!”

陈家之所以愿意收养莉莉,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女儿刚刚去世。在莉莉来的头一年,他们把满腔的思念都寄托在这个养女身上,把她当作亲生骨肉来疼,一家人相处得非常和睦。

命运却似乎总是与莉莉作对?1997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洪灾席卷了整个湖南,陈家所在的村庄,也成了重灾区。农田被部冲毁,陈家颗粒无收,经济陷入困顿。受此打击,养父病倒了,人也变得少言寡语,莉莉只好和养母一起,靠卖豆腐及小菜养家糊口。

由于养母是聋哑人,七岁的莉莉便担当起了“翻译”的重任,每天天不亮,她就爬起床,和妈妈一起,从位于郊区的家到城里进货。从妈妈比划的手势里,莉莉告诉对方“要二十斤萝卜”或者“这个菜批发得多的话能不能只卖两毛钱一斤?”下午放学后,她又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妈妈的摊位旁,大声吆喝着:“快来看快来买,收摊菜便宜卖了啊……”回到家里,她还要帮着妈妈算账、做家务,等父母都在看电视了,才能开始做功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的生活里,

莉莉被打磨得越来越坚强能干。11岁那年,她做了一件让大家刮目相看的事:她混在一堆大人中间,应聘去做临时工,为一个批发橘子的货商将桔子装篓。货商怀疑她是“童工”,执意不肯用她。为了证明自己“只是看起来显小”,比所有人都矮的她,装货速度比所有人都快。装一担一块钱,扣除吃饭等费用外,那一天她还净赚了二十元钱。

初战告捷后,每逢双休日,莉莉都会四处找些短工打,用这种半工半读的方式,她读完了小学,并于2001年考上了省级重点中学洪江一中。中学期间,由于学费等开销加大,学习紧迫的她又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扣工,只能一口一口从嘴里省,那段时间,她每天的花销从不超过两块五毛钱。除掉来去的年费,只剩下一块五毛钱。这一块五毛钱,包括她的服装费、餐赞,以及买作业本、墨水等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

莉莉的很多中学同学都记得这样一个细节:每次买来一瓶新墨水后,她都要分装成两瓶后再分别州冷开水兑满,这样就可以当成两瓶来用,“只不过字迹淡些”至于吃零食、买教辅资料、AA制去卡拉OK,对于莉莉来说,更是想也不敢想的奢侈。

女儿的窘迫,养父母看在眼里,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养父不止一次对莉莉说:“我们就只有这个能力,苦了你了。”可莉莉却笑着安慰他:“不要紧,我苦惯了,再说,至少现在我有一个家。”

为了表达对养父母发自内心的感激,莉莉偷偷地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在整整计划了两年后,初二那年,养父过50岁生H时,她把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送到了他手中,那是一件衬衫,外不贵重的礼物,对于一个每天只有两块五毛钱花销的孩子来说,却无疑需要付出太多捧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意,养父落泪了,他说:“我丢了一个女儿,老天爷又给我补了个比亲生的还米的女儿。”

遗憾的是,2004年,则于发挥失误,成绩一向优秀的莉莉,没能考上重点高中。雪上加霜,就在莉莉备感失落时,养父找到她说:“家里条件不好,供你读书很困难,读普通高中的话,考大学的希望又不大,你还是别念了,再说,我们也没指望你能成人学生,认命吧。”

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砸得莉莉整个人都蒙了/

2004年10月,在同学们欢天喜地地走进新的学校时,16岁的她不得不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深圳,也就是这一年,她为自己改名“泉羽”她觉得自己像一根在水里飘零的羽毛,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在深圳,陈泉羽的打工之路并不顺利她本来想应聘做文员,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她。其中有一家,话说得特别直白特别刺耳:“就你一个初中生,还想当文员?当‘文盲’还差不多!”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陈泉制的自尊。

后来,陈泉羽不得不应聘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在流水线上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她每天要站着做工至少12个小时,还要经常加班加点,全天吃三餐饭的时间仅仅40分钟就在这家工厂,又发生了一件令她刻骨铭心的事有一次她因为人有点不舒服,吃饭慢了,线长(相当于小组长)便劈头盖脸地责骂她说:“你以为自己是千金大小姐,在赴宴会啊?”她辩解了一句,线长的脸绷得更紧了:“不想干就滚,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我们这里准都缺,就是不缺你这种只会卖力气的角色。”

那天深夜同到宿舍,陈泉羽躺到床上,身子像散了架,人却无论如何睡不着。养父的话,招聘人员的话,线长的话,轮流在她的脑海里轰炸,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她做出了决定,她对自己说:“我不能就这样,让人看不起。”

2005年年底,远在怀化老家的养父,接到了女儿的电话。“我想了很久,我还得去读大学。”女儿的第一句话,让养父怔住了。好半天他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她要自费去读书,不要家里出一分钱。不过,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挣来的钱大部分上交给家里,而只能尽力而为。

陈泉羽以为养父多少会有些异议,但出乎意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在获得家里的许可后,2006年初,陈泉羽辞去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同到怀化进了一所高考补习学校。

陈泉羽为自己订下的目标是:参加2006年成人高学、这叫候,离她辍学已有一年半,离走上考场则只有半年时间,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知识都忘了大半的学生,要在半年里啃完一年的高中课程。为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目标,陈泉羽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整理笔记复习功课“24个小时,有20个小时都泡在课本里”那段时间,因为每天保持一种坐姿,她的小腿都浮肿了

“你这是不是有点心太急了?不用把自己逼得这么紧,慢慢来。”老同学们都劝她。可陈泉羽说:“我就是急,我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只怕再不小心,就永远落在了你们后面。”

老天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2006年,陈泉羽如愿以偿被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录取

没根的女孩在长大

“人间还是有大爱的”

走进大学后,陈泉羽面临了新的考验: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在打工期间,除资助家里外,她也攒了大约一万块钱。这些钱在高考补习并交完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后,便所剩无几?

