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发展保险业实施意见市

时间:2022-09-15 09:05:24

工商局发展保险业实施意见市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近年来,我市保险业取得显著成绩,保险机构不断增多,保险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省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2号)精神,促进我市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保障需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各级、各部门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支持和加快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促进全市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联系实际,强化措施,突出抓好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的保险工作

(一)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三农”保险作为保险工作的重点加以推动。认真总结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完善机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险种,建立适合我市市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继续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将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完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考核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和农业再保险制度。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开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选择部分县、乡、村开展农民一揽子综合保险的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经办管理的方式,选择有条件的县(区)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

(二)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保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提高员工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宽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在国家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鼓励商业保险在城乡群众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提供补充医疗保险服务,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推广计划生育保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地区,建立健全节育手术保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保险公司要主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险公司在办理理赔的调查取证工作时,有关单位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

(三)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和“治安保险”,服务“平安*”建设。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涉及公共安全的各类责任保险。全面落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公安部门要积极开展路查和审验把关工作,有效提高交强险投保率,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在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加强对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管理,把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在医疗卫生部门开展医疗事故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运用保险机制化解医患纠纷的有效机制。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鼓励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投保产品责任保险。在大型商场、文化娱乐和休闲、餐饮住宿、大型集会等公众聚集场所,开展火灾公众责任强制保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面开展承运人责任保险和旅行社责任保险。

继续推广“治安保险”,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推进保险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治安保险”在“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自律,规范经营,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

保险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律监督作用,不断推进保险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保险业发展评价体系、风险预警识别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协调监管部门有计划的准入保险主体。实施分类监督,扶优限劣。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协调服务职能,不断提高行业自我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保险机构诚信测评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非保险机构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保险诈骗、侵占保险资金和非法从事保险活动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通过保险业进行非法集资和洗钱等活动。保险公司要强化风险主体意识,建立科学严密的决策、执行和考评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审、合规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保险机构内审责任人制度,构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关执法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避免出现对保险业重复监管、多头执法和不当行政干预现象,切实维护保险机构的经营自等合法权益。

四、加强保险服务创新,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鼓励保险机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风险管理、投资理财、健康咨询等多种类、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充分发挥农业、养老、健康、责任等专业保险公司的优势,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探索建立保险机制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合作机制,规范发展保险兼业机构,提升保险营销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内部的沟通联系,遵循市场规律,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搭建服务平台,协商确定游戏规则,督促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解决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保险机构要认真落实服务质量规范,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努力改进服务方式,规范销售行为,简化理赔手续,积极发挥保险合同纠纷调解机制的作用,切实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将保险业纳入服务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并纳入应急管理机制和平安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运用保险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保险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积极开展保险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开展创建保险县(区)、保险社区、保险乡镇示范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落实各项推动措施,积极支持涉及本行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带头执行保险法律法规和保险监管规定。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部门不得违法干预保险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政法部门要加大对保险工作的支持力度,坚决打击保险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处理合同纠纷案件,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新闻媒体要正确处理舆论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加强与保险协会和保险机构的沟通,对保险业敏感性问题要严格把关,避免炒作。加强对保险业在经济补偿、防灾减损、扶危济困等方面典型人物和事例的宣传报道,广泛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城乡居民的保险意识,正确引导保险消费,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上一篇:畜牧局畜牧总结 下一篇:民政局加强测绘发展管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