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9-15 08:17:05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糖皮质激素(强的松)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的ESR、CRP、FT3、FT4、TSH等指标的平均含量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糖皮质激素;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5.34.074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内分泌科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占甲状腺疾病的5%~10%。亚急性甲状腺炎大多发生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等[2]。目前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主要方法有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及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其中口服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其可以快速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有效地恢复甲状腺的各项功能,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少[3]。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实施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4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7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38例,年龄30~75岁,平均(47.53±9.16)岁。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彩超均提示有低回声,符合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进行检测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 16例,2型单纯疱疹病毒IgG 13例,弓形虫IgM 9例,巨细胞病毒IgM 7例,风疹病毒IgM 3例,其中TG-Ab增高的有21例,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清检测,TPO-Ab增高的有1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发热23例,甲状腺肿大导致颈部疼痛46例,放射痛20例,心悸9例,体重下降10例。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触痛、放射痛、吞咽痛,且临床一般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出现食欲不振、发热、乏力等症状;(2)所有患者血液检测均发现血沉加快,甲状腺功能出现紊乱;(3)经甲状腺彩超检查,发现局部有低回声现象;(4)排除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非毒性甲状腺肿出血;(5)无糖尿病或者其他糖皮质激素禁忌证[4]。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消炎类药物和营养支持等常规的治疗,同时口服螺旋霉素片进行感染的预防,根据患者病情按照5 ~30 mg/d的不同剂量口服强的松进行治疗,待症状减轻后按照每一周减少5 mg的量,直到5 mg/d连续治疗4个月。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观察所有患者的体温、甲状腺肿大及疼痛等情况,并在治疗前采用贝克蔓公司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检测,治疗4个月后再对患者进行血清和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检测,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分为三个标准,显效: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甲状腺肿大及疼痛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甲状腺肿大及疼痛有所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体温无明显变化,甲状腺肿大及疼痛和甲状腺功能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

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等各项指标的统计可知,所有患者在经过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4个月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的ESR、CRP、FT3、FT4、TSH等指标的平均含量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

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显效例数为37例,占77.08%,有效例数为8例,占16.67%,无效例数为3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2.3 误诊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9例误诊,误诊率为18.7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感染、明显过胖、恶心呕吐、痤疮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4例出现血糖升高,经及时治疗血糖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在甲状腺疾病中占5.0%~6.2%,多发于20~50岁的成年人,其中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5]。目前医学上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诱发的[6]。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理学特征为甲状腺滤泡细胞及组织变性、脱落,导致其融合成为多核的巨细胞,致使细胞质间出现炎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甲状腺肿大、发热、颈部疼痛与触痛,并出现甲状腺毒症,在发病1周内症状出现高峰期。发病后实验室可以检查出患者甲状腺功能发生衍变,出现摄碘率变低,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对甲状腺进行穿刺组织活检可以发现巨细胞[7]。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可以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恢复期,通常情况下在不同时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均不相同,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被误诊为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目前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与治疗主要通过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疗效[8]。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抗炎药物,可有效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细胞或体液免疫反应,增强甲状腺滤泡膜的稳定性,从而抑制巨噬细胞浸润,避免对滤泡细胞的破坏,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的药物。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行口服糖皮质激素(强的松)进行治疗,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质(CRP)、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平均含量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蔡迎茹.糖皮质激素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8(33):94-96.

[2]刘玉琼,刘雁明.不同停药指证在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3074-3075.

[3]杨锋.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5):116.

[4]杨凯.不同方法制定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8):125-126.

[5]顾华杰,侯瑞芳,方荣,等.TPOAb在老年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91-92.

[6]陆名义,张雪辉,孔飚,等.甲状腺99m锝显像及摄99m锝率对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98-99.

[7] Chopra I J,Herle A J V,Korenman S G,et al.Use of sodium ipodate in management of hyperthyroidism in subacute thyroiditis[J].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1995,80(7):2178-2180.

[8] Sato A,Yamada T,Aizawa T,et al.Effect of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on serum thyroid hormones: a study in the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and treated Graves’ disease and subacute thyroiditis[J].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1995,80(7):2173-2177.

(收稿日期:2015-08-15) (编辑:张爽)

上一篇:69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临床治疗效果分... 下一篇:单纯放疗、顺铂同步放化疗两种方案治疗宫颈癌...