根据怀化学院的规定,贫困大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补助金,老师让她申报,陈泉羽却拒绝了:“我还是自己养活自己吧。”

可到底该干点什么?陈泉羽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头绪。这时,一则广东某家政公司在本地招工的广告提醒了她:“我对本地的情况很了解,又在广东打过工,何不利用这个优势来做用人中介呢?”很快。她拨通了那家广东公司的电话,别方答应她每成功介绍一个工人,可以给一定比例的提成。就这样,陈泉羽异常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月的生活赞。

此后,陈泉羽又再接再厉地给一些本市的小企业拉起了业务,还在附近的金海文印店打过工在校门口摆过摊,在公园里卖过花……成了地地道道的“校园商人”。尽管如此,她的生活还是很窘迫。一次,老师让他们复印一份学习资料,为了省几块钱的复印费,她不得不一字一字地把那份长达五万字的资料抄了下来。还有一次,周末,陈羽泉发现口袋里只剩下两毛钱,“连买个包子都不够了。”回到宿舍,却看到逛街回来的室友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摆弄着新买的衣服和化妆品,那一刻,她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都是女孩子,为什么活得这么不同?”

与此同时,由于陈泉羽的学习底子差,英语和数学学得很吃力。学习上的力不从心,也加深了她的负面情绪。

就在这时,2007年11月,一个特殊的人出现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2005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原来,洪战辉也是怀化学院经管系的学生,此时他恰好回母校演讲,而演讲的主题就是“如何正视自己的大学生活并设计好自己的未来之路”。在自由提问环节,陈泉羽第一个跑到台上,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不幸经历和盘托出。听了她的讲述,洪战辉也被她的离奇身世震撼了,并对陈泉羽的自强不息表示钦佩。他告诉

陈泉羽:“每个人都不想面对坎坷,但有些事我们必须面对,不管情况多么糟糕,只要活着就是一大财富。”

听了洪战辉的活,联想他同样不幸的经历,陈泉羽深受启发。她在日记里写道:“回忆自己的童年,那一次次被转送的流离,那对未来完全无法把握的惶恐,那被虐待被遗弃被忽略的痛楚,那分秒相伴如影随形的孤单……那样的日子都过去了,还有什么是不能过去的呢?”

2007年年底,陈泉羽重振旗鼓,和一家公司联手搞起了“一大桶水”项目合作。这个连下学期的学费都不知道在哪里的女孩,信心百倍地宣布,她想“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农村开通直饮水”,而这个颇有新意的提议,已经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陈泉羽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并在积极准备会计师资格考试。她还参加了学校的“迎新杯”篮球赛和乒乓球赛上,“深藏不露”的球技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喝彩。

可对于陈泉羽来说,变化远远不止这些。2008年春节伊始,返校的她就主动为寝室买了一幅漂亮的挂画;在学校为贫困学生募捐时,经济状况极其紧张的她,主动捐了款;假期时她还主动去探望了曾经虐待过的她的舒家奶奶,并送上了一份小礼物。至于对养父没能供她继续上学的抱怨,也早已经烟消云散――作为一个和她素不相识的人,他养育了她,给了地健康的身体和完整的人格,还有什么比这更班要呢?

如今的陈泉羽每天都笑呵呵的,快乐得像一匹小鹿。“像你这样的身世和处境,怎么看起来一点也不悲伤?”陈泉羽的事迹渐渐传开后,很多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都非常惊讶地问了她这样的问题,陈泉羽答得很真诚:“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只是珍惜每一天,悲伤不是用来写在脸上博取别人的同情的,它应该减在心里,用来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我也相信,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着我。”

她的话让很多人都想起了那句并名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就在不久前,让媒体感到惊讶的陈泉羽,又做出了另一个更令人惊讶的举动:她剃光了自己的头发,走上电视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旅”。

“我削发明志,是为了2个愿望:一是找到自己亲生的爸爸妈妈;二是想知道当年自己被抛弃的原因。”

“如果可以找到,我也小会责怪他们,如果需要……我也愿意伺候他们到老!”

“找到我的亲生父母,我还是以我养父母为先:那个时候太多的都是抱怨,为什么他们没有带好我,我也许看到的都是消极的一而,现在不是这么认为了,我觉得人间还是有大爱的,等我有条件,我要去帮助更多的人。”

上一篇:生存与尊严孰重孰轻?“逆向劳务派遣”逼疯女硕... 下一篇:惨烈的亲情:姐姐捂死孪生妹妹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