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品牌化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竞争力

时间:2022-09-15 08:52:54

施行品牌化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竞争力

[摘要]在现代化经济演进过程中,目前供电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缺少强有力的服务品牌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施行品牌化以提升竞争力是供电企业亟待采取的举措。

[关键词]供电企业;品牌化;服务品牌;竞争力

一、供电企业服务品牌化的必要性

(1)供电企业服务品牌化有助于将无形的服务产品有形化。供电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服务产品的关键特性就是服务的过程性。既然服务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只有当顾客消费了服务产品才能做出评价。供电企业需要施行服务品牌化,借助品牌的名称、标志等要素将服务产品有形化,增加其提供物价值的可感知性,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有利于培养顾客的信任感,增强其品牌忠诚度。(2)供电企业服务品牌化有助于将易于被模仿的服务产品差别化。服务产品缺乏法律保护,一种活动是很难取得专利的,所以好的服务产品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在缺乏实质性的技术差异的前提下,服务型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差别化的途径,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品牌差别化。(3)供电企业服务品牌化有助于增长有限的服务半径。品牌化可使服务产品发展为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的服务品牌,这样较易在现有顾客心目中建立起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促使顾客对服务产品反复购买并形成习惯,成为供电企业的忠诚顾客,使用竞争对手服务产品的顾客也较易被优势品牌的名声、信誉所吸引,转而选择该品牌,逐步变为该品牌的忠诚顾客。

二、供电企业服务品牌化的侧重点

(1)要创建服务品牌,首先要管理创新。必须从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解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消除“本位”思想,这也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企业文化理念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供电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实施管理创新战略,相继成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部门,代表客户的利益,将客户的合理要求迅速、准确地传达到供电企业的每一个相关部门和岗位,并以此监督、考核这些部门的工作,形成以营销为龙头,以市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2)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服务价值观。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的需求,建立了一站式服务机构,方便客户办理手续;针对大客户实施“电力客户制”铺设用电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方便企业,并制定了管理办法,以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发展观和服务观。动员一切力量,确保电量增长充分利用电价优惠政策,抓住市场机遇,以质量和服务来赢得市场,探索出一条适应电力市场的营销之路。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稳定大工业用电,开拓居民电力市场;认真开展市场调查,积极推广电热锅炉:清理转供电,减少供电中间环节,减轻用户负担,促进电能消费;加快企事业单位生产与生活分开用电。(3)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要想创建供电企业服务品牌,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依靠制度处理日常事务。还要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来确保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从上到下,逐级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全员参与的纠风和行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严格的行风考评体系,按照“三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在电力市场交易和供电服务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供电企业服务品牌化的战略意义

(1)创建服务品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人们在服务方式上要求方便、快捷;在服务领域上要求扩展和外延;供电质量上要求安全、可靠、连续。供电企业要想满足客户的上述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用高科技平台打造服务品牌。实现客户服务的机制创新、方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形象创新。(2)电力呼叫中心的建立为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客户要求提供了保障。电力呼叫中心的职能是通过CTI技术向客户提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技术先进的综合性业务服务平台。电力呼叫中心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呼叫分配(ACD)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因特网(Intrmet)等技术于一体。电力呼叫中心强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客户获取服务的手段更趋于多样化。(3)强强联手,打造共生共赢的服务平台。供电企业除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外,还要充分的利用公众网开展电力信息数据传输,使电力生产经营与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相结合,建设区域性局域网络进行数据通信,为准确无误地传输反映电力配、变电线路、客户等用电参数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供电可靠率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完善110报修服务体系势在必行。目前中国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GSM、GPRS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且具有覆盖面宽、保密性好、运行费用低、网络免费维护等优点。供电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托,构建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电力线路、配变电设备进行“永远在线”监控,做到电力故障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对电力抢修车辆进行时时监控、动态指挥,缩短突发故障的停送电时间,增强客户对供电企业的信赖度。

参考文献

[1]白长宏,范秀成,甘源,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品牌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

[2]张彤宇,范秀成,基于顾客感知的服务营销组合与服务品牌权益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05(2)。

上一篇:由“力拓案”略探企业营销道德缺失及对策 下一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环境